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大風歌只有三句?異姓諸侯王知道:第四句他用行動寫出來了

大家好,我們的永仁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異姓諸侯王當然也應該知道大風歌的第四句應該是這樣的,因為劉邦在剪除異姓諸侯王后,就殺白馬盟誓,也就是太后呂雉與右丞相王陵頻頻提起的白馬盟約:“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很多人都感到奇怪:以古風形式寫出來的大風歌為什麼只有三句?劉邦雖然沒有正式拜師學文,但他實際是很有文化的,又怎麼會在作歌的時候鬧出個半拉子工程?

細看《史記》與《漢書》我們就發現,大風歌肯定不止三句,起碼當時的異姓諸侯王都知道:大風歌的第四句,已經被劉邦用實際行動寫出來了。

劉邦的大風歌只有三句?異姓諸侯王知道:第四句他用行動寫出來了

一說劉邦有文化,可能有很多讀者會發笑:劉老三就是個拿儒生帽子當尿壺的無賴,哪裡會有文化?

這時候我們就要反問一句了:能夠一統江山的英雄梟雄,有誰是真正的大老粗?即使是陳勝吳廣,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沒讀過書。

劉邦是有文化的,這一點我們從《史記》和《漢書》中都能找到依據:“仁而愛人,喜施,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

劉邦的大風歌只有三句?異姓諸侯王知道:第四句他用行動寫出來了

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大秦帝國有兩條嚴格的規定:第一條是沒功勞就沒爵位,即使是公子王孫也不例外;第二條是沒文化就當不了官吏,因為當時黔首“以吏為師”,沒文化的官吏無法承擔教化之責。

閒話少敘,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聊一聊大風歌的第四句。而要聊大風歌的第四句,先得看看這首名歌的創作背景。

劉邦高唱大風的時候,內心是十分矛盾的:皇后呂雉悍妒、太子劉盈仁弱、王公大臣固執,異姓諸侯王也不消停。

劉邦的大風歌只有三句?異姓諸侯王知道:第四句他用行動寫出來了

劉邦被異姓諸侯王鬧得焦頭爛額,想讓太子劉盈掛帥出征,皇后呂雉又哭天抹淚地發動大臣上書阻止,最後老頭子只好自己親自出馬,結果被英布軍流矢射中。

劉邦的大風歌只有三句?異姓諸侯王知道:第四句他用行動寫出來了

英布的“欲為帝耳”深深刺痛了劉邦:異姓諸侯王哪一個不想稱帝?要想真正完成大一統,就必須剪除這些潛在的威脅——他們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漢臣,一旦時機成熟,都有問鼎中原之心!

英布雖然悍勇,但畢竟打不過傾盡全力的大漢天子,屢戰屢敗之下,被打得只剩下一百來人倉皇潰逃。

我們只看到了劉邦大風歌的慷慨激昂,卻不知道劉邦內心的苦悶:英布除了自己和韓信,誰都不怕,如果自己駕崩,其他異姓諸侯王造反,又有誰能製得住?

劉邦的大風歌只有三句?異姓諸侯王知道:第四句他用行動寫出來了

所以大風歌的第三句應該是一句問話: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果蕭何張良陳平在身邊,一定會幫他回答這個問題,這也正是劉邦大風歌想唱的第四句:非劉姓兮不為王!

劉邦的大風歌只有三句?異姓諸侯王知道:第四句他用行動寫出來了

劉邦靠異姓諸侯王奪取天下,但是到了最後,卻只有一個長沙王吳芮得以善終,長沙王國在吳家傳了五代,一直到漢文帝時期,第五代長沙王吳著沒有兒子,那塊地盤上的王者才變成了漢景帝劉啟的六兒子劉發。

雖然傳了五代,但是吳家做長沙王也只有四十五年,隨著吳著辭世,異姓諸侯王算是徹底消失了——異姓諸侯王消停了,劉家子孫卻開始了同室操戈,不知道曾經高唱“非劉姓兮不為王”的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會作何感想……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