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唐昭宗的拼命折騰反而讓唐朝更快地走向崩潰

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心目中,唐朝是集強盛國力與絢爛文化為一體的黃金時代,代表著華夏傳統王朝時代的頂峰。可是這個偉大朝代的輝煌只集中在它的前半段 而以安史之亂為起點的後半段則陷入了中樞無力、藩鎮割據的困局之中。不僅前期拓展的疆域大部分丟失,連首都長安也幾次陷於敵手。當肅宗父子在眾多忠臣良將輔佐下收復兩京、重振河山時,就不得不接受河朔三鎮跋扈於內、而吐蕃回紇瓜分河西,胡騎直逼長安的險惡局勢。

為何唐昭宗的拼命折騰反而讓唐朝更快地走向崩潰

從此之後的歷代大唐天子,都曾經致力於恢復朝廷的權威,其中像憲宗這樣的英主還確實取得了河朔平順、四海歸一的功績。可惜好景不長,憲宗對後宮宦官疏於防範,自己死得不明不白不說,還讓宦官們的野心從此膨脹,深深影響了此後的歷史程序。中唐以來朝廷連年用兵、軍費開支龐大,富庶的河北資源又難以排程,支撐著國家財政的主要是江南的財賦物產。大運河像一條向大腦供血的主血管,源源不斷地向朝廷輸送著賴以續命的血液。這種苟延殘喘的局面直到黃巢的叛軍橫掃江淮、直下華南才被徹底打破……

為何唐昭宗的拼命折騰反而讓唐朝更快地走向崩潰

當唐僖宗從避難的蜀中回到長安時,朝廷殘存的權威已經蕩然無存,當南方的藩鎮也開始不聽政令時,大唐王朝的喪鐘就已經敲響了。而繼承駕崩的僖宗帝位的唐昭宗,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年輕的皇帝有兩個選擇:其一就是一個字——“苟”,滿足於做一個周天子似的天下共主——當然指的是平王東遷以後的周天子,然後默默積蓄實力、等待時機,慢慢從諸侯手中收納更多權力;其二就是反正國事已經惡化到這個地步,乾脆行險與強藩、權閹們好好鬥上一場,就算失敗也算是轟轟烈烈。

為何唐昭宗的拼命折騰反而讓唐朝更快地走向崩潰

而昭宗的選擇就是第二種,他絕不甘心做一個傀儡皇帝,而是拼命折騰、使出種種手段試圖奪回權柄,重現憲宗、甚至玄宗、太宗這樣的先祖們的偉業。於是他和擁立自己的宦官楊復恭翻臉,逐步驅逐掉宮中其他太監,又耗盡財力重新組建起直屬中樞的禁軍,並開始向桀驁不馴的藩鎮節度使們發起挑戰。可無論是征討西川、排斥河東李克用,還是壓制鳳翔李茂貞,最後都以慘敗收場,不僅苦心營建的禁軍不堪一擊,連自己也慢慢淪為了軍閥們的俘虜,他的作為實際上加速了唐朝崩潰的程序。

為何唐昭宗的拼命折騰反而讓唐朝更快地走向崩潰

為什麼會有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其實前文已經揭示了答案:昭宗時的朝廷連長安周邊的關中腹地也無法切實掌控,還要供養大批文臣和宗室,縱然有點積蓄也是從少數忠心的州縣地方官那裡搜刮來的。更重要的是主要的兵源地都在周邊藩鎮那裡,於是新建禁軍中充斥著眾多市井無賴,又沒有名臣良將統領,根本無法對抗藩鎮的牙兵精銳。所以昭宗的操切舉動是註定會失敗的,也許他也知道結果將是如此,但他卻選擇了用拼力一博來彰顯天子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