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咋這麼好用?怕是有激素吧?"

"這東西咋這麼好用?怕是有激素吧?"

“護膚品怎麼可能有用?一定是放了激素。“

”這孩子怎麼能考得這麼好?一定是作弊的。“

前陣子寫跑題文,寫過如何識破別人的“框架”,不進入圈套之中。

留言板就有朋友問:“那些懟護膚的說法,該怎麼懟回去呢?”

@加薪

來勁了:“大叔,趕快寫一篇這個,起碼有三四個特別讓人生氣的槓精說法。”

大腦含水量

“科學地講,護膚品80%都是水!!!”

用“框架”思維來看,這個說法的攻擊性,來自於“含水量高的東西,價值都不高”。我們常常說“豬肉注水”,或者“資料注水”

(表示“潤色”了原始資料)

,發文章如果沒什麼有價值的觀點,就是“灌水文章”。

要打破這個“框架”,就是要找到含水量高,但又有價值的東西。

很簡單,就是“人”本身。

“ 科學地講, 你心臟含水量79%, 肝臟含水量86%, 一個新生的嬰兒含水量接近80%。”

這是一個禮貌的說法,如果你真的想“懟”,想要帶著“回擊”的味道,你可以這麼說:

“ 科學地講, 你腦子的含水量是75%。”

成分的意義

“講成分有什麼意義?范冰冰跟我成分還一樣呢!”

用“框架”思維來看,這個說法想用范冰冰和說話者自己的顏值對比,來說明根據成分來確定一個產品的好壞沒有意義。

這個框架裡,似乎范冰冰和普通人差別很大,其實只是利用常識來凸顯了區別而已。

要打破這個“框架”,反駁者可以用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問題,就會發現,范冰冰和挑戰者的“相同點”也非常多。

“ 還是挺有意義的, 你和范冰冰成分一致, 所以都可以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身份證。”

長遠地看

“最後不都是一臉褶子嗎?幹嘛這麼窮捯飭?”

用“框架”思維來看,這個說法是強調“最終態”,並且用“最終結果”來抹煞過程的重要性。

說這種話,有些用“粗糙”來遮蓋“吝嗇”的意味。

要打破這個“框架”,可以考慮用“極限思維”的方法,把這個思路繼續放大就可以顯出它的荒謬。

“長遠地看,我們每個人都會死。”

(這話有點兒衝,但凱恩斯爵士真的這麼說過。)

給誰看

“搞那麼多花樣,這是要給誰看?”

用“框架”的思維看,這是“誅心”的邏輯。按魯迅先生的說法,就是“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體”。

這其實不僅僅是中國人的病,就像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法國電視節目給鄭若麟老師挖坑一樣,世界各地的人都很容易被這種陰陽怪氣的暗示誤導。

碰到這種問題,當然首先是自己不要生氣,因為那樣剛好就符合他的設計。

可以按照你自己的“人設”回覆他一句,上海人習慣這麼說:

“ 關你什麼事?”

我覺得用在這裡非常好。

激素

“護膚品好用,就是放了激素。”

說這話的人當然很淺薄,因為這句話和“ 這孩子怎麼考這麼好? 一定是作弊的”一樣,非常讓人反感。

面對這樣淺薄的攻擊,我還真的沒想到如何借力打力,或許可以這麼回:

“激素是啥?有哪些分類?一般用在哪裡?怎麼判斷出含有激素呢?”

大部分情況下,這些動輒“激素”的人,是回答不上來這些問題的,只能支支吾吾。

類似的還有一個:“你那些痘,都是護膚品用多了,營養過剩。”

這話也不好反駁,因為這就是生造出“面板營養過剩”的概念。

我能想到的,就是問一句:

“營養過剩?那麼什麼都不用,會不會營養不良?如果營養不良,是什麼表現呢?”

小結

“女人真是敗家呀!買這麼多。”

這句話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說好,先不討論那些股市加高槓杆的行為,不討論抽菸喝酒的習慣,不討論豪車名錶,我們就說說球票和彩票,與護膚品相比,到底哪一個更敗家?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孟子的一句話:

“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我真的喜歡辯論嗎?我是不得已呀。)

寫這些,不是鼓勵大家去懟人。而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在那些討厭的評論出現的時候,內心裡琢磨的思路——當你想到一個巧妙的破對方的“攻”的辦法,會完全忘記對方是在刻意激怒你,心情很放鬆。

就憑這一點,對方的“情緒七傷拳”,對你就失效了——可以參考我以前的文章

(戳一戳→當別人罵我的時候……)

"這東西咋這麼好用?怕是有激素吧?"

文字編輯:羊羊

版式編輯:Yaoyao

【今日互動】

護膚過程中

你聽過周圍人的惡意點評嗎?

如果有機會用框架思維重新回覆對方

你會說什麼?

"這東西咋這麼好用?怕是有激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