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雲,強調動手的能力,重建以手為主導的書法解釋體系!

孫曉雲從三歲時就喜歡寫字,寫了幾十年,且有家傳家教。所有這些,聚成孤注一擲的熱情和力氣,使她追根究底,更加的強調動手的能力,尋出古人寫字“運指轉筆”的筆法根據。

孫曉雲,強調動手的能力,重建以手為主導的書法解釋體系!

對於許多人來說,動手既受到目的的催促,又受到目的的壓迫,這就是常人的侷限。孫曉雲不是這樣,她從來不會被任何目的難住反而頻受鼓勵,因此她在動手中體驗的快感是純粹的。快感的指引沒有侷限,大量的摸索和訓練使她欲窮書法技藝的各種可能性。但是當她發現百般練習,也臨不出《孫過庭書譜》那“似捉摸不定的線條”,而她的舅舅用古法示範給她開了眼以後,她的自信受到了打擊,她遭遇了有生以來最大的困惑。我讀到這裡,也產生了困惑。

孫曉雲,強調動手的能力,重建以手為主導的書法解釋體系!

孫曉雲傳遞給我們並調動了我們的,乃是人對自己的手的好奇心。我被她尋幽探秘的熱情所感染,但實際上我不是喜歡寫字的人,我不知道這種論筆論紙論傢俱發展史,還有詳細解說如何握筆轉筆的書,為什麼會如此調動我的熱情,使我一口氣讀了個通宵?同時,我也像阿城在此書的《序》裡所說的,“忍不住指腕活動起來”。還有,就是她不能容忍自身經驗的連續性出現斷裂,正是這一點,使讀者也停不下來。她舅舅所示範的方法,完全在她的經驗之外,是她的手在自然的狀態下,任其自身的指引,無論如何也走不到的區域。

孫曉雲,強調動手的能力,重建以手為主導的書法解釋體系!

家傳的指點,只是偶然的橋樑,但孫曉雲其實更相信手的本能,既然現代人和古代人是一樣的手,就應該在寫字的方法上有默契,憑著這份手的默契,在知識的傳遞,比如來自其舅之外,理應還有一個天然的、雖然是隱秘的但屬於人類原始本能的通道通向古法,然而為什麼她沒感覺到,她的手的快感失職了嗎?那必然的橋樑哪兒去了?孫曉雲終於考證出古法失傳的原因,是因為宋代以後“引進了桌椅,舒適了自己,使書寫時臂腕有了依託,卻在無形之中,一代一代,逐漸模糊、淡化了筆法,以至最終遺失了筆法。

孫曉雲,強調動手的能力,重建以手為主導的書法解釋體系!

孫曉雲順應這個變化,她的考證並非為了重拾筆法,而是為了重建以手為主導的書法解釋體系。她用可操作性來填補感覺的不可傳遞性。有個人問孫曉雲:我想寫出“蒼勁”的感覺怎麼寫?孫曉雲說,你用粗一點的筆,墨枯一點,紙粗糙一點。工具,是手的延伸,自然在她的手的體系裡佔重要位置。不僅如此,連視覺也在她這個體系裡獲得另類解釋。我一下子悟得為什麼我看古人書法沒有感覺,等於正門關了,側門變成正門,我還呆在原始的正門外面。現在孫曉雲把這扇門重新打開了。

孫曉雲,強調動手的能力,重建以手為主導的書法解釋體系!

以上是那些年裡的我們帶來的精彩內容,請多多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