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你有沒有“慈悲心”,看看這一點,就知道了!

點選上方“關注”,與無上師兄結緣,一起斷惡修善!

學佛人都知道佛教的宗旨是要大家發慈悲心,要從內心生起“慈悲喜捨”之心,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一切我們所遇到的人和事,其實都是自心的外現。想要真正提升自己的修行,就要好好地從練心做起,借事煉心,抓住一切機會,不斷地完善自己。

說到慈悲,很多人的理解可能不是很完整。就像談及“佈施”一般,很多人認為的佈施就是捐錢捐物,幫助路邊的乞丐,或者去寺廟做功德,又或者做其他的公益等。其實佈施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遠遠不止這些。慈悲也是如此,要報以利他之心,和顏悅色地對待一切人,一切事,始終將他人裝進心裡,考慮到對方的利益,讓對方歡喜自在,這就是最大的慈悲了。

佛教你有沒有“慈悲心”,看看這一點,就知道了!

那麼生活中的慈悲,如何體現出來呢?我們可以由近及遠的考慮。想要對一切人慈悲,首先就要做到對自己的家人慈悲。因為家人就是和自己關係最密切,最有緣分的眾生。無論是“緣”也好,是“債”也罷,我們都只有接受的份。在今生今世,這樣的關係是不能更改的,我們註定要和自己的家人相伴一生。如果連他們我們都不去關心,不去照顧,不去尊重,哪裡還談得上去尊重,關心,照顧其他人呢?

古人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說,也是這個道理。孝順,尊重自己的父母長輩,關愛照顧自己的小孩,才能推己及人,從身邊做起,利益到更多的人。

佛教你有沒有“慈悲心”,看看這一點,就知道了!

所以,在生活中,你能否做到慈悲待眾生,有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你愛不愛自己的家人,你的家庭和不和睦。如果這點沒有做到,慈悲心是無法真正生起的。一味地對他人慈悲,只能說明你一定另有目的。這個目的可能是為了謀利,或者圖名,又或者其他的一己私慾,無論你願不願意承認,事實便是如此。

有不少人說自己在外面如何如何了得,做了多少好事,為人做了多少貢獻,幫助了多少人,結果一回到家,就板著臉,對自己的妻子冷眼相對,萬分嫌棄,對自己的小孩動不動就是怒吼,非打即罵,對自己年邁的父母開始不耐煩,等等,如此,還能說明自己具備慈悲心嗎?

佛教你有沒有“慈悲心”,看看這一點,就知道了!

佛法修行就需要在煩惱當中修,往往遇到了令自己的煩惱的事情,就意味著對自己的考驗來了。你能不能平心氣和的處理好各種關係,把事情做得很圓滿,讓身邊的人都能開心喜悅,又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是真正的智慧了。如果自己的家庭不和睦,各種關係都很緊張,煩惱不斷,那麼自己的修行就不會完美。

想要真正發大慈悲心,大菩提心,利益眾生,就要把家人當成佛菩薩一樣來恭敬,佛教中說“視一切眾生為自己的父母”,如果對父母和家人都不能利益,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佛教你有沒有“慈悲心”,看看這一點,就知道了!

無上師兄帶你一起學習佛法,一起修善無上,歡迎關注,與我交流!

本文由“修善無上”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文中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敬請交流探討,感恩閱讀與分享,歡迎隨喜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