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三臺在古代發展僅次於成都,與其古城選址脫不了干係!

三臺古城,因城西有三臺山得名。其城址在現在四川省中北部綿陽地區三臺縣政府所在地潼川鎮。

綿陽三臺在古代發展僅次於成都,與其古城選址脫不了干係!

三臺古城從南朝劉宋時興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為歷代府、州、縣治所在地。特別是唐宋兩朝在此設劍南東川節度治所,使三臺古城一度成為川內僅次於成都的第二大城市,是蜀中居第二位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素有“川中重鎮, 劍南名都”之稱, 1992年被列為四川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綿陽三臺在古代發展僅次於成都,與其古城選址脫不了干係!

三臺古城選址頗具典型性,深受傳統風水思想的影響,古城選址為它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具有實際的科學性。

宋朝羅大經在其著作《鶴林玉露》中曾經指出:“古人建都邑,立室家,未有不擇地者” 。所謂擇地即選址。

那麼古人選擇城址以什麼作為指導思想呢? 這就是風水思想。風水思想以傳統哲學的陰陽五行為基礎,揉合了地理學、氣象學、景觀學、生態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內容,將崇尚自然的山水文化同城市環境的選擇融於一體,指導了千百個中國傳統城市的建設。

風水思想將自然要素歸納為“龍、砂、水、穴”四大類,根據它們本身的條件及其相互關係決定城市基址及位向,反映在“地理五訣”中即所謂: “龍、砂、水、穴、向” 。選址過程及對各要素選擇要義有如下特點 :

“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山乃地脈行止起伏的外形,亦即生氣的來源。對環境格局起基本控制作用的就是“龍” , 它是城市依靠的母體。所以歷來有“相地首重龍”之說。為覓得真龍,首先要審氣脈, 別生氣, 分陰陽。

覓龍

——

龍要真

龍之有祖, 猶水之有源,木之有根,根深葉則茂,茂遠則氣大。按風水觀念要從群山的起處——祖宗審起,辭樓下殿,穿帳過峽,一路尋來。以山由西北而來,形成屏障,合脊處有輪有暈,山之陽面為佳。其次要觀勢喝形, 以定吉凶衰旺。“勢遠形深者,氣之府也”。所以好的風水應有旺龍遠脈,山勢要賓士遠赴,首尾相顧,屈曲生動。正如《形勢辨》所云: “祖宗有聳拔之勢,落脈要有降下之勢,山身要有屏障之勢,過峽要有頓跌之勢,行度要有起伏曲折之勢,轉身要有後撐前傾之勢”。對山形的吉凶判斷,以豐潤敦厚,圓滿和諧為要。主山的體質要求端圓壯闊,勻展大帳,草木繁茂,土香石潤。

察砂

——

砂要秀

綿陽三臺在古代發展僅次於成都,與其古城選址脫不了干係!

砂乃主山四周的小山,與帳幕同義。砂以其所處位置可分為侍砂、衛砂、迎砂、朝砂。論其格局, 重左右護砂和朝案、水口之砂。對砂的總體要求是層層砂山配合得宜,高低起伏,蜿蜒秀麗,主峰雄壯,砂山秀美,砂山以形如美女、美玉為佳。

左右護砂,如(葬經翼)所言“以其護衛區穴, 不使風吹, 環抱有情”為要。左青龍宜高、 長、大、行收氣擋風之功;右白虎宜低、平,起迴風護氣之用。

來龍主山之前, 成對景照應者乃迎砂、朝砂。“其近而小者,案山也;遠而高者,朝山也”。“近案貴於有情, 以秀媚光彩為佳”。“遠朝宜高,貴於秀麗”《博山篇》。

水口之砂乃風水圍合的關鍵, 被稱為“天門地戶”。天門乃生氣進人之門戶,宜敞;地戶乃出氣之門,當緊閉。水口砂應當周密稠疊,交節關鎖。

觀水

——

水要抱

《管子·水地》雲: “水者, 地之氣血, 如筋脈之通流者也”。凡耕漁, 飲用去惡,舟揖之利以及小氣候的調節無不仰給於水。所以在城市選址中,觀水比覓龍更為關鍵。

風水思想認為: “未看山,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 (《地理不求人》) ,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葬經》)。

入山首觀水口, 按照《地理大書·山法大全》的觀點“源宜朝抱有情, 不宜直射關口, 去宜關閉緊密,最怕直去無收”。其次觀水城,水城有五形, 以左水為美,宜於曲折盤旋,朝抱有情,與主山呼應,如朱雀翔舞,成朝拜之勢。水城格局以三面環水的金城環抱以及冠帶水、眠弓水為大吉。

綿陽三臺在古代發展僅次於成都,與其古城選址脫不了干係!

所謂水抱即指: “上有開、下有合,大八字帳外合,小八字砂內含,蝦鬚、蟹眼、金魚、牛角堂前合,玉帶金城為三合, 皆環抱有情。”

點穴

——

穴要的

《地理正宗》有云: “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鍾處也。”穴是一種居住環境模式,由山水聚結而成,好的穴要能“藏風聚氣”。所以風水思想稱呈窩形的穴是富穴, 反弓形是賤穴。

穴也是城市定位的基點。點穴的原則是“要的”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故素有“三年尋龍,十年點穴”之謂。點穴的具體方法是:權衡四面山水格局, 擇定明堂,以羅盤後對來龍, 前向案山,組織明堂的縱軸線。山向的選擇重朝案,以近案有情為主。秀應之砂在左,穴宜向左;秀應之砂在右, 穴應向右。再對照左右龍虎砂山的佳處,使左右虛實相稱,組織橫軸線,縱橫軸線相交即為天心十道,其交點即穴位。

定穴之後, 尚須開挖金井驗土,觀色稱土以定虛實。“人首之狀,形如龜蓋,外暈內暈, 穴土五色,紅黃滋潤是為真穴。”

定向

——

向要吉

“龍、砂、水、穴”四個自然要素的條件及其相互關係決定城市的位向。傳統風水思想認為面南背北為吉向。在四川丘陵地區也有主要以選擇環境為核心的定向傳統。

綿陽三臺在古代發展僅次於成都,與其古城選址脫不了干係!

三臺古城山川總圖

綜上所述,根據風水思想就為城市選址勾勒出一個理想的環境模式(圖1) , 它背山面水, 坐北南,背靠綿延千里的來龍,透逸西北而去;左右有低嶺崗阜圍護;前有河流環繞縈迴,對面是秀麗的遠山近丘,朝案拱衛;明堂寬敞,內有千頃沃野, 山林蔥鬱,河水清明。

這一風水模式可以歸納為:背有靠,前有照;左青龍,右白虎,龍抬頭,虎低頭;負陰抱陽, 衝氣以為和;明堂如龜蓋;南水環抱如弓。

三臺古城的選址,在《四川通志》中有如下記載: “山號三臺,鄉列名宿,文峰峙左,印臺居前,龍頂、牛頭蜿蜒西北,涪江、妻水縈繞於東南, 地當四達之衝路,扼兩川之要,為益州之門戶,實果、間之襟喉。”縣誌:“州有鹽水銅山之富,農桑果實之繞, 山川綿衍,人物阜繁,州之形勝,甲於西南,有自來矣!”

以上述理想的風水模式, 我們可以直觀地得出,古城選擇了一處典型的風水寶地。比照古城山川總圖,再結合現場的實地勘察來分析古城的風水格局,可以看到古城在青山環抱,綠水縈繞之中。

綿陽三臺在古代發展僅次於成都,與其古城選址脫不了干係!

風水寶地良好的生態模式

高丘圍合而又得水,這正是體現了風水思想精要所在的理想人居環境(圖3)。其山鬱鬱蔥蔥、層戀疊嶂、橫亙連綿、山勢挺拔、氣魄宏偉;其水不深,但蜿蜒曲折、流水潺潺、 古韻依依、懷抱有情,秀麗的自然山水交相呼應。

尋其龍,但見長平、五層、觀鹿諸山,蔥鬱圓潤、高低錯落,以為屏障,透逸西北賓士遠去, 脈遠龍真。

察其砂,左有茶諸、東山以為青龍,右有三臺、鳳凰、牛頭諸峰以為白虎,前有印盒為案雲臺為朝, 而水口砂由馬躍、浮山曲曲相夾,使涪水幾多留戀依依流去, 可謂配合得宜,群峰拱衛,蜿蜒秀麗。

觀其水,涪江於左,乘主山之勢款款流來,西溪於右,中江經過城南,形成以左水為主, 三面縈繞、富貴雙全的金水城格局。

點其穴,四圍群山環抱之中,涪、中兩江交匯之處,山水大聚會,藏風聚氣,聚結而成窩狀形富穴。

定其向,南北吉向,成自天然。

綿陽三臺在古代發展僅次於成都,與其古城選址脫不了干係!

由此可見, 在龍真穴的、砂秀水抱、南北吉向,前照後靠、青龍白虎、負陰抱陽、藏風聚氣等方面,古城選址的風水格局莫不契合理想風水模式的要求。

風水思想是我國古代形成的獨樹一幟的傳統哲學觀念,是古人進行各類擇地的方法與原則。古人根據山水自然要素、陰陽五行以及氣論等來判斷環境質量優劣以及所謂吉凶禍福,被世人稱為“玄學” , 但是迷信的色彩下面,風水思想閃爍出科學的真知。

三臺古城的選址,揭開其風水思想的神密面紗,我們便可窺視其蘊藏的科學性。

一、山環水抱

,

坐北朝南

,

符合宜人生態模式

綿陽三臺在古代發展僅次於成都,與其古城選址脫不了干係!

三臺古城的選址有龍頂、牛頭蜿蜒西北,涪江、中江縈繞於東南,文峰峙左、印臺居前、界水與龍頂、牛頭構成三面環抱、一面望野、比較封閉的環境格局,既防狂風、又促通風,形成了古城良好的生態和小氣候。具體講,西北山勢較高,不但可以阻擋冬季的西北寒流,又可造成夏季迴風;東南山勢略低,且有古城水口,利於迎納夏季南來的涼風。

兩江環繞利於排洩生活汙物,還可起到夏日降溫以及疏浚山洪等作用。山上植被良好, 可以起到調節小氣候,保持水土的作用,不易發生滑坍與泥石流。坐北朝南,可以保證充沛的日照,蒸發瘴氣,利於衛生。

二、土地肥沃

,

物產豐富

,

便於人們繁衍生息

綿陽三臺在古代發展僅次於成都,與其古城選址脫不了干係!

三臺古城地處川中北深丘陵地帶,瀕臨涪、中兩江交匯處的河谷平原上,土地肥沃,又獲得灌溉之便,農副產品也種類多、產量高。《輿地紀勝》就有如下記載: “左帶涪水,右挾中江,居水陸之衝要,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實之饒,有鹽井、銅山之富”。 《新唐書·地理志》、《宋史·食貨志》、《宋史·地理志》、《太平寰宇記》和《元豐九域志》等史書也都有類似的記述, 以作為例證。

三、交通便利

,

四通八達

,

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綿陽三臺在古代發展僅次於成都,與其古城選址脫不了干係!

涪江自古有陰平邪道(或陰平道)之稱,是四川秦漢以來重要的交通線路之一, 而三臺古城恰好地當涪江中游,又是涪江與中江的匯合處,水運極為方便。四川早在秦漢時另有一條重要的南北交通線路——嘉陵故道。

道上有兩個交通中樞, 即南充與閬中,經此兩地到成都的陸路交通必過三臺古城。所以稱三臺古城“地當四達之衝路,扼兩川之要,為益州之門戶, 實果、閬之襟喉”決非虛言。

四、地勢險要

,

易守難攻

,

確保古城長治久安

綿陽三臺在古代發展僅次於成都,與其古城選址脫不了干係!

我國遠古就有“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的傳說,可見古代城市歷來都是一個防禦中心。古城有牛頭、三臺諸峰蜿蜒西北作為依靠,有涪江、中江縈繞於東南作為阻隔,更有文峰、印盒山居前而成為屏障,實有險可守,一夫當關而萬夫莫開也!

五、

依山面水、田園風光、滿足居民心理需求

在中國文化的傳統理念中是十分崇尚自然山水的。三臺古城依山面水,在青山環抱、 綠水縈繞之中,並以遠山近峰當作城市生活的物質載體,使人們極好地滿足其嚮往自然山水的心理需求。

科學的城市選址是三臺古城健康發展的基礎。古城在一千五百多年間延續發展,幾度興盛, 莫不獲益於此。

綿陽三臺在古代發展僅次於成都,與其古城選址脫不了干係!

風水思想以傳統哲學的陰陽五行為基礎,揉合了地理學、氣象學、景觀學、生態學、 心理學以及社會倫理道德方面的內容,具有其樸素的辯證法與和諧的自然觀。以風水思想指導城市選址,具有其內在的科學性,對古代城市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小地名大乾坤

浙江古村落中蘊含的風水觀念

古溫州城屹立千年從未被攻破,其城市選址規劃大有講究!

《周禮》中的國土規劃觀念和風水理論

中國古村落選址及其風水景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