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的遺書中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我今天才算讀懂了!

張國榮的遺書中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我今天才算讀懂了!

“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是為了周遭的人對我滿意而已。為了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席慕容《獨白》

努力讓自己成為討喜的角色,給大家帶來歡聲笑語,卻忽略了自己才是首先需要被真心溫暖的人,

出走半生之後才發現自己的面目早已模糊,想要回頭卻為時已晚。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24樓的縱身一躍,讓2003年之後的每一個愚人節都附上了“張國榮忌日”的標題,哥哥以自殺的方式將深情鎖定在了遺書中的最後一行——

"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

如此無奈而又悲傷的語氣之前,還有五行感謝語句,感謝那些陪伴在他身邊的人們,感謝他心裡剩下的最後一絲溫暖,是什麼讓一生無做壞事的張國榮落得了這樣的結局?我今天,才算讀懂了。

張國榮的遺書中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我今天才算讀懂了!

張國榮的父親是香港著名的洋裝裁縫大王張活海,

小時候的張國榮總是覺得自己就像空氣一樣,根本沒有人在意他的存在。

忙於生意的父親不僅無暇顧及張國榮,與妻子的感情也十分疏離,家庭在張國榮的記憶力只是一個冰冷沒有溫度的地方。

逃離成了第一選擇,張國榮在十三歲時便義無反顧地去到了大洋彼岸的英國。

幾年異國求學生活雖然孤獨,卻無疑讓張國榮擁有了自己的溫暖。好景不長,大一的張國榮在開學不久便收到了一份來自香港的病危通知書,緊急之下,

他不得不離開英國,回到父親身邊。

張國榮的遺書中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我今天才算讀懂了!

只是這一離開便再也沒有回去英國,回到香港後,由於無法融入父母的生活,也不甘心被父母安排,

張國榮選擇了離開家庭,獨自闖蕩。

這一年他十八歲,在香港的街頭,做著最底層的工作。

逃離冰冷的家,逃離沒有溫度的親情,這個尚未成熟的青年選擇了兩度逃離,沒有爭鋒相對,只是自己安靜地離開,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與之前的一次不同,這一次逃離之後的張國榮再也沒有回去了。

即使生活萬般艱辛,心靈上的自我滿足仍足夠支撐著身體上的疲憊。

無法要求別人給予溫暖,那就要自己義無反顧地去爭取。

張國榮的遺書中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我今天才算讀懂了!

1977年,這一年張國榮二十歲,也正是這一年他正式進入娛樂圈。在之後的十三年的時間裡,張國榮在歌唱的舞臺上盡力的燃燒著自己,開闢了音樂屆的典範時代,從亞洲一路紅火到了韓國。

在八九十年代青年人的記憶力,哥哥的音樂不只是聽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感動與溫暖。

然而如日中天的歌唱事業再度遇到了張國榮的逃離選擇。

1989年,一首《風再起時》唱閉,張國榮在舞臺的最高處宣佈了退出歌壇的訊息,

轟動了整個娛樂圈。

無數歌迷的心也碎了一地,這一次逃離的不是冰冷的感情,而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排山倒海的輿論。

張國榮的遺書中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我今天才算讀懂了!

告別歌壇,進軍影視圈,張國榮仍然像之前一樣大凡光彩。

1991年,憑藉著《阿飛正傳》,張國榮獲得了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的榮耀;1993年,《霸王別姬》更是讓他享譽全球……

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每一個圈子都會帶給他換湯不換藥的傷害,那就是輿論。越是出名的人,就會面對越多的懷疑,甚至是誹謗。

影視圈的成功也再一次將張國榮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陳凱歌曾經說過張國榮是花花世界裡一個極其乾淨的存在,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乾淨的人,卻在極力保護自己的道路上潰不成軍。

當乾淨的世界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惡意衝擊之後,這一切彷彿就是毀天滅地的存在,乾淨善良的人們不會去懷疑惡意的真相,他們只會透過改變自己來改善局面。

張國榮的選擇是逃離,只不過大家都沒想到,最後一次的逃離竟然是自殺。

張國榮的遺書中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我今天才算讀懂了!

1995年,張國榮選擇了迴歸歌壇,在之後的五年時間裡,他全身心地投入在歌唱事業,每一場的巡迴演唱會飽含了他所有的熱情和精力。與此同時,

各路媒體的惡言相向也一浪更比一浪強,媒體的焦點變得比之前更加兇狠不懷好意。

毫無徵兆的,張國榮患上了嚴重的生理性抑鬱症。生理性抑鬱症不是直接來源於情緒,而是直接的生理病變,就像是積鬱成疾,

雖然表面上很堅強,但是內裡早已破爛不堪,

生病的瞬間就是量變導致質變的瞬間。

從出生沒有親情的溫暖,到後來長大成人經歷生活的折磨,最後成名接受輿論的攻擊,張國榮習慣了一次次逃離,但這始終不能永久地解決問題。

久而久之,乾淨無暇的靈魂便不再純澈,負重前行的疲憊靈魂終會倒下。

張國榮的遺書中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我今天才算讀懂了!

張國榮的抑鬱症時常“痛得好像要把他的肉都撕開一樣”,當心理的疾病穿越到身體上,嚴重程度可想而知。

"這一年好辛苦,不能再忍受。"

之前的心理痛苦,哥哥可以選擇逃離,但後來的身體疼痛讓追求完美的他不再精緻。

雖然朋友們無微不至的陪伴讓他倍感欣慰,但是不願讓歌迷們失望的哥哥還是選擇了承受輿論的壓力不做澄清,

也正是兇如波濤般的輿論誹謗打破了哥哥終結自己的最後一道防線。

如果當年的輿論不那麼洶湧,噴子們不那麼錙銖必較,給抑鬱症一些黑暗中的光亮,生病的哥哥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張國榮的遺書中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我今天才算讀懂了!

如今發達的網路世界裡,有多少年輕的生命死於鍵盤俠們的炮擊,所有暗淡的頭像背後都有一個個悲慘的故事

。這個世界如果足夠溫暖,暗淡的頭像也終有一日會鮮活起來,只是這一切都還是個奢望罷了。

同時,也希望被擊打的暗淡頭像能夠更加堅強,如果一次次的逃離都沒有成功,那便要選擇勇敢的面對,即使是頭破血流,也為了光明爭取過,面對病痛也有了更大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