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帝為何普遍喜好“求仙”?

唐代皇帝普遍喜好求仙,幾乎每一位都對成仙之事充滿嚮往,不同程度地參與服食丹藥、齋醮祈福等活動。唐前期皇帝們參與的這些神仙道教活動,離不開術士的幫助和引導。雖然諸帝所懷的目的不同,但是最後的結局卻很相似。

本文主要對唐前期諸帝求仙的原因和目的、途徑與方式進行進行考釋,以期揭示在這一過程中

,術士所起到的作用。

唐代皇帝求仙活動的原因

唐前期幾位皇帝,在治國上大都有所作為,他們追求長生的原因各有不同,有出於政治的考慮,有出於身體的原因考慮,也有出於宗教信仰的因素。

唐代皇帝為何普遍喜好“求仙”?

1.政治因素

唐前期諸帝中,為政治因素考慮才追求長生的是唐太宗、高宗父子二人。唐代是道教發展的極盛時期,其地位的提升是李唐統治者與術士們共同努力的結果。從太宗、高宗父子的宗教政策來看,他們是不斷扶持道教,希望可以將道教神權與李唐皇權結合在一起,達到神化皇權的目的。在太宗、高宗時期

,統治者帶頭崇道、求仙問道,一方面是提高道教及有功於社稷術士的地位;

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可以延長自己的壽命,以更好地完成一些政治目標。

玄武門之變後,唐高祖被迫禪位給李世民。唐太宗繼位之後,在貞觀初年,帶頭扶持道教,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其冀希望從術士那兒獲得長生的秘密,以延續他在政治上的壽命是在貞觀十七年以後的事。事實上,在貞觀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對道教的利用是出於維護皇權的需要。他本人對神仙、術士、仙藥都是不信的:“神仙事本虛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愛好,遂為方士所詐,乃遣童男女數千人隨徐福入海求仙藥,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歸。始皇猶海側踟躕以待之,還至沙丘而死。漢武帝為求仙,乃將女嫁道術人,事既無驗,便行誅戮。據此二事,神仙不煩妄求也。”

唐代皇帝為何普遍喜好“求仙”?

由此可見,唐太宗剛繼位時對神仙、仙藥之事完全不感興趣,且覺得這樣的行為勞財傷民。隨著時間的推移,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對神仙之事的態度發生改變,這一年他46歲,正值壯年,可謂躊躇滿志,卻希望延續自己的生命。

首先唐太宗與唐高祖一樣,患有很嚴重的“風疾”,

且最晚在貞觀六年之後,因為此病身體每況愈下。

其次

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圍繞皇位繼承權的問題展開一場十分激烈的鬥爭,差點釀成宮廷政變。最終贏得皇位的是晉王李治,即唐高宗。李治雖有長孫無忌等元老的支援,但他年幼庸懦沒有任何政治鬥爭經驗。唐太宗李世民對此始終不放心,貞觀十七年以後一直致力於幫助太子李治解決遺留的高麗問題。可以說,唐太宗身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無奈之下,只能求助於善於延年養生、煉製丹藥的術士,希望透過學習延年養生之術或餌丹藥來延續自己的壽命。

同年,唐太宗接觸了三位高齡且善於延年養生的術士。最初,徵召醫術高超的孫思邈,但是驚訝於其年紀甚小,不信他有延年養生之術。接著,詔令胡隱遙入宮,“問攝生之道”,但他認為:帝王不應修習這種凡夫俗子的養生延年之道,而應以天下萬民的福祉為己任。於是,他便辭別唐太宗請歸山林。

唐代皇帝為何普遍喜好“求仙”?

最後,

唐太宗親自探訪年一百三十歲精於醫術、養生的術士甄權,“視其飲食,訪以藥性”。最終效仿了甄權的養生方法。

但是學習甄權養生之術的唐太宗的身體狀況,並沒有太大的好轉。在遠征高麗失敗後,即貞觀十九年十二月後,唐太宗由於種種原因,病情開始加重。為了延續生命,唐太宗開始嘗試服用術士煉製的丹藥。

據史所載:貞觀二十二年,唐將王玄策破中天竺國,俘獲其國王阿羅那順及術士那羅邇婆娑寐。這位術士“自言壽二百歲,雲有長生之術。”此時的太宗病急亂投醫,“深加禮之,館之於金飈門內,造延年之藥。”並令兵部尚書崔敦禮監主之,“發使天下,採諸奇藥異石,不可稱數。延歷歲月,藥成,服竟不效。”為了延續生命,唐太宗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命令術士那羅邇婆娑煉製長生藥。可惜的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最終竟死於這位異域術士所煉製的長生藥。

唐太宗逝世之後,太子李治繼位

,即唐高宗。他與其父一樣,早年對神仙、仙藥、長生都不感興趣:“自古安有神仙

!秦始皇、漢武帝求之,疲弊生民,卒無所成,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事實上,這是唐高宗含蓄地表達了對父皇李世民餌丹藥最終導致死亡的惋惜。這時候的唐高宗才29歲,處於青年階段,不能理解唐太宗求助於術士,延續生命的苦心是為了幫助他解決一些政治難題。

唐代皇帝為何普遍喜好“求仙”?

三年之後的顯慶五年,由於唐高宗一直體弱多病,加之縱慾過度,家族遺傳病“風疾”發作。至此以後,高宗的“風疾”一直未痊癒,身體狀況很是糟糕。不得已讓武后幫其處理朝政,逐漸形成了“二聖”的局面。隨著武后權力的膨脹,高宗意識到必須對其加以壓制,可是身體狀況並不允許他這麼做。迫於無奈,他選擇了唐太宗當年為了延續生命採取的方式,即求助於術士們的養生延年、服食丹藥之術。

高宗希望這些術士可以幫助他煉出延續生命的藥物。不過,葉法善及時指出此舉的弊端,且告知高宗這些術士有許多是江湖騙子。咸亨年間,又令術士劉道合合還丹。丹藥雖煉製成了,劉道合卻自己吃了,高宗為此埋怨道:“劉師為我合丹,自服仙去。其所進者,亦無異焉。”不久之後,唐高宗又詔令胡僧盧伽阿逸多喝長年藥,後為郝處俊諫止。

不然,他可能會重蹈唐太宗的覆轍。

在求仙藥未果後,唐高宗開始轉向學習術士的延年養生之術

,但並未放棄對仙藥的追求。調露二年,高宗與武后先後造訪術士田遊巖、潘師正的住所。高宗曾問田遊巖:“先生養道山中,比得佳否?”可以說,高宗尋求田遊巖是為了他的養生之法。當然,唐高宗尋求潘師正亦是出於同樣的目的。

唐代皇帝為何普遍喜好“求仙”?

高宗為了表示對潘師正的推崇,將其所居改造成崇唐觀,新建的奉天宮又有以其命名的仙遊門、尋真門。高宗夫婦如此大費周章,不過是想要獲取潘師正的養生、服食方法。儘管如此,術士們還是未能延長唐高宗李治的生命。他也未能從武后手中奪回政權。

2.身體因素

唐代前期即位年紀最大者是武則天。武后在顯慶五年之後,開始逐漸控制李唐政權。她正式稱帝建立武周則至67歲之時。在中國古代,67歲已是高齡,屬於老年人,而武后這時候才稱帝,肯定已經疾病纏身。武則天作為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性皇帝,她也希望享受正常皇帝的待遇,因此她稱帝后開始寵幸一些面首。

正因為武則天的縱慾

,加劇了她身體狀況的惡化。她也學習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老方法,尋求術士們的幫助

。在養生方面,武則天先後尋訪張果、葉法善、張文仲、韋慈藏、司馬承禎等人。張果有長年術,不過武則天“遣使召之,果然佯死不赴。”葉法善為武后“數人召入禁中,盡禮問道。”張文仲、韋慈藏以醫術聞名,“則天令文仲、慈藏隨至宅候之。”司馬承禎精於辟穀導引之術,武則天召其入京,“降手敕以讚美之。”

唐代皇帝為何普遍喜好“求仙”?

但是對於70歲高齡的武則天而言,依靠養生延年似乎效果太慢。於是,她便尋求巫術的幫助,以求長生。在如意年間,先後召見民間傳聞甚奇的“拄木僧”和婆羅門僧惠範,希望可以透過巫術得以延續生命。巫術畢竟是精神層面的幫助,不會對武則天的病情有多大實質性的幫助。無奈之下,只得嘗試餌丹藥,在聖歷年間,“使胡超合長生藥,所費鉅萬,三年乃成。”武則天服藥之後,“以為神妙,望與彭祖同壽,改元為久視元年。”

術士胡超的長生藥才真正給了武則天可以延續生命的希望,也加深了她餌丹藥可以長生的信念。不久後,

又命張宗昌、張易之兄弟煉丹,且“餌之而驗”。儘管武則天為延續生命,做了不少努力

,但最後還是不能抵抗歲月的摧殘,並且她的死與餌丹藥之間關係密切。

3.宗教因素

唐代皇帝為何普遍喜好“求仙”?

唐代前期諸帝中真正求仙問道是出於宗教信仰的僅有唐睿宗李旦。他在繼位之後,曾就治國修身詢問過司馬承禎,得到的答案是:無為而治,無為修身。可以說,唐睿宗相當推崇道教的治國方式,只不過限於當時的政治局勢,不能實施罷了。與此同時,他利用術士幫助道教打壓佛教勢力,這其中有政治原因,宗教信仰亦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如他支援葉法善“排擠佛法”。緊接著,朝野一片要求打壓佛教過度發展的呼聲。在信仰的支配下,唐睿宗亦曾嘗試餌丹藥。景雲年間,唐睿宗徵召善於煉丹養生的盂詵,希望可以學習“保身養性”之術。孟詵“固辭衰老”,唐睿宗服食未果,也因此並未受丹藥的毒害。

唐代皇帝求仙的手段

唐前期皇帝求仙大都不是出於宗教信仰,以政治目的為主。自唐太宗始,統治者大都是起初不信,隨著年齡的增加

,為了延續政治生命,不得不尋求術士們的幫助。最開始,統治者是尋求養生之術

,可是效果太慢;便又寄希望於精神層面的巫術、齋醮等術數手段;但是這些都不能改變身體每況愈下的狀態,不得已餌術士們煉製的丹藥。

唐代皇帝為何普遍喜好“求仙”?

1.養生之法

隨著家族遺傳病“風疾”的加重,太宗早在貞觀初年就經常前往九成宮避暑。貞觀十七年之後,唐太宗更是尋求三位善於養生、煉丹的長壽術士——孫思邈、甄權、胡隱遙,學習其養生之法。種種行為表示,唐太宗一直在術士的指導下進行養生。與此不同,唐高宗李治尋求養生方式的同時服食丹藥,上文中筆者提及他在服食過程中遇到種種阻礙,他延長壽命的方法主要還是以養生為主。

如調露年間,與武后曾造訪術士田遊巌、潘師正的住所,希望可以得到他們延年養生之術。無獨有偶,武后在67歲稱帝之後,

與其丈夫一樣也是頻繁召見精於延年之術的術士們。可以說

,唐朝前期的帝王求仙活動的主要方式之一便是養生。

2.祈福之力

李唐諸帝在養生未取得顯著功效之後,最先想到的是尋求鬼神的庇護,而術士們又是溝通鬼神與人之間的橋樑。於是,便尋求術士所掌握的巫術、齋醮等術數,為李唐政權、自身向鬼神祈福,希望得到庇佑。術士利用巫術為李唐統治者祈福是最常見的方式,如唐高宗在得知明崇儼以巫術為人治病後,召他入京覲見,目的很明顯。

唐代皇帝為何普遍喜好“求仙”?

中宗、韋后夫妻也對巫術抱有極大的興趣,鄭普思、葉靜能“皆以妖妄為上所重”,“普思妻第五氏以鬼道得幸於皇后”,及胡僧慧範亦以妖妄為韋后所重。術士們之所以為中宗、韋后所重,主要是其利用巫術可以溝通鬼神,可以為他們祈福。除了巫術,齋醮也是一種祈福的方式。

齋醮是一種道教儀式,在唐前期主要以調和陰陽、消災伏害、為帝王延祚降福等為內容

。唐睿宗是道教的忠實支持者,對於這種傳統的道教儀式也表現得十分積極。葉法善是被稱為“冥助之力”術士,他曾被先後派往東都凌空觀、道教神仙南嶽夫人魏夫人兩處為睿宗設壇醮祭、祈福。唐代前期統治者在追求養生無效後,轉向精神寄託,以術士所掌握的巫術幫助自身祈福。

3.餌藥之效

唐代皇帝為何普遍喜好“求仙”?

唐代前期三位服食丹藥的帝王,無不是在養生未取得預期效果之後,轉而向術士們尋求丹藥,以延緩自己的生命。養生本就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才會有成效的延年方式,李唐諸帝向術士求助之時就已經病入膏肓,所以養生並不能挽救或延續他們的生命。於是,術士們又宣揚煉製的丹藥可以起到延緩生命,甚至是長生的功效。唐初諸帝起初是抱著試試的態度,卻頗見成效。這是由於丹藥煉製的原材料是一些貴重金屬、稀有石頭,如黃金、汞、硃砂、雄黃、雲母等。

這原材料中又有少部分微量元素對人體有益,如健腦、安神、強身等,所以剛幵始服食的時候會覺得功效極大

,便增加了持續服食可以獲長生的信念。但是人體長期服食會產生巨大的危害,如重金屬中毒等,會影響人的思維、脾氣等方面。故餌術士們的丹藥弊大於利。唐前期死於服食丹藥的皇帝有太宗李世民、武則天兩位。他們在位期間出於政治目的,或多或少的道教都有一定的發展。

術士們亦明白無論是自身的榮華富貴還是道教流派的發展都離不開李唐統治者的幫助和扶持,而李唐諸帝大都在政治是有所作為,因此需要丹藥來滿足其繼續在政壇施展手腳,兩者一拍即合。術士們用道教服食丹藥得以長生的理論迎合皇帝們,而後者為了延續生命往往會給予前者政治、經濟利益,以確保他們可以盡心盡力地去煉製丹藥。

唐代皇帝為何普遍喜好“求仙”?

皇帝們帶頭服食丹藥,術士、道教的地位更加是炙手可熱,也使得唐朝前期服食風氣更加盛行。可以說,服食丹藥是李唐帝王求仙活動的最主要的方式。

簡而言之,

唐前期帝王求仙活動的方式以養生、齋醮、服食丹藥為主

,至於原因大都與政治有密切關係,亦有出於身體狀況、宗教信仰的考慮。術士們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處於被動狀態,而李唐諸帝則處於主動。李唐諸帝積極向術士們求助,尋求可以延續生命的方法。可惜的是,最終都走向了服食丹藥,以中毒而死的下場,十分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