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一位大爺,花10萬元買“爛筆筒”,以為撿到了寶,事實如何?

梅縣一位大爺,花10萬元買“爛筆筒”,以為撿到了寶,事實如何?

看著此物,也許你會說:這不就是一個竹片筆筒,而且還被蟲蛀了,怎麼看都是一個該淘汰的老物件。

如果我告訴你,

這個筆筒價值十萬元

,你作何感想?是不是覺得花這麼多錢買個爛筆筒的人簡直瘋了?

但這東西,真的被廣東梅縣的一位老中醫買了,還如獲至寶,見人就要拿出來“顯擺”。

老人名叫謝波,已經七十多歲。

梅縣一位大爺,花10萬元買“爛筆筒”,以為撿到了寶,事實如何?

退休後平時除了跳跳廣場舞,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古董。

他總能對自己收藏的東西侃侃而談,

最近老人的新寵是一個“爛筆筒”。

每次家中有人造訪,謝波總會拿出這個竹片筆筒,看著對方露出“你被騙了吧,這東西怎麼可能值這麼多錢?”的質疑表情,再緩緩道出真相:

其實這是一個紫砂筆筒。

大多人會覺得他在信口胡說,但當自己親手觸碰到才知道,這觸手生涼的材質和光滑細膩的內壁,絕對不是竹片那麼簡單。

梅縣一位大爺,花10萬元買“爛筆筒”,以為撿到了寶,事實如何?

拿在手上把玩,仔細觀之,挺拔的竹節、光潤的竹皮、稚嫩的竹芽、蟲蛀“蚓痕”、竹子隔層的皴裂、鋸鮮竹片時留下的“錯位”痕跡,甚至連竹背面黴變的白斑都做得細膩逼真,活靈活現。

再看底部,中央的竹段上雕刻著“

清西冷八家,覓鳳年竹段,道光年楊記

”的字樣,彰顯著這樣的奇物出自誰之手。

梅縣一位大爺,花10萬元買“爛筆筒”,以為撿到了寶,事實如何?

當來人驚歎於筆筒的真實材質和模擬程度的時候,筆者更關注的,是製作出這筆筒的藝術家,

清中期紫砂四大家之一——楊鳳年

01

以自然為靈感的女手藝人——楊鳳年

楊鳳年是歷來公認清代最有名望的制器女藝人,與哥哥楊彭年,馮彩霞,逸公並稱為清中期紫砂四大家。

近代壺藝泰斗顧景舟大師,曾稱楊鳳年的竹段壺是“傳世之器,非溢美之辭”。

楊鳳年的制器之路是十分坎坷的。

但她卻像鄭板橋筆下竹一樣,“細細的葉,疏疏的節;雪壓不倒,風吹不折。”

梅縣一位大爺,花10萬元買“爛筆筒”,以為撿到了寶,事實如何?

因著清代的封建思想和“藝不傳女”的傳統,儘管楊家的紫砂器具受眾人追捧,但大家只知道哥哥楊彭年,從不知道楊家還有一個從小頗具天賦的妹妹。

小時候捏泥人,楊鳳年的天賦初顯,讓父親多次感嘆,為何鳳年沒有生為男兒身,這樣自家的技藝肯定能更上一層樓。

幸而哥哥楊彭年也不負眾望,擔起了祖傳的手藝。

楊鳳年從小不被允許進入自家的作業坊。但她從不服輸,也不認命,覺得女子也能做出一番事業。

梅縣一位大爺,花10萬元買“爛筆筒”,以為撿到了寶,事實如何?

她每天把哥哥做廢的泥料偷偷拿到花園中,從打泥片開始,一點一點鑽研做紫砂器的方法。

終於,技藝日漸成熟的她打算做出有著自己標籤的紫砂器具,卻怎麼也想不出樣式。

井欄、秦權、周盤……都是男人常做的樣式,佛手、蓮花、梅段等又顯得太柔婉。

楊鳳年每天苦思冥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這天,在院中放空的她突遇暴雨天氣。呼嘯的大風和傾盆而來的雨,讓她精心侍弄的花草被雨打風吹得七零八落。

正惋惜中,楊鳳年定睛一看,園中幾支翠竹屹立不倒。

梅縣一位大爺,花10萬元買“爛筆筒”,以為撿到了寶,事實如何?

“千磨萬擊仍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自己苦苦尋找的樣式不就是它嗎?

靈感來了的楊鳳年廢寢忘食,經過幾十天的鑽研,終於做出了竹段壺。

她拿著做好的壺,趁著哥哥不注意,偷偷放入窯中燒製。

一位客人等在窯邊,看著楊彭年將窯中燒好的器具一件一件取出。突然看到一件竹段壺,造型精美,竹段與壺身銜接得乾脆利落,可謂匠心獨具。

聽著客人不住地稱讚,楊彭年心中知道,自己從未做過此造型的器具。扭頭看到躲在角落的妹妹,心中瞭然。

梅縣一位大爺,花10萬元買“爛筆筒”,以為撿到了寶,事實如何?

自此之後,楊鳳年和她的竹段壺一起聲名遠揚,

之後又做出了筆者開頭提到的紫砂竹段筆筒和鳳卷葵壺,流芳於世。

像楊鳳年這樣的女手藝人還有很多。

02

女手藝人與紫砂器

陶,出於土,煉就於生活。它需要甩,需要捏,需要燒。

製作陶器像塑造人一樣,在經歷種種磨難之後,陶成了器,紫砂器應運而生。

紫砂器創始於宋代,興於明清

,經久不衰,名家輩出。其中,女藝人也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紫砂器按造型手法,大體上可分為光貨、花貨

梅縣一位大爺,花10萬元買“爛筆筒”,以為撿到了寶,事實如何?

光貨是指造型單純的,僅以簡潔素雅的幾何形體表現的紫砂器。

花貨是指取法自然花卉、瓜果等植物及動物造型的紫砂壺。

《宜興陶藝人物錄》楊鳳年篇中這樣寫道:所制茗壺,構思巧妙,浮雕精緻,技藝卓越,可和其兄媲美。擅長花貨造型,尤善制竹段壺,世稱“楊氏竹段”。

楊鳳年的作品整體藝術風格有別於男性藝人,既保留了紫砂器本有的厚重淳樸,又增添了幾分清新靈秀,細膩精緻。

作品透露出女性對自然、對生命的特殊關愛。

梅縣一位大爺,花10萬元買“爛筆筒”,以為撿到了寶,事實如何?

在那個封建的時代,像楊鳳年這樣的女手藝人,在創作的道路上往往不佔優勢。

但女性獨有的柔和、感性、敏銳、細膩蘊藏於她們的作品中,使她們的作品展現出特有的魅力。

不僅透露著豁達、灑脫的氣概,而且蘊含著女性的靈秀,溫婉。

現當代紫砂領域的女性藝人為紫砂器工藝的精進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特別是在建國後由於新思潮的傳播,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再是僅僅輔佐自己兄長、丈夫製作紫砂器,許多女性藝人也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併成為業內享有一定聲譽的紫砂名家。

梅縣一位大爺,花10萬元買“爛筆筒”,以為撿到了寶,事實如何?

她們像竹子一樣,堅韌不拔,不認命,不信命。

世事如蒼狗,生命終凋零。

幾百年過去了,楊鳳年早已不在人世,但她留下了不少傳世名作,保留在我們的文化記憶裡。

她也因此,永遠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