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來,登高去

寒露來,登高去

寒露來,登高去

《陶淵明詩意圖冊》區域性 清 石濤

寒露來,登高去

“天寒來,登高去”

-2021 寒露-

我們來到了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說:“

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這時節,空氣變得蕭瑟,露水觸手冰涼,快要結成霜。草木凋零,碧綠的顏色漸漸沒去,所以以前的人也把寒露叫做“辭青”。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會發現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已經西沉,大地散盡了夏日以來的暑氣——冬日不遠了。

這時節,有個重要的節日,重陽節。重陽節裡登高,總是件從不過時的快樂事

寒露來,登高去

米芾《硯山銘》中所繪的山石

人們古來親近山水,大抵因為紅塵幾多規矩,山林裡,只有曠朗的心眼。你看古畫那洪荒遍野,總有小小的人,樂在其中。他們行步,閒談,歇息,遠望,或是一臉可愛的呆相。這樣的來往間,世事造化與本真性情,好像便有了一種平衡。

寒露來,登高去

寒露來,登高去

《千巖競秀圖》區域性 明 文徵明

看,那小小的人

南朝的陶弘景說:“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他說山裡有很多很多雲,看到雲氣漸起,心裡也生出許多怡怡然。

寒露來,登高去

《唐寅詩意圖》區域性 清 王翬

張岱遊棲霞山,傍晚看到山頂的雲霞,便捨不得走了,“

坐石上痴對

”。有好月亮的夜晚,他也捨不得“擁被”入眠,要出門去山上看月亮。大概是他覺得這些美好稍縱即逝,便盡己所能,讓它們留得久點,再久點。

寒露來,登高去

《松蔭品茶圖》區域性

陳洪綬

登高是個體力活,豐儉由人。體力好,便想要挑戰高一些的山頭。在山頂上看到遠遠的蒼黛,飛鳥也變得緘默。常常不過是上午光景,已經有半百的老人持著手杖從山上下來,比年輕人還矯健。

寒露來,登高去

站上山頂的一刻,離雲很近很近

不想太考驗,也可以去些對體力更寬容的小山。起風的時候,會聽見樹木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或是午後沿著上山的小徑散步,腳踩在落葉上,畢剝畢剝的。

有一天日落的時候,我們爬上景山,在山上遙望小小的北海。

那天有很好的夕陽,湖水也在金光裡。

寒露來,登高去

寒露來,登高去

有時候,城市繁華里,也能登高。

離小世界不遠,有個日壇公園,裡頭小小一片湖邊,堆疊著假山,蜿蜒蜿蜒的,穿梭在裡頭,也有了上山下山的起伏感。站在假山頂上,透過山石與樹木去看那湖水,

頓時覺得自己就像古畫裡那些個小小的人,好逍遙

寒露來,登高去

寒露來,登高去

或是手上忙活的間隙,走到辦公室的窗邊往外望,晴天時,雨霽時,看到那些雲也好,光也好,城市的遠景也好,總會禁不住感嘆,昨日與今日的天,美得那樣不同。

寒露來,登高去

你看,只要有心,登高不見得非要去山裡。

寒露來,登高去

以前的人說,高處不勝寒。只是我們依然喜歡登到高處,因為高處有高處的舒朗,就像經霜不滅的菊花,在蕭瑟季節裡,有它的熱鬧在。一年又一年,來而復往地,

我們在高處聽風聲,聽蟲鳴,明白時間在悄然變化著。

秋天有了寒意,但依然是溫柔的。

寒露來,登高去

《借山圖卷》區域性 齊白石

寒露來,登高去

天涼了,也記得多添衣噢

寒露來,登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