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國八百年,宋國為什麼走向衰微?試談宋國滅亡的原因

周朝初期,宋國是最重要的封國之一。宋國享國800多年,幾乎與周朝同時,是華夏聖賢文化重要的發源地,有“禮儀之邦”的稱號。

但商業發達、文化繁榮的宋國最終仍是走向滅亡,其中原因何在?本文嘗試就宋國衰微的原因做一番探析。

一、宋國的興亡

商朝覆亡後,按照當時的禮制,周武王仍要封祀紂王的後代武庚。周武王死後,武庚發動叛亂,周公在平叛中將其殺死,又將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封於商丘,稱宋國用以繼續商朝宗祀。宋國國君基本上子承父位,但在宋宣公時沒有繼續這個傳統,於是宋國內亂。

享國八百年,宋國為什麼走向衰微?試談宋國滅亡的原因

宋宣公去世後讓他的弟弟宋穆公繼承君位,宋穆公死後也有沒有繼續子承父位的慣例,未立其子公子馮,而立他的哥哥為國君,也就是宋殤公。宋殤公即位引起公子馮不滿,殤公身邊的大奔華父督與孔父嘉不和。

華父督借宋國與鄭國發生衝突,百姓怨聲載道之際散佈謠言,引發國內騷亂,趁機殺死孔父嘉。

宋殤公聽聞後立即驅車欲殺華父督,不料被華父督殺死。公子馮在鄭國很有勢力,華父督順勢迎立公子馮,也即宋莊公。然而莊公貪於財祿,常置國家於不顧,加之他是由華父督推舉登上王位,宋國的國政實際上掌握在華氏手中。

享國八百年,宋國為什麼走向衰微?試談宋國滅亡的原因

當時,宋國在華父督的掌握下,常常干涉衛國、鄭國內政,所以常常發生戰爭。

齊桓公曾將公子昭託付給宋襄公,在襄公扶持下,公子昭順利立為齊孝公。齊國是各諸侯國的盟主,迎立齊孝公的宋襄公心裡得意,想取齊國而代之。

但此時的宋國實力微弱,擁立齊孝公時響應的國家就很少,於是宋襄公決定拉攏實力強大的楚國。楚國當時與鄭國交好,宋襄公談判不成便想攻打鄭國出氣,鄭國向楚國求救,楚國直接出兵攻打宋國,宋大敗。宋國國民紛紛埋怨宋襄公,公子目夷也對他很不滿,沒過多久,宋襄公病逝。

享國八百年,宋國為什麼走向衰微?試談宋國滅亡的原因

在北方晉國和南方楚國爭霸期間,夾在中間的宋國戰事不斷,80年就經歷了40多次戰爭。

公元前546年,宋國發起和平倡議,受到十國響應,是為“弭兵之盟”,這次盟會使宋國在十餘年內沒有收到外部戰爭的侵擾,然而內部鬥爭仍然繼續。

第一次弭兵之盟因晉楚戰爭失敗,戰敗的楚國元氣大傷,秦國又趁晉國兵疲之際屢次攻打。宋國在晉楚爭霸戰爭中率受波及,大夫向戌欲發起第二次弭兵會盟,會議順利進行,最終盟約成功定下。

享國八百年,宋國為什麼走向衰微?試談宋國滅亡的原因

弭兵之後,宋國幾十年內都處於相對和平穩定的環境中,但國家卻沒有好好利用這幾十年時間專心發展。

這段時間宋國最大的一次行動是進攻曹國,最終滅掉曹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內部鬥爭頻繁,多個國家都發生卿大夫奪權事件,宋國亦然。

公元前318年,宋康王在宋國實行變法改革,因此宋國逐漸強盛,伐齊略楚,攻魏滅滕,成為各國勁敵。齊國、楚國、魏國與宋國交惡,於是在公元前286年,齊國趁宋國內亂之際與楚國、魏國結成聯盟,攻打宋國。

百姓四散,康王被殺,宋國滅。

二、客觀原因

宋國最終遭受滅頂之災與所處的地理位置、戰事連年等客觀環境有莫大的關係,但也與其自身主觀方面的不思進取分不開。

享國八百年,宋國為什麼走向衰微?試談宋國滅亡的原因

第一,地理位置。

宋國剛封國時,其統治疆域較小,歷經數次戰事後,疆域略有變化。從整個中國的地理環境來看,宋國是各國交通往來的重要通道,乃兵家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宋國自身的地理環境決定其

易攻難守

除地理環境本身的不利,宋國周邊的鄰國也非常強大,這對宋國的生死存亡有很大威脅,強國攻打宋國容易,宋國想向四周擴充疆域難上加難。在這種險惡的環境下,唯有巧妙周旋方可偏安一隅。

享國八百年,宋國為什麼走向衰微?試談宋國滅亡的原因

第二,政治環境。

宋國特殊的周邊環境影響著他的發展,在對外關係上一方面要利用“公國之尊”與強國發展友好的關係,一方面還要在大國之間“主和”,從而得到弱小國家的尊重。只有將這兩方面都處理好,宋國才能明哲保身。如春秋時期,齊國就曾經把公子昭託付給宋襄公,反映了“公國之尊”的影響力。

戰國時期,天下紛亂,宋國能存在長達八百年之久就是在外交上非常注重與強國保持好關係,同時也努力充當“主和”的角色。如兩次“弭兵會盟”都是由宋國發起,會議的成功也使宋國維持了較長時間的安定。在當時的環境下,無論哪一方的霸主之國征戰都會波及宋國,宋國提出弭兵會盟既能保全自己,也能獲得弱小國家的支援。

享國八百年,宋國為什麼走向衰微?試談宋國滅亡的原因

從地理環境和政治環境來看,宋國的發展總是受到外界的干擾,其必須要依賴強國才能生存,但對強國的依賴往往會削弱宋國的自由意志。

一直處於夾縫中的宋國,思考最多的想必是如何不受到霸主國的侵擾,無心國內發展也是情理之中。

第三,戰事頻繁。

春秋時期,大國稱霸之際,中原地區常有戰亂髮生。戰爭之下,社會生產的發展必然受到抑制,百姓也會受到摧殘,對國家的破壞力極大。戰爭一旦發生,受害的首先不是對戰國家,而是臨近小國。

享國八百年,宋國為什麼走向衰微?試談宋國滅亡的原因

戰爭伊始,大國會不斷向小國掠奪財力以充軍資,小國不得不向大國進攻免受欺凌。小國夾在大國之間,想要生存就必須依附強國,有時候甚至不僅為一個大國奉獻物資,而是同時受到幾個大國的壓榨。

頻繁的戰爭給各個小諸侯國帶來深重的災難,社會生產停滯不前,百姓民眾叫苦不迭,小國都希望戰爭快快停止。宋國夾在戰事頻仍的大國之間充當“主和”的角色,是小諸侯國之眾望所歸,宋國也沒有辜負期望,成功促成兩次弭兵,為國家贏得短暫和平。

享國八百年,宋國為什麼走向衰微?試談宋國滅亡的原因

然而戰爭的根源是階級矛盾,不將根源解決,多少次“弭兵”結果都是失敗。因此,在戰火連天的春秋戰國時期,

宋國不利的地理位置和夾在強國之間的政治處境使其不斷受到戰事侵擾,國力損耗嚴重,百姓哀怨不斷。

三、主觀原因

第一,墨守舊規。

宋國是殷國遺民,承襲殷國禮制。春秋依賴,王室走向衰微,各個國家逐漸擺脫周王室的約束,進行了不少變革運動,政治結構上發生了很大變動。原本以血緣為基礎的貴族世官制度漸漸被打破,許多諸侯國都建立了以剛剛興起的地主階級為代表的統治秩序,國家煥然一新。

享國八百年,宋國為什麼走向衰微?試談宋國滅亡的原因

在階級鬥爭中,地主階級取得勝利為封建制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在這場鬥爭中,各諸侯國的發展很不平衡,宋、鄭、衛等國家雖然也曾發起階級鬥爭,但都因為舊勢力的因循守舊宣告失敗。

宋國對

遵守

周禮

要求非常嚴格,由王公貴族執政,為官制度循守舊規。

宋國宗族與政治權利密切結合使其政權始終把持在宗親大族手中,尤其是宋桓公之後,這些勢力更為強大。宋昭公曾想改變這種局面,採取措施削弱割除宗族勢力,最後竟被其祖母所殺,可見宋國舊勢力的頑固程度。

享國八百年,宋國為什麼走向衰微?試談宋國滅亡的原因

與此同時,其他國家的政治結構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改革,來適應對外爭霸、對內安定的局勢。

宋國雖然也進行過變革,但始終仍處於周禮的圍欄中,沒有跳出周禮的束縛。

宋國的改革是對舊制度進行完善,這樣一來舊制度只會越來越牢固,新制度更難以產生,必然會阻礙國家的發展。

戰國以後,“七雄”先後開始變法運動以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宋國卻仍處於“不思進取”的狀態,政治上寂寥無聲。戰國後期。宋朝貴族仍專心於內部的爭權奪利,沒過多久就被結成聯盟的齊、楚、魏國共同消滅了。

享國八百年,宋國為什麼走向衰微?試談宋國滅亡的原因

第二,文化無為。

春秋時期,宋國國民的仁義守舊在各地都有耳聞,甚至到西漢時,宋民遺風仍然存在。司馬遷就宋國民風曾經評論“鄭昭宋聾”,大意是說鄭國人聰穎明悟,宋國人痴愚呆笨。如宋襄公在指揮戰爭時竟以仁義道德,最後自然大敗。我們熟知的成語故事“守株待兔”、“揠苗助長”等也多是諷刺宋人。

出身宋國的一些學者也都思想保守,

如莊子主張“無為”,安於命運,逃避現實,體現的是一種消極避世的人生態度。墨子提出的“兼愛”、“非攻”也主張生活儉樸,吃飽穿暖足矣。這些學者可以說是缺乏進取心的宋國人的代表。在這樣的民風下,國家停滯不前也就不足為奇了。

結語

弱小的宋國生存於強國環繞的山川之間,地理位置和政治環境上的不利讓宋國無暇顧及自身的發展,強國的連年征戰也在不斷消耗著宋國。同時,宋國人因循守舊的思想也束縛著宋國的發展,他們滿足於寬緩安定的生活

。但是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前進,若是不思適應,衰亡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足之處請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