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篇——雍乾青花

康熙青花呈一種自由開放的勢態,而雍正的青花風格突變,一反康熙的青翠變得規範起來。雍正是一個比呆板的人,所以他的官窯都畫得很拘謹,很規範,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們猜想這個風格的突變跟雍正的藝術修養有關,雍正登基的時候是45歲,是他一生中的黃金時代,他之前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我們從清檔中,就是紫禁城造辦處的活記檔中都可以看出雍正的御批寫得非常的具體,要求得非常具體,那麼一個沒有藝術造詣的皇帝是要求不出來的,你自己不高,你沒法去要求人家,你看不到,你沒有這個要求。那麼他強調的審美是非常高的一個審美,是收斂,他不張揚。御窯廠到此,到雍正的時候就變得非常完備,康熙晚期的督窯官制度的建立,到了雍正元年的時候就迅速延續,雍正在雍正元年在位第一年就迅速對瓷器作出御批,直接就批下去了,可見重視程度之高,雍正的青花的風格,我們今天談的是青花。

陶瓷篇——雍乾青花

他的青花風格是兩類,說起來是一個硬幣有兩個面,第一個他直追永宣,因為雍正上臺的時候,我說了他的藝術造詣非常高,他的修養非常高,他首先對明朝的瓷器瞭解得透徹之極,他知道明朝瓷器最重要的青花就是永宣青花,所以他上來就直追永宣,要把青花仿得跟他一模一樣,有相當一部分可以亂真,今天我甚至認為世界各大博物館裡還有一些被視為永宣瓷器,有可能是雍正時期仿造的,我們沒有辦法用肉眼分辨。

雍正的青花的另一部分就是淡描,他淡描他首先直追成化,雍正淡苗青花顯然受萬曆鐵線描的影響,萬曆有一種青花叫鐵線描什麼意思呢,就是用細線把它畫出來,我沒有平塗,但是他的鐵線描往往是大面積的一道接一道的畫,形成平塗的概念,為什麼它不畫成平塗呢?因為它需要大量的顏料,那時候顏料告缺,我就以少衝多,但是他形成了一種風格。

陶瓷篇——雍乾青花

雍正的時候他並不追求這種鐵線描的風格,而是作為一種很細弱的表現形式,他用很淡的色彩去渲染這種藝術效果,他不用色塊來表現,他不平塗成一大塊顏色,他就是用細線,萬曆的鐵線描他的目的是為省,省材料,充大,我以小充大,而雍正的目的呢?他是為了雅,兩個人出發點不一樣,我並不是沒材料,我這青花材料有的是,我就是不願意使,我一定要把它畫得非常雅。

乾隆時期瓷器的燒造工藝就達到了一個工藝上的高峰,我們不從美學上看,從工藝上看他達到了一個高峰,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上記載了其督陶期間共仿古創新57種,過去的不說,我上任以來有57種品種出現,這57種今天全部都可以得以印證。瓷器到了乾隆時期,尤其是青花他就變成一種熟練的製作,工藝上他沒有難度了,不需要創新了,那麼他的所謂的創新都是在這個框架之內,所以他就變成工藝越嫻熟他的態度就越中庸,顏色也中庸,所有東西取中。

陶瓷篇——雍乾青花

我們所說的清中期一般是指康熙的晚期一直到乾隆去世,按照西方人的觀點就是十八世紀,這個世紀史稱康乾盛世。那麼我們僅從青花瓷器上看,這個時期由摩古創新逐漸演化到形制規範,中規中矩,工藝熟練,變成熟能生巧,就是他後來做到生產什麼東西,都遊刃有餘,非常容易,這個時期的官窯是明清官窯中最規範的時代,所有的式樣、品種都由宮廷直接把握,直接出樣,有督窯官親自管理,很多藝術瓷都是皇帝直接過問,因而質量是高超的,我們很多高價位的瓷器都是這個時期創造的,為什麼呢?工藝水準高,要求高。至於民窯燒造量非常大,從我喜歡那一天起,接觸的大量的民窯都是這個時期,十八世紀這一個時期的,跟這個時期的社會繁榮有直接關係,這個時期的瓷器民窯質量也普遍非常高,有非常精美的不亞於官窯的,民間有一種說法,民窯非常精美的時候,人家就說這東西氣死官窯,比官窯還精美,我們今天這個收藏市場對於大眾而言,大部分的官窯的優良品種是我們百姓買不起的,太貴了,但是對於一般百姓這個市場就是當時的民窯市場,民窯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的樂趣以及收藏的一個可能。

陶瓷篇——雍乾青花

我想,歷史很多時候是有輪迴的,凡事不能永遠在一個高點上,就跟股市一樣。尤其到了乾隆後期我們的陶瓷生產由於宮廷的滿足就逐漸的僵化了,那麼這個僵化到了嘉慶、道光以後就變成了一種程式化。我們下一講就講清晚期的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