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車主內訌,維權女車主被起訴,特斯拉高管再當兩面派

“你的特斯拉還敢開嗎?”

“你的特斯拉剎車靈嗎?”

相信最近特斯拉車主們都被自己的朋友問過這樣的問題,誰能想到在一兩年之前還能夠在BBA車主面前炫耀自動駕駛的特斯拉,如今竟淪落到了豪華汽車市場的鄙視鏈最底端。

上海車展的特斯拉維權女車主憑藉一己之力讓特斯拉麵臨瞭如潮水般的質疑與批評,在這潮水之中不僅有廣大消費市場這樣的“小風小浪”,更有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等“洪流”。

特斯拉車主內訌,維權女車主被起訴,特斯拉高管再當兩面派

對於廣大特斯拉車主朋友來說,不管是小風浪還是大洪流,車輛本身的安全性才是最根本的關注點。

可誰能想到,如今買一臺特斯拉不僅得看各種針對安全性的測評與車主反饋,甚至還得接受身邊親戚、朋友、同事,乃至是廣大網友的靈魂拷問了呢?

特斯拉車主內訌,維權女車主被起訴,特斯拉高管再當兩面派

維權女車主因涉嫌歪曲事實被起訴

一方面,特斯拉在經歷了五部門約談、官媒點評以及車主集體維權之後,在整個消費市場當中的風評已是江河日下;另一方面,特斯拉應對維權車主的強硬態度,不免讓人將這些公共事件與特斯拉的美資背景結合起來看,這兩項“罪名”疊加在一起之後,便使得不少特斯拉車主遭遇著各種嘲諷、辱罵,甚至還被扣上了“美狗”、“不愛國”等等汙名。

特斯拉車主內訌,維權女車主被起訴,特斯拉高管再當兩面派

近日,就有一名來自來自廣東的特斯拉Model 3車主,因自己被頻頻捲入輿論漩渦,受到來自社會各類人群的譏諷、辱罵,甚至是人身攻擊,而將此事訴諸法庭。但其狀告的物件並不是特斯拉,而是此前在上海車展進行現場維權的河南女車主。

這名宋姓特斯拉男車主聲稱,被告(即河南籍維權女車主)在沒有交警部門或第三方鑑定機構認定此前事故系剎車系統故障問題的情況下,持續製造社會輿論宣傳特斯拉剎車失靈等質量問題,涉嫌捏造、歪曲事實,發表不實言論,且未對失實內容盡合理核實義務,旨在塑造特斯拉汽車剎車失靈等負面形象。

特斯拉車主內訌,維權女車主被起訴,特斯拉高管再當兩面派

同時,宋先生稱自己自購買特斯拉Model 3起,在駕駛過程中並未遭遇任何安全性問題或是硬體故障,而自維權女車主在上海車展上進行維權,並在後續以諸多方式宣傳特斯拉剎車失靈問題後,各類社交與新媒體平臺諸如“特斯拉剎車失靈”、“特斯拉失控”等關鍵詞激增,許多短影片平臺也出現針對“特斯拉”、“特斯拉車主”進行調侃侮辱的作品,而作為特斯拉車主的他除了要承受這些負面資訊帶來的精神壓力外,還會受到一些人的惡意指責。由此,決定向法院提出訴求,要求維權女車主進行質量鑑定,停止惡意宣傳,並支付自己的精神損害賠償金570元。

特斯拉車主內訌,維權女車主被起訴,特斯拉高管再當兩面派

特斯拉資料難服眾,高管再當“兩面派”

這種公共對立事件其實在過去的幾年裡屢次爆發,在更加自由的言論背景下,不同的利益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發聲,這原本是一個好現象。然而,此次特斯拉男女車主的不同“抗議”,卻反映出特斯拉過往針對車主維權應對態度不積極、處理過程不透明的問題。對於這起對立事件的是非,我們暫且不予評判,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的確是特斯拉長期以來在國內消費市場中售後無作為或少作為積累下來的弊病。

特斯拉車主內訌,維權女車主被起訴,特斯拉高管再當兩面派

單以此前的維權女車主事件來看,特斯拉方先後幾次表態與應對行為都難以服眾。

首先是關於資料公佈,特斯拉在市監局要求下公佈了一段事故發生前30分鐘的制動系統資料,然而面對這個出現在Excel表格之中的資料,以及關鍵資料的缺乏,眾多網友均表示不相信。儘管有諸多權威人士透過各項技術分析佐證特斯拉幾乎不可能存在修改資料行為,可面對廣大消費市場的質疑,特斯拉現在已經陷入了一種難以自清的尷尬境遇,而這也是此前資料不透明種下的惡果。

特斯拉車主內訌,維權女車主被起訴,特斯拉高管再當兩面派

其次是關於官方態度,繼特斯拉官方的“決不妥協”被官媒批評之後,特斯拉看似收斂但其實仍舊強硬。前腳剛面向廣大車主道歉,後腳特斯拉全球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要加強消費者的教育”、“避免在使用環節當中的誤操作,或者因為功能上不太瞭解而帶來的一些其他問題”,言下之意似乎仍在暗示過往的大部分事故系車主失誤操作所致。看來面對維權女車主的名譽權訴訟,特斯拉副總裁似乎並沒有放在眼裡,“官方道歉言論僅代表特斯拉,與陶琳本人無關”。

特斯拉車主內訌,維權女車主被起訴,特斯拉高管再當兩面派

“大直男公關”加劇對立

特斯拉這種“大直男式的西方公關”,在應對國內消費者時非但沒有起到任何積極作用,反而加劇了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對立。與此同時,特斯拉旗下量產車全部託付給電子電氣架構與行車電腦控制,這樣的做法雖體現出高智慧化水平,但無法透過資料顯示出來的軟體弊端,的的確確在為特斯拉的前途蒙上一層陰霾。

若是特斯拉再一意孤行,企圖透過避重就輕和甩鍋來應對車主以及產品質量問題,或許像歐洲、美國那樣的集體訴訟,已經在來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