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講堂丨王菁:抓住成長關鍵期,培養孩子好習慣!

大講堂丨王菁:抓住成長關鍵期,培養孩子好習慣!

人們常說,好習慣使人受益終身。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未來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它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多方面內容。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與性格特點,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儘早培養起孩子的好習慣。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在2020年“育兒加油站”寶山區專場的科學育兒大講堂中,上海教委教研室幼教研究員王菁老師為大家帶來了

《孩子的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

主題講座。透過豐富的過往研究成果和實踐案例,王菁老師分享了諸多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妙招。一起來看看吧!

大講堂丨王菁:抓住成長關鍵期,培養孩子好習慣!

王菁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教研究員、中學高階教師。曾作為訪問學者赴英國考察03早教。主持修改《上海市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參與研製教育部《0-3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上海市教委《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點)設定標準(試行)》。

(一)習慣養成的基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建立早期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發展的根本,也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前提和基礎。那麼怎樣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只有愛,沒有底線和原則,是一種溺愛和寵愛,容易讓孩子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只有嚴格,缺少愛,又會讓孩子在心理上或情感上有一定缺失。所以好的教育一定是

嚴格與愛並重

的。

關於早期親子關係的建立,這裡提以下幾點建議:

1.

有一個主要帶養人或者叫固定照料者

,TA能夠和孩子有比較好的、融洽的關係。

2.

父母應保證

每天有一小時以上的時間

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很多家長日常工作很忙,那麼就要充分利用雙休日,儘可能地多彌補。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家長陪在孩子身邊就一定有情感交流,情感交流要和孩子有目光注視、肌膚接觸、親子對話等。

3.

作為家長,要做到

自覺區分開自己的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對孩子早期的情感需求要很敏感

。比如有時孩子接連兩次、三次要求爸爸陪TA玩,但是爸爸卻因為自己工作上心情煩躁或其他原因,一直不理孩子、忽略孩子的需求,就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之後會透過比較大的動靜和脾氣來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心裡再有需求和想法都不願意和爸爸交流。

4.

每個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個性特徵,家長們要正確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是

不要盲目地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去比較

,二是要

善於發現自家孩子性格里的優勢

親子依戀、安全依戀建立的第一個最佳時間段是在孩子

6個月左右

。這個階段建議家長晚上陪伴孩子入睡,而不是交給祖輩。如果家長們錯過了最佳階段,那麼在孩子還在幼兒園,相對來說生活節奏不是那麼快的情況下,也一定要花時間和孩子建立好關係。

(二)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學齡前階段,孩子習慣養成最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一日生活,包括孩子在家庭、幼兒園裡的生活、運動、學習、遊戲的時間。

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的養成,包括孩子的

自我服務和自我保護能力

。爸爸媽媽要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機會,比如做家務等,多給孩子一些鍛鍊,不要什麼都代替孩子做。自我服務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慣,就是讓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另外,家長們在關注孩子學業發展的時候,也要多關注孩子的生存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的鍛鍊。比如教孩子如何防止性騷擾,以及一些基本的逃生急救方法等。接下來,我們具體來講幾個重要的生活習慣:

睡眠習慣

首先是睡眠習慣的養成。想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建議家長們做好以下幾點:

⏩ 晚上孩子睡覺的房間裡要

開比較昏暗的燈

,因為太亮的燈光會讓孩子的眼皮一直受到刺激,無法進入深度睡眠。

⏩ 睡前可以和寶寶

講一個短小的故事

,最好是自己講,而不要用錄音機或其他電子裝置替代。

⏩ 家長

不要帶手機上床

,讓孩子有“臥室就是睡覺休息的地方”這個意識。

⏩ 要

避免睡前劇烈運動

,保證孩子有高質量、足夠的睡眠。

飲食習慣

第二是飲食習慣的養成。關於孩子飲食習慣的培養,也有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飯前

避免讓孩子吃過多的零食

,這樣會影響孩子晚餐的食慾。

⏩ 當孩子真的不願意吃飯時,也

不要強逼孩子吃

,不要讓吃飯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 在家裡

準備菜飯不要太過稀爛

,這會影響孩子咀嚼能力的發展,在幼兒園會影響吃飯的速度。

⏩ 吃飯時

提前5分鐘告知孩子

,讓TA有心理準備,一定不要讓孩子邊吃邊玩。

⏩ 孩子吃飯時要

科學引導TA不要挑食

,做飯時多用一些花樣來引起孩子的食慾。

家庭養育方式要一致

,不一致很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清潔整理習慣

第三是清潔整理習慣的養成。自理能力對孩子的成長、自信心的發展和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建立都極為重要。家長可以透過讓孩子

參與家務勞動

,比如掃地、擦桌子、整理衣服玩具等,在日常中慢慢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有的家庭“一塵不染”,孩子就喪失了鍛鍊的機會;有的家庭又特別亂七八糟,這樣也難以讓孩子養成愛清潔的好習慣。這些都是我們要避免的。

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的養成,包括基本的

規則意識,自我意識、人際交往、社會適應

等。有調研資料表明,習慣的養成和師生關係、同伴關係以及學業水平也是成正相關的。那麼在日常家庭當中,家長可以怎麼培養孩子呢?

家長首先要

養成好習慣

,才能給孩子好的影響。因為孩子是會透過觀察模仿來學習的,家長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做。

⏩ 還可以利用日常機會,

教育孩子學會分享

,為以後的社會交往做好準備。

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教養方式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家長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入園後,幼兒園也會透過提供各種遊戲的方式,給到孩子很多鍛鍊社會交往能力的機會。

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有很多型別:

第一是

傾聽習慣

。現在的孩子都很能說,也很敢說,但是往往不太願意聽別人說,而傾聽習慣很重要。

第二是

好奇好問

。僅僅是記憶書本上的1+1=2,不足以培養孩子應對社會問題的能力。所以孩子要有好奇心,對周圍充滿著探索的慾望。

第三是

專注堅持

。當面臨困難時,往往願意繼續堅持的孩子就能夠贏得勝利,而碰到一點點小困難就要放棄的孩子,未來一定走不遠。

關於學習習慣也有一些指標性的內容,比如:要安靜地聽別人說話;要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會主動追問、探索;能夠抗干擾的完成一些任務;碰到問題不輕言放棄……那麼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如何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

遊戲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透過專門地學習,而是

透過遊戲來獲得這些經驗

。遊戲中可以學到很多內容,還可以培養孩子堅持、專注的精神,培養他們敢於挑戰、不放棄、敢於探索的品質等等。

親子閱讀

除了遊戲之外,還可以透過

親子閱讀

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要每天固定閱讀時間,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閱讀過程中,要多用你的語言去激發孩子模仿表達和主動表達的能力。

鼓勵表達

孩子在0-6歲的年齡喜歡用

符號、動作或者語言

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和想法,家長需要給他們充分的機會和大量的時間,去支援、鼓勵、欣賞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用畫畫的方式表達出他們的想法,在外出遊玩時,用一起畫表格的方式培養孩子制定計劃的能力。在這些日常的機會中,孩子的學習習慣也會潛移默化地得到培養。

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有進步,也會有退步,家長要保持定力,不要操之過急,耐心的陪伴、溫柔的

堅持就是最好的教育。

責編:哆哆 | 主編:吉頁 | 指導:聽

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