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拾橋河樞紐,感南水北調磅礴

7月18日,我們實踐小隊來到了江漢運河上最大的水利樞紐——拾橋河樞紐,拾橋河樞紐管理處的黃處長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透過黃叔叔介紹,拾橋河樞紐位於荊州市和荊門市的交界處,2011年1月破土動工,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平面立交相結合的水利樞紐工程。引江濟漢工程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工程之一,穿越江漢平原腹地,截斷了50多條大大小小的河流和溝渠,拾橋河是最大的一條。

進拾橋河樞紐,感南水北調磅礴

拾橋河樞紐採用平面和立交相結合的設計方案,具有調節補水、減緩防汛壓力、節省投資等優勢。在非汛期,拾橋河上、下游洩水閘關閉,河水透過倒虹吸從引江濟漢乾渠的下方管道透過,保證了“外水不入乾渠”,此謂“立交”。而到了汛期,關閉了左岸節制閘,開啟拾橋河上下游洩水閘之後,河水可以透過老河床和引江濟漢乾渠流到下游的長湖,此謂“平面”。該設計的優勢在於,當拾橋河洪水過大時,可以透過拾橋河樞紐將部分水量引到漢江,減緩了下游長湖的防汛壓力。同時樞紐的調水功能,不僅能夠將長江水補給漢江,還可以透過長湖補給東荊河。此外,專案施工時先修好了倒虹吸,避免了一般水利工程施工需要開挖的導流明渠,大大減少了工程投資和施工量。

進拾橋河樞紐,感南水北調磅礴

拾橋河攔汙柵橋

在介紹完大致情況後,黃叔叔帶我們來到了整個樞紐的最大創新點,左岸節制閘閘門,一種新型的平面弧形雙開門結構型式,單扇弧門面板外緣半徑為45m。按孔口規模尺寸為國內第二,世界第三,按功能、擋水高度為世界第一。是近年來生態水利、景觀水利相結合的新門型。在開關門時閘門會排水吸水改變自身浮力,方便開關。黃叔叔帶領實踐隊員進入了控制室,控制室共分為三層,第一層為控制裝置,整個閘門是由啟閉機帶動鋼繩轉動,與普通鋼繩不同的是,這個鋼繩是靠自身靜摩擦往上拉動,第二層擁有三個橫向的滑輪將豎向拉力改為橫向拉力,將閘門關上,第三層則是進入閘門內部,由許多水管組成,主要用來吸水和排除閘門內的水以改變自身浮力。

進拾橋河樞紐,感南水北調磅礴

左岸節制閘

透過今天的實踐,隊員們充分了解了拾橋河樞紐的水利貢獻的同時又不禁感慨其技術之創新,設計之巧妙,規模之宏偉。同時,此次拾橋河樞紐調研也更加激發了隊員們對自己專業濃厚的興趣,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擔當感。

進拾橋河樞紐,感南水北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