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發動機“吉利造”? 壓倒東風日產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家可還曾記得2018年雷諾和日產的“卡洛斯”事件,從那個時候開始,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開始變得風雨飄搖,進入“形不散而神散”的階段。

不分手就只能苟且!隨著主導者和伴隨者全球策略的實施,歐洲市場由雷諾主導,而中國市場則由日產主導,東風雷諾退出中國市場,廣汽三菱被邊緣化。

雷諾要讓聯盟繼續擴大,而日產則希望提升在聯盟的話語權,雙方關係破裂的公開化,日產反對聯盟合併之後,緊接著讓聯盟錯過與菲克集團合併的歷史機會,最終卻依舊無法擋得住雷諾的一意孤行。

日產發動機“吉利造”? 壓倒東風日產的最後一根稻草

吉利與雷諾近日釋出公告,雙方將在2023年合併燃油動力總成事業部,組建各持50%股份的動力總成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研發、製造和供應先進的混合動力總成和高效的燃油動力總成。

依託全球五大研發中心和17座工廠、每年500萬套的產能,新公司的燃油發動機、混動發動機、插電混動發動機以及變速箱,將為沃爾沃、雷諾、吉利、領克和日產等多個汽車品牌提供解決方案。

“技術的日產”將不得不面臨日產發動機“吉利造”的尷尬局面,要知道曾經東風日產的市場口碑就是:“東風日產的車好,關鍵是發動機好”。

在自主品牌無力突破、優質合資公司不多的情況下,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合資公司——東風日產已經成為東風汽車集團的重中之重。

日產發動機“吉利造”? 壓倒東風日產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僅靠軒逸支撐近一半銷量、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東風日產依舊在東風集團總部的武漢,建設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車工廠,這已經很能說明東風日產當下困境的根源,不僅僅是使用者和競爭對手,而是更為重要的企業內部問題。

據全國乘聯會公佈的批發銷量資料,2021年,東風日產銷量為108。13萬輛,而吉利汽車的銷量為132。8萬輛,分別排名第6和第3。

到了2022年10月份,東風日產年度累計銷量為80。55萬輛,同比下跌7。8%,而吉利汽車的銷量為114。19萬輛,同比上漲10。5%,分別排名第10位和第3位。

吉利的銷量持續上漲,而隨著新能源汽車和出口能力釋放,吉利有望在百萬輛規模之下繼續維持高速增長。

然而,即便合併了啟辰和英菲尼迪,軒逸單一車型佔據近一半銷量的東風日產,似乎陷入了合資車企在百萬輛規模都會犯的錯誤:多地開建工廠導致產能過剩、產品跟不上市場需求以及規劃跟不上市場節奏等等。

日產發動機“吉利造”? 壓倒東風日產的最後一根稻草

曾經作為日系汽車在中國市場的代言人,奇駿、逍客和軒逸三劍客可以說是呼風喚雨。

如今,一意孤行的三缸發動機讓奇駿幾乎在市場上消失,而錯失了混動化最佳時機之後,純電動汽車策略卻顯得那麼不接中國地氣。

當豐田在中國市場以逆勢增長的態勢實現對日產的超越之時,如果說本田的情懷依舊清晰可見,未來失去了日系汽車品牌光環的日產,或許將陷入韓系汽車同樣的迷茫之中。

廣汽豐田在2022年獨自一人已經完成了對東風日產銷量的超越,而且是全系列車型熱銷對應僅有的軒逸和逍客。

如今作為汽車核心的發動機,不得不烙上吉利的印記之時,是助力了吉利在品牌影響力上更大的突破,也將讓東風日產面臨更加艱難的品牌困境。

採用同樣的發動機技術,為什麼使用者不購買配置和價效比更高的吉利,而去選擇就連自己內部都無所適從的東風日產?失去了發動機技術光環的東風日產,還剩下什麼?

正如純電動SUV——艾睿雅Ariya所代表的東風日產的“愛”,是無法讓使用者提起興趣的。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對一輛汽車說愛情太奢侈了,麵包才是真愛。

日產發動機“吉利造”? 壓倒東風日產的最後一根稻草

軒逸依靠新舊款車型的兩代同堂撐起了整個東風日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遲到的軒逸e-Power電驅混動依舊採用了豐田卡羅拉的同等價格策略,註定它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而複製兩代同堂策略的奇駿,老款車型奇駿·榮耀的售價竟然比新一代奇駿還要貴,這更讓人摸不著頭腦了,中國使用者什麼時候這麼好糊弄了?

沃爾沃讓吉利的品牌向上之路走得平步青雲,如今雷諾的到來,也只是給吉利錦上添花,應該感到苦悶的就是東風日產了。

對比日產的無奈,東風汽車則是無能為力,畢竟就連三缸發動機都無法阻止,更何況是這一次全面的燃油動力合作?

日產發動機“吉利造”? 壓倒東風日產的最後一根稻草

隨著奇駿的沒落,軒逸以價換量成為東風日產續命的斷腸草。

早已拋棄中國市場的雷諾,此時與中國明星車企吉利在燃油和混動動力的全面合資合作,或許將讓日產在它最大的市場面臨史上最嚴峻的挑戰,這場挑戰無關產品,而是情懷與品牌。

吉利,或許是壓倒東風日產的最後一根稻草,它也將成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名存實亡的象徵。

吉利依舊一路高歌,但東風和日產能否承受得起這突如其來的衝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