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的巔峰——元青花

青花,一般指以鈷為原料在胎上繪出紋飾,然後施以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製成的釉下彩瓷器。以目前的資料來看,青花瓷器在唐代已經有萌芽。1975年,揚州唐城遺址出土的青花瓷片,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最早的青花瓷片。宋代也有部分出土,但表現還不算成熟,一來當時景德鎮的白瓷還是屬於青白瓷器的範疇,二來當時本土的青花料質量不高。兩個原因使得生產出來的青花白瓷,青花不青,白瓷不白,所以並算不得上乘的藝術品。

青花瓷器的巔峰——元青花

青花鴛鴦荷花(“滿池嬌”)紋花口盤

景德鎮高嶺土的發現與使用

到了元朝時,景德鎮一來由於瓷土資源枯竭的壓力,二來想要燒製出更為白淨的瓷器,不斷地嘗試用其它種類的瓷土燒製,終於發現了燒製白瓷的絕佳材料——高嶺土。高嶺是景德鎮東北部的一個小山村,從高嶺村開採而來的高嶺土,經過淘洗過製成方形磚一樣的土塊,當地叫不(音dun)子,運到山腳下的碼頭,經由河流運往景德鎮。

青花瓷器的巔峰——元青花

青花鴛鴦荷花(“滿池嬌”)紋花口盤

雖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制瓷材料,但並不能替代原來的瓷土。事實上,高嶺土並不能單獨用來燒製瓷器(高嶺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資源,歐洲其實一直都是有的,這也是18世紀以前歐洲都不具備生產瓷器的原因)。它的使用,在於透過加入原有的瓷石材料,混合之後,可以大大地提升瓷器的硬度和白度。這種混合後的新材料,其品質甚至超過了最為優質的瓷石材料。景德鎮的匠人,對瓷石與高嶺土的混合,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高嶺土是骨,瓷石是肉。骨肉均勻,才能燒製出最優質白淨的瓷器。

青花瓷器的巔峰——元青花

青花鴛鴦荷花(“滿池嬌”)紋花口盤

歷史上把這種混合稱為“二元配方”,在景德鎮成為宮廷專用窯場後,這個配方就被嚴格保密,景德鎮的制瓷器工藝也飛速工展,民間制瓷被遠遠甩在後面。在西方人眼裡,這種將石頭燒製成白淨器物的手段,似乎只有神仙才能做到,他們花費幾百年的時間始終不能探其奧秘。

青花瓷器的巔峰——元青花

藍釉白龍紋盤

元人對白色與藍色的喜愛

藍是天的顏色,元人不僅喜歡以藍彩裝飾瓷器,元代宮殿也大量使用藍色琉璃,在《元史》的《輿論》和《祭祀志》中記錄,在宮廷儀典中,更是大批使用藍色織物。元代畫家劉貫道所繪的《元世祖獵圖》上,就連忽必烈所乘馬的掌泥都是藍色。

青花瓷器的巔峰——元青花

藍釉白龍紋盤

相傳成吉思汗降生時,掛著九條白旗,被奉以汗號,又由此衍生哈達的意義。獻哈達,是蒙古族表示敬意的禮節,哈達的顏色分白色、藍色、黃色三種,以白色為尊,獻給佛或者是長輩的必須是白色綢質哈達。元代陶宗儀在《輟耕錄》裡提到:元代“國俗尚白,以白色為吉祥。”

青花瓷器的巔峰——元青花

青花纏枝牡丹雲龍紋罐

因此,白色與藍色被用到了漢人文化的瓷器上。元人對瓷器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欣賞,他們燒製瓷器更多的是想要了解融入漢人文化。瓷器雖然是漢人文化的產物,但元青花最終所表現的卻是元人的思想與喜好。元青花的龍紋罐,象徵著元朝帝王,威猛霸氣、桀驁不馴,有橫掃千軍之勢。元青花的人物題材也有“鬼谷子下山”“蕭何月下追韓信”“李靖救唐主”等於戰爭相關的,無不體現著元人的喜好。與宋人的“崇文”比起來,明顯是“尚武”。

青花瓷器的巔峰——元青花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蘇麻尼青”將元青花瓷器之美表現到極致

話說回來,景德鎮的“二元配方”解決了瓷器白淨的問題,但是藍不夠藍的問題卻是靠貿易才解決的。景德鎮最先為元宮廷所燒製的瓷器,青花並未達到標準,直到後來有人商人從西方帶來了“蘇麻尼青”,到此元代青花瓷器才算達到完美。

青花瓷器的巔峰——元青花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然而,就是如此完美的元青花,國內的傳世品卻少之又少。一來,能用上“蘇麻尼青”的青花瓷器,成本高,除了王宮大臣之外,就是有些歐洲商人花高價錢定製的。二來,當時的漢人其實對這種外觀粗獷,顏色鮮豔的制瓷風格並不是非常喜歡。畢竟與漢人的謙和溼潤性格有些格格不入。

青花瓷器的巔峰——元青花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我們來看看全世界元青花的重要館藏地。數量最多的是土耳其伊斯坦布林託普卡帕宮博物館,有40件之多;排名第二的是伊朗國家博物館,有32件。新中國成立後,高安出土了一批窯藏瓷器,其中有19件元青花,排第三。

土耳其和伊朗都不是“西方列強”,所以大致要排除館藏之物是巧取豪奪而來,相反他們當時卻是“蘇麻尼青”的重要供應商。事實上,這些館藏青青花,就是數百年前,他們給景德鎮下的高價訂單。波斯商人把優質的青花料運往中國,請景德鎮的匠人利用本地的人力與工藝,按照他們所需要的款式、紋飾燒製出相應的瓷器,再運回波斯,甚至世界各地。

由此,景德鎮的元青花聞名於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子明的瓷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