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比“神明”更可怕的是人心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在過去那個缺乏科學依據的年代,風水學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們的生活。民間說法中流傳許多神話傳說中的仙人,他們法力無邊,

負責監察人類的一言一行,因而

受到許多老百姓的供奉。從某種程度上來講,

這是一種並不存在,但卻是最能約束人的東西

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

舉頭三尺有神明

”,即告訴那些狂妄之人,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和內心所想,神明其實都看在眼裡,他們那裡也有真正關於你的“一筆賬”。不要覺得沒有人能管得了你,真要到了懲罰你的時候,那也必將是天災。

舉頭三尺有神明

對於這句話,最早的說法是源於佛教。想必諸位都聽說過“因果理論”,世間萬物都有因果關係,包括人也是如此。

當代人在做某件事情之前,內心都會經過幾番思考,如果有違背良心之舉,必然也會有

思想鬥爭

”。可有的人偏偏昧著良心,幹一些有損他人利益的事情。

你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可現實經常會讓人大跌眼界。即便他們做了壞事,也會逃之夭夭,沒有受到任何的懲罰。這時候,

惡人們也不要幸災樂禍,雖然別人沒有看到,但是神靈絕對看得一清二楚,甚至比那些看到的“旁觀者”震懾力更大

其實在最初這句話的含義並不是如此,古代因為缺乏科學依據,許多人都會信奉神靈。如果遇到某方面不如意,就會到相應的寺廟中叩拜。如果你虔誠祈禱,神靈看到後必然也會在暗中給予你幫助。後來出現了“

引申義

”,慢慢也演變為做什麼事,神靈都看得十分清楚。

不畏人知畏己知

這是來源於古代的一個典故,主人公名字叫葉存仁。當時他在清朝的一個縣城做官,因為內心一派正氣,他的下屬和臣僚們都很尊敬他。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他也積攢了很高的人氣。

終於有一天,他因為年齡的原因要退休了,許多人自發到江邊對離行的船送別

隨後他的手下部屬執意送行話別,但送行的船遲遲不發,葉存仁很是好奇。後來葉存仁好生納悶,等至明月高掛,來了一葉小舟,原來是部屬臨別贈禮,故意等至夜裡避人耳目。葉存仁拒絕了這些東西,並送給他一首詩:

“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字面

意思理解

最後一句話,不害怕別人知道害怕自己知道。因為在葉存仁的心裡,他有著強烈的榮辱觀。一個人只有靠正確的言行,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

像這種有損名譽的事情,不管怎麼樣也做不得,因為良心過不去

。後來這句話也被單獨引申出來,用於勸誡後人。

品史君說

“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在品史君看來,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抱有僥倖心理。不知道諸位有沒有了解過王陽明的“良知論”,人的良心在對於每件事情時做出的第一反應,那就是最正確的選擇。

不管人如何成長,周圍環境怎麼改變,良心的審世標準永遠不會改變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如果

我們做了一些違背內心意願或道德品質的事情時,內心很難發生共鳴,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抗拒心理。

一個人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內心始終被壓抑,久而久之也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這又是何苦呢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

我留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