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青蓮,處處是淨土

心若青蓮,處處是淨土。

欲淨其心,必先學會放下。放下得失,放下榮辱,讓心迴歸本有純淨。淨,清淨,潔淨,無雜質,大至佛法維摩詰經雲,心淨則佛土淨。小至一人之心,心若清淨,淡然,安然,超然於紅塵。

心若青蓮,處處是淨土

細細品味祖先的造字結構,無不滲透著無比的智慧與寓意,只是愚鈍蒙弊的我們,可有承轉祖先的遺志。淨字,水與爭合和,爭是功利、傲燥之心,逞強狂妄、強之勝弱之相,柔不可克,強之所爭。道德經中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可見水與爭之合和,勢時不可不破。惟近於道之水可攻其韌。

心若青蓮,處處是淨土

水近於道,祖先的無比用心更是道,道道相合,不淨也淨。

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有一句,清清溢遠,亭亭淨植,用的是淨而非靜。把蓮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素潔高貴品質淋漓盡致烘托。

心若青蓮,處處是淨土

紅塵之眾,皆為凡夫。

處於濁世,惟有自淨其心。蓮出於淤泥,卻不染塵世之穢,有靈性情感的眾生,何以在物慾紅塵中就可迷失本性,沉溺聲色犬馬之中。佛語云,一切唯心造。心是淨土,亦是穢土,在於如何選擇,自淨其意,自淨其身,自淨其心。

心若青蓮,處處是淨土

佛教禪宗神秀大師有一句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全偈無一個淨字,卻字字珠璣,凡夫之心悟不透其中深意,卻亦深得喜愛。以本義講,不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要時時擦拭,莫讓塵埃汙垢蓋藏了本性。其意便是要淨,要純,以顯原有的純淨之心。

心若青蓮,處處是淨土

淨,是一種修持,一種觀照,時時反省,自會得淨。

上一偈語讓淨宗的慧能大師引申出另一參悟,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以此反觀,淨,是一種境界清淨,自體清淨,唯識清淨。心若清淨,自是波瀾不起,風雨不驚,汙穢不染。

心若青蓮,處處是淨土

釋迦牟尼佛祖歷盡千艱萬苦修法四十九年,最後在菩提樹下證得圓滿之道,並悟出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之相,只是被妄想執著所掩蓋本具之性德,如一面蒙塵之境,拭去塵埃便現本體之相,三字經中亦說人之初性本善。上善若水,迴歸本源,自是清淨澈亮。

心若青蓮,處處是淨土

如果說佛法修行是一個去塵還淨的過程,那麼我們把佛學的無尚至高的思想道德觀,人生觀用於處世之道修心之上,紅塵淨土當下可得,完全契合了中國道家的哲學思想,大隱隱於市的高層次的精神昇華,在繁華浮世中自保持一份純淨的心靈淨土。

心若青蓮,處處是淨土

萬念不離其心,起心動念不離清淨,以清淨之心看世界,世界即清淨,以清淨之心悟人生,人生即超脫。心淨如鏡,心靜若水,恭默守靜行安然,清淨寂滅無所相,無相便不著相,空,寂,淨,靜,妄無所住。

心若青蓮,處處是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