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傳統小吃“雞頸粄”,你吃過嗎?

雞頸粄是一種以糯米粉、粘米粉、糖、堅果等為主要原料製作的客家美食,因其外形酷似“雞頸”而得名。雞頸粄在廣東梅州興寧是一種家喻戶曉的甜點小吃,無論逢年過節,還是日常吃食,興寧人的飯桌上總少不了這道小吃。一般做法是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團,放入熱油鍋裡,用鍋鏟壓拍,然後把它翻過來用鍋鏟壓拍,不斷重複,把它壓拍成薄片煎熟。趁熱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細細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豎起,喲!還真的像雞頸呢,吃一口,又香又甜!

興寧傳統小吃“雞頸粄”,你吃過嗎?

雞頸粄,同樣因其形而得名。煎的,外焦裡嫩,表面微黃。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的米粉和成麵糰,取一小團用雙手壓扁,放入熱油鍋裡煎,一邊煎一邊用鍋鏟壓拍,然後把它翻過來再壓拍,如此一而再,直到把它壓拍成比原坯大一倍的薄片,此時已煎熟成外焦裡嫩的微黃。趁熱取出攤在白色的橢圓形瓷盤裡,撒上白糖和切碎的炒花生米,細細地卷好。用刀切成三分長的一小段,一圈圈豎起,入口香甜,慢嚥糖粒沙沙,名副其實的雞頸。現在工藝裹餡可以是椰絲,芝麻,腰果碎,松子仁等等,但最正宗的還是白糖和碎花生。

興寧傳統小吃“雞頸粄”,你吃過嗎?

製作雞頸粄關鍵在於把握好“七分糯三分粘”的米粉調配比例。用水將米粉和成粄團後,取一小團,揉圓,壓扁成手掌大小。再將其放置於熱油中煎,用鍋鏟不斷翻面拍壓,反覆至原本只有巴掌大小的粄胚,變成兩倍大且白糯中略帶金黃的薄餅。趁熱將剛煎熟的薄餅從鍋中取出,放在乾淨的案板上攤開,將炒花生碎、白糖、炒芝麻粒混合而成的餡料,均勻地撒在餅皮上,捲成細細的長條,形成“雞頸”的外形,再用刀將之斜切成小段,整齊擺入盤中。一道香甜軟糯,令人回味無窮的雞頸粄便做好了。若是在拌揉粄團時加入黃糖,這道甜點就更加色香味俱全了。

興寧傳統小吃“雞頸粄”,你吃過嗎?

雞頸粄和擂茶是絕配,一潤一燥,恰好中和。吃過雞頸粄後,喝碗擂茶正好可以清熱解膩,此搭配是上山人熱情的待客之道。擂茶的喜好因人而異,不一定適合所有人的口味,而雞頸粄卻以其香甜有嚼勁深受多人喜歡。不習慣擂茶口味的人,可以泡一壺熱茶,吃著香甜可口的雞頸粄,喝幾口甘醇幽香的本地綠茶,既豐富了舌尖的美味,又消熱解膩,也不愧為另一番絕配。夾上一塊雞頸粄放進嘴裡,輕輕一嚼,又香又甜,滿口留香,舌齒間有一股酥甜味兒在流動穿行,那種味兒無法用言語表達,只有親自品嚐之後,才能領略其中的美妙。小夥伴們,興寧傳統小吃“雞頸粄”,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