一品大員放下的是歡樂,放不下的是悲哀

#點亮真知計劃#文武之道用於有用之時,當不用時則無用也,正好比: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時也、運也、命也!有幾人能看得透、想得明?也別說還真有其人和不乏其人。

一品大員放下的是歡樂,放不下的是悲哀

吳子胥與孫吳子幫吳國戰勝了楚國後,吳王大喜準備獎賞有功之臣,孫吳子不愧是寫兵書的行家,知道戰事停熄後暫無用武之道,他非常明白其中的關係,於是毫不猶豫的向吳王提出隱退請求,吳王答應後孫吳子退隱山林,他安然並愉快的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孫吳子和吳子胥是好朋友,孫吳子退隱前曾勸吳子胥,功成名就後一起退下來,但吳子胥沒有聽好友的勸,繼續留下來扶佑君王,他以為這就是最好的方式。

誰也沒想到老吳王死了,新的君王上臺了,這位新登基的吳王夫差,不像父親那樣喜歡吳子胥,而吳子胥也不通世故,總以為提些意見就是對君王的忠心,結果磕磕絆絆在朝為官很不開心,最後落了個賜死的下場,這才明白好友孫吳子的當初勸告,但為時已晚。

一品大員放下的是歡樂,放不下的是悲哀

孫吳子的放下讓他釋然並有了一個很好的歸宿,這是極聰明的人,也是不為利慾所動的人,這種人世上少有,但真實地存在著,從孫吳子隱退山林這步棋來看,孫吳子是下人生這盤大棋的高手。

孫吳子著有兵書十三篇,當然知道文武之道的利害關係,他知道月盈則虧的道理,仗打完了兵就沒什麼用了,兵無事幹了領兵的將領還有什麼價值?所以孫吳子是極聰明人的人,也是有未勝先料敗的先見之明及自知之明。

孫吳子瀟瀟灑灑隱居在風景優美的山林中,快樂的看雲捲雲舒,愉快的觀日出日落,還時不時的得到君王的賞賜和祝福,這是何等的優哉遊哉啊!這就是放下的樂趣,也是放下後的安寧。

一品大員放下的是歡樂,放不下的是悲哀

而大英雄、大功臣吳子胥呢?整天陪在新君王左右,今天說君王不該幹這個,明天又對君王說不能做這個,你要是君王是不是也煩了呢?正是這樣一天天、一步步、一次次的反對、規勸和堅持,最終落了個死的下場。

吳子胥雖為大將和大相國,打仗是好樣的,但功成名就後不能放下,是他一生的錯誤和遺憾。假如當初能聽好友孫吳子的勸,和好友一起退隱山林間,那該是多好的事情,可惜他沒有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