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宋代鈞窯瓷器胎、釉、紋飾的簡單介紹

鈞瓷自產生至今,歷經千載,幾經興衰。據益運居瞭解以及考古者對古鈞窯的發掘考證及文獻記載,鈞窯繫有四個不同的發展時期,它有過興起與發展,衰落與中斷,再興起與再發展的幾個階段,經歷了從“民窯、到官窯,又由官窯、到民窯”的轉變。

古瓷:宋代鈞窯瓷器胎、釉、紋飾的簡單介紹

河南鈞窯是宋代著名瓷窯之一,有河南禹縣為中心,遍及縣內各地,鈞窯瓷器由於釉中含有微量的氧化銅,創造性的燒出了紫紅色釉。鈞窯以青中帶紅、燦如紅霞的釉色而聞名當時。河南的臨汝、郟縣、寶豐,豫西的新安、宜陽。豫北的輝縣、淇縣、鶴壁、林縣、安陽,河北的磁縣,山西的渾源,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以及浙江的金華等地的瓷窯多受鈞窯影響。

古瓷:宋代鈞窯瓷器胎、釉、紋飾的簡單介紹

宋代鈞窯瓷器的胎質不甚細密,色多為灰色或紫褐色,一般比較厚重。其鈞釉是一種藍色乳光、青中泛紅的釉,色調有天青、天藍、月白帶多種。還創燒了高溫銅紅釉,因為色澤不同,

又有硃砂紅、胭脂紅、海棠紅、雞血紅、茄皮紫、玫瑰紫等名稱。還創燒出一種窯變釉。器面各種釉相互熔合、流淌,千變萬化。這是一種在底色釉上有意灑上其它釉色,經過高溫燒成,藍色乳光青中泛紅的鈞釉。紅釉(鈞紅)、窯變釉,是鈞釉的特徵,鈞窯器物的釉一般都比較厚重。碗多里部滿釉,外部只施半釉。

古瓷:宋代鈞窯瓷器胎、釉、紋飾的簡單介紹

紋飾上鈞窯瓷器沒有紋飾,但是器表上的“蚯蚓走泥紋”卻十分有名,在釉中有細小彎曲極不規則看似裂紋的東西。但是,這不是人為的裝飾,而是在燒製過程中,胎釉自然變化而來的。常見的主要燒製是花盆、盆託、洗、爐、壺等陳設瓷,大小均有,其中的精品為主貢宮廷的,一般底部刻有一到十的數字。

古瓷:宋代鈞窯瓷器胎、釉、紋飾的簡單介紹

鈞瓷燒成工藝也不同於其他,為二次燒成,第一次為素燒,然後施加釉彩,再進行第二次窯燒。鈞窯瓷器卜所出現的紅紫色相是由於在釉中加入銅,銅紅對窯溫和燒成氣氛比較敏感,必須在還原焰1250℃以上才能出現美麗的效果,條件稍稍偏離就得不到正常的紅色,技術難度比較大。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繪,每一件鈞瓷的釉色都是獨一無二的,古人曾用“高山雲霧霞一朵,煙光空中星滿天。峽谷飛瀑菟絲縷,夕陽紫翠總成嵐”等詩句來形容鈞瓷釉色靈活、窯變微妙之美。

古瓷:宋代鈞窯瓷器胎、釉、紋飾的簡單介紹

參考文獻:文物拍賣從業人員複習資料、圖片來源雅昌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