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史淺談——前三頭同盟的形成與發展,令羅馬共和國危機的加深

引言

龐培對海盜戰爭的勝利以及第三次米特里達梯戰爭的迅速結束,引起了克拉蘇對他的極大嫉妒和不滿。為了進一步與龐培抗衡,他醉心於對埃及的征服,但是這一計劃遭到了元老院保守分子的堅決反對,因為他們不容許再出現一位手握兵權的“大元帥”。

克拉蘇和愷撒的聯合

於是,他只好採取另一種比較隱蔽的方法,

一方面在暗中破壞龐培在羅馬的威信和聲望;另一方面則公開地用自己雄厚的資金來資助在民間享有很高聲望的愷撒,以謀求愷撒的支援。

在克拉蘇的經濟援助下,愷撒和克拉蘇之間的關係日趨密切,他們互相支援,互相利用,甚至還互相聯合起來反對元老院的統治。

羅馬史淺談——前三頭同盟的形成與發展,令羅馬共和國危機的加深

公元前66年,克拉蘇和愷撒分別當選為監察官和營造官,愷撒本人還因此在羅馬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比賽。同年,當元老院控告兩個當選的執政官賄買選民而撤免了他們時,愷撒和克拉蘇等便在克拉蘇家集會,密謀對策,準備在預定的時間(約在公元前65年1月1日)實行國家改變,殺死元老院中的部分元老,宣佈克拉蘇為狄克推多,愷撒為他的騎兵長官。後來,這個陰謀由於某種原因而未能付諸實施。

但它表明:克拉蘇和愷撒之間的關係又有了新的發展。公元前63年,愷撒再次在克拉蘇的幫助下競選大祭司長(Pontifex Maximus)職位,並且取得了勝利。

次年,愷撒又當選為行政長官,期滿後,被分派到西班牙擔任總督。但是當他即將上任時,他的所有債主都一起向他要債,幸虧克拉蘇的幫忙,才使他擺脫債主們的困擾,得以前往就職。

而克拉蘇的這一慷慨相助無疑進一步加強了雙方已經建立起來的關係,為前三頭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前三頭同盟的形成

龐培回到羅馬以後,元老院同意讓他舉行一次盛大的凱旋式,

但拒絕批准龐培於遠征期間所公佈的各項法令,拒絕批准用國家土地賞賜他的老兵。龐培對元老院的厚望因此破滅

。與此同時,克拉蘇與元老院的關係也因公元前60年事件的發生而再度變化。公元前60年初,代表騎士利益的包稅公司,向元老院提出一項建議,要求重新調整東方小亞的一些包稅合同,克拉蘇對此表示支援。西塞羅等較為明智的元老雖然認為這一建議並不完美,但為了不使元老和騎士階層的裂痕加深,也作了讓步的表示。

然而,以小迎方自的大部分元老,則堅決反對這一建議,並用表決的方法把它否決了。公元前60年夏天,愷撒從西班牙回來,由於他在行省的輝煌成,所以元老院允許他舉行一次凱旋,但是不允許他在凱旋之前進成羅馬競選執政官。

為了達到後一目的,愷撒曾多次向元老院提出讓他在不在場的情況下參加競選的請求,但由於小迦圖的百般阻撓,始終未能如願。最後,愷撤在權衡了上述二者的利害關係之後,毅然決定放棄凱旋,入城競選執政官。

應該說,元老院對龐培、克拉蘇和愷撒所實行的不讓步政策是不現實的,對此,就是西塞羅也曾抱怨不已。

這種政策無形中為他們樹立了共同的敵人元老院,使他們在反對這一共同敵人的基礎上聯合起來。

公元前60年夏天,羅馬三位最有勢力的政治家終於在相互諒解的基礎上結成秘密聯盟,共同反對元老貴族的統治。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前三頭同盟(First Triumvirate)。

羅馬史淺談——前三頭同盟的形成與發展,令羅馬共和國危機的加深

為了鞏固這一同盟,愷撒還把自己的女兒朱理亞嫁給了龐培。

前三頭政治同盟的形成在羅馬史上佔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羅馬共和政治向君主帝制過渡的一個重要標誌。

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具有和其他同盟絕然不同的特點:

首先,它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從表面上看,前三頭同盟只是三個重要人物之間的聯盟,實際上,這是羅馬平民、騎士和老兵三大勢力之間的聯盟,是全部反元老院的力量團結一致的體現;

其次,前三頭同盟的主要支柱是富有組織性、紀律性、戰鬥性的軍隊和大批退役的老兵;

第三,前三頭本身就是當時叱吒風雲的鐵腕人物,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沒有人能與他們匹敵。

正因為這一同盟具有上述特點,所以它一形成便馬上引起了貴族們的恐慌,遭到了貴族們的反對。瓦羅把它稱之為“三頭怪物吧,年輕的貴族們,特別是後來倒向愷撒的庫里奧,竟然朗誦起尼烏斯的詩:“憎恨驕橫的國王們”(Reges adisse superbos)。西寒也寫信哀嘆:“國家由於某種新的病症(指三頭的出現)正在死亡鳴凡此種種都從側面反映了前三頭在羅馬的影響,所以古代作家常常地前三頭的形成作為羅馬共和國毀滅的開始。

愷撒出任執政官

公元前59年,愷撒在龐培和克拉蘇的支援下,當選為執政官。與愷撒同時當選的是貴族出身的比布路斯。然而,愷撒並不理會這一同僚,一切國家大事皆由自己獨斷專行。正因為如此,所以當時人常常把“

在愷撒和比布路斯擔任執政官之年”說成是“在朱理亞和愷撒擔任執政官之年”。

愷撒上任以後,便馬上提出了一系列鞏固三頭政治的法案。

這些法案分別被提交給公民大會,在公民大會通過後,成為法律。

愷撒在執政官任內,最先提出並得到批准的法案是土地法。根據這項法律,國家必須把中義大利一帶的國有土地(主要指以加普亞為中心的國有土地)分配給龐培所統轄的全體將士以及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子女的家長。如果中義大利的國有土地不夠分配,那麼國家將撥款購買其他私有土地給以補足。由於這一法律的實施,

愷撒在羅馬的地位得到了加強:

首先是他透過這一措施滿足了龐培及其老兵的要求,從而贏得了他們的支援;其次,用阿庇安的話說,愷撒用這一辦法得到了大量的依附者,因為只是有三個孩子的父親就有2萬人之多。土地法案透過以後,其他的二項法案也得到了透過。其一是批准了龐培在東方的一切命令,解決了龐培要求元老院承認而長期得不到承認的問題;其二是把包稅人的承包資金減少1/3。

羅馬史淺談——前三頭同盟的形成與發展,令羅馬共和國危機的加深

阿庇安認為,由於政治上的這一妙招,

愷撒把很大一部分騎士爭取到了自己的一邊,並且正如他著重指出的,這支政治力量比“人民”的作用更大。

公元前59年9月,愷撒在滿足了三頭中的其餘兩個人的要求以後,又一次頒佈了有名的反勒索法(Lex Julia de Repetundis)。法律總共包括101條條款,是愷撒國務活動的最重要文獻之一。法律明確規定了行省長官的職權行止,如禁止長官擅離所轄行省並在行省領域之外自行開展軍事活動;追究並處罰一切直接或間接的賄賂行為;禁止行省城市以金花環贈授長官等等。

為了防止對法律的文字進行無意或有意的歪曲,愷撒還採取一些措施,除儲存在羅馬國庫的原本外,還分別在行省的200多個城市儲存了經行政長官核實無誤的副本。

這一法律的頒佈在羅馬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它不僅調整了當時行省的管理工作,而且在以後的500多年間始終是羅馬各行省高階官吏的指還應當指出,根據愷撒的命令,在羅馬開始公佈元老院和公民大針。

羅馬史淺談——前三頭同盟的形成與發展,令羅馬共和國危機的加深

會議決定(Acta Senetus et Populi Romani)。

這是歷史上的第一份官方隨著各項法律的實施,愷撒的執政官任期也將結束。

根據蓋約的報紙、格拉古的法律,愷撒在任期屆滿以後,將前往元老院在他任職前已經安排好的行省擔任總督。因為他不滿意元老院指定的行省,所以在卸職以前便指使自己的親信一-保民官瓦提尼烏斯向公民大會提出法案。根據這一法案,山南高盧和伊利裡古姆都將交給愷撒來治理,期限五年(從公元前59年3月1日起),

在這期間,他有權徵募三個軍團的兵力,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思任命行政長官級的副師。

當瓦提尼烏斯法案在公民大會上透過時,元老院不但無力抗爭,而且還被迫給愷撒增添了那爾旁高盧和再招募一個軍團的權力。這樣愷撒便成功地獲取了在義大利徵募軍隊、統率軍隊的大權,而元老院的上述決定實際上也就起到了把“暴君送進衛城”的作用。

愷撒對高盧的遠征

愷撒時期的高盧主要由山南高盧(Gallia Cisalpina)、那爾旁高盧(Gallia Norbonesis)和山北高盧(Gallia Transalpina)三部分組成。

因山南高盧和那爾旁高盧早被羅馬闢為行省,所以愷撒遠征的高盧乃是指行省以外的山北高盧而言。山北高盧包括今天的法國、比利時的幾乎全部領土,以及荷蘭的一部分、瑞士的大部分和萊茵河左岸的廣大地區。

它又可分為三部分:

比利牛斯山和加盧姆那河(加隆河)之間為南高盧,這裡是克爾特人的部族阿奎塔尼亞(Aquitania)人居住的地區;塞納河與羅亞爾河之間為中高盧,

這裡是克爾特人(Celt)居住的地方;塞納河和萊茵河之間為北高盧,這裡居住著克爾特-日耳曼人的部族貝爾蓋人(Belgae)。

羅馬史淺談——前三頭同盟的形成與發展,令羅馬共和國危機的加深

除了上面提到的部落以外,

在靠近那爾旁高盧的地方還居住著北埃杜伊人(Aedui)、塞誇尼人(Seguani)和阿爾維尼人(Arverni)等龐大的部族。

山北高盧的社會制度一般都很原始,有的部落還處於氏族公社階段,有的已經進入了向國家過渡的階段。在後者的社會當中,

居民的階級分化已很明顯,普遍存在著騎士和祭司(druidae)兩個特權階層。

騎士是部族中的貴族,他們一般都擁有許多依附於他們的被保護民,但這裡的保護關係與羅馬的有所不同,它只有單方面的義務。

除去騎士外,祭司的勢力也不小,他們組成一個特殊的、閉關排外的團體,他們是法律的解釋者、未來的預言者,並被認為是克爾特人世代相傳的智慧以及宗教習俗的保護者。

儘管高盧的社會制度比較原始,但它的經濟卻並不落後。高盧的農業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他們已經知道了使用犁(帶輪子和不帶輪子的)、大鐮刀、收割器。此外,高盧的畜牧業、手工業也較發達。他們能造出比較先進的船隻,製作陶器、武器和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他們同外界的貿易關係早已存在,當時的主要貿易國如馬西利亞、迦太基、埃特魯里亞和羅馬等都曾與他們有過貿易往來。

羅馬史淺談——前三頭同盟的形成與發展,令羅馬共和國危機的加深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盧的人口也有了快速的增長。據統計,到公元前1世紀中葉,高盧的居民總數已經超過了1500萬,其人口密度幾乎和義大利相近。因此,就經濟方面而言,高盧並不比羅馬遜色。

羅馬人之所以稱之為“蠻族”,主要是由於他們不瞭解高盧實情和堅持羅馬中心論的結果。由於高盧各地區發展階段不盡相同,所以一直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氏族部落各據一方,經常為爭奪土地和牧場而進行戰爭。

到公元前60年代,這種戰爭(尤其是直接與行省毗連地區各部落的戰爭)已經達到了相當激烈的程度。當地的各部落為了削弱或吞併鄰近的部落,都不惜利用外族的力量。

公元前1世紀中葉,日耳曼蘇埃比(Suebi)部落,在塞誇尼人的請求下,渡過萊茵河,參與塞誇尼人對其近鄰埃杜伊人的戰爭。

公元前60年,塞誇尼人終於在蘇埃比人的幫助下,打敗了埃杜伊人。為了報答蘇埃比人對他們的損助,塞奇尼人決定將自的的一部分土地(現在的阿爾薩斯附近)饋贈給蘇埃比部落。蘇埃比部落在高盧定居以後,不時地對其近鄰赫爾維提伊人(Helveti,居住在現在的瑞士西部)進行騷擾。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赫爾維提伊人決定向盧姆那河河口方向遷移。公元前58年,他們在境掉了自己的城市和村莊後開始移動。當時擺在赫爾維提伊人面前有兩條道路可走。其中一條得透過在汝拉山和羅唐納斯之間塞誇尼人居住的地區,道路狹窄崎嶇。另一條路是透過那爾旁高盧,道路比較平坦。

赫爾維提伊人選擇了後一條路。

當赫爾維提伊人準備搬遷的訊息傳到羅馬,愷撒感到非常吃驚。為了不使自己管轄的行省高盧遭受損失,他不得不以急行軍的方式趕往與赫爾維提伊人交界的蓋納瓦城(今日內瓦)。到達蓋納瓦後,他即刻下令撤掉通往蓋納瓦的橋樑,並命令部下在那爾旁行省緊急徵募軍隊。赫爾維提伊人在得到愷撒到來的訊息之後,便派了一個使團求見愷撒,請求允許他們穿過那爾旁高盧,並保證在通行期間,絕對保證那爾旁高盧的安全。對於使節們提出的要求,愷撒沒有馬上表態,只是讓他們到四月的伊都斯節(Idus即4月13日)那天再來聽候訊息。

利用這段時間,愷撒在那爾旁高盧的東北邊界修築了一條長十九羅裡、高十六羅尺的城牆和壕塹,成功地作好了阻止赫爾維提伊人通行的準備。

羅馬史淺談——前三頭同盟的形成與發展,令羅馬共和國危機的加深

當赫爾維提伊人的使者再次求見愷撒時,愷撒便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並明確宣告:如果他們企圖蠻幹的話,他一定用武力奉陪。赫爾維提伊人在軟走不成,硬走不行的情況下,被迫改走路經塞誇尼人的道路。嚴格地說,向這個方向移動既不侵害羅馬人的現實利益,也無損於羅馬人的實際威望,因此不應使羅馬人有干預高盧人內部事務的藉口,

但愷撒認為赫爾維提伊人過分好武和對羅馬人抱有敵對態度,因而對那爾旁行省是個威脅,因此他覺得有必要對他們採取公開的行動。於是他便帶領五個軍團的兵力前往追擊,並於公元前58年6行動打拉克鐵附近重創了赫爾維提伊人。此後,部落的保全部分便不得比返回原地並且和羅馬人締結了盟約。

對赫爾維提伊的勝利在高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幾乎所有公社的領袖都前來朝見愷撒,並向他申訴侵入高盧的日耳曼部落對他們的迫害,請求他給予幫助。

愷撒因此向日耳曼人宣戰。公元前58年秋天,雙方在上阿爾薩斯附近(今木路斯 mulouse)發生決戰。結果日耳曼人大敗,只有極少數日耳曼人逃往萊茵河右岸。這樣,羅馬軍隊便第一次來到了萊茵河。萊茵河也因此成了羅馬人最北端的邊界。為了保護好萊茵河左岸的安全,愷撒決定讓一部分日耳曼人的小部落駐守鎮邊。這種以夷制夷的政策在羅馬史上還是第一次,後來一直被羅馬統治者所沿用。

公元前57年,愷撒在聽說北高盧的貝爾蓋人正準備與羅馬人作戰的傳聞後,帶兵向貝爾吉加地區進發。貝爾蓋人聚集了30萬大軍與之對抗。但因指揮混亂、戰術落後而被羅馬人打敗。

在征服貝爾蓋人以後,愷撒又回過頭來制服了高盧西南部地區(今法國的布列塔尼省和諾曼底省)的起義。同時,派小克拉蘇(前三頭克拉蘇的兒子)帶領一個軍團的兵力前去對付南高盧的阿奎塔尼亞人。

起初,阿奎塔尼亞人還想抵抗,但在遭到沉重打擊後,被迫向羅馬人請降,服從羅馬人的領導。至此,整個高盧便完全處於羅馬人的控制之下。三年的高盧戰爭給愷撒帶來了巨大的好處。戰爭改變了愷撒的經濟地位,使他獲取了大量的財富。

依靠這筆資本,他公開賄賂他所需要的人,其中包括羅馬的高階官吏、士兵和平民。為了討好羅馬平民,他甚至於公元前55年花巨資為他們修建了一個華麗別緻的廣場(朱理亞廣場)。此外,戰爭也改變了他的社會地位,大大地提高了他在公民中的威信。

在這期間,元老院曾經為他舉行了為期15天的謝神祭,以表示對諸神的謝恩和對他的祝賀。用愷撤自已的話說,這個類迄今還沒有任何人享受過”。總之,經過三年的高盧戰爭,世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現在的愷撤已經不單純是羅馬群眾所喜要的動家,不單純是慷慨和機智的煽動家,而是一位被輝煌勝利的光繞的統帥。在他的手中集中了財富、武力和實際的權力。

路卡會議

愷撒出任行省總督以後,保民官克勞狄烏斯就成了他在羅馬的代理人。克勞狄烏斯出身顯貴。公元前59年,在愷撒的幫助下,

他被選為下年度的保民官。

克勞狄烏斯上任以後,便馬上讓公民大會通過了一項糧食法案。根據這項法律:國家將無償地向城市平民發放糧食。這一法律的頒佈雖然解決了城市平民的部分困難,但卻給羅馬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它不但加重了羅馬國家的財政負擔,而且也助長了流氓無產者的迅速發展。

此後,他又根據愷撒的暗示,向公民大會提出了一個特別法案,

宣佈凡是未經審判而處死羅馬公民的官員應當“剝奪水與火”(aqae et ignis interdiotio)。

很顯然,這一法案是針對西塞羅的,因為他曾於公元前64年隨意處死了林都魯斯和凱鐵古斯等公民。西塞羅在辯解無效後,便自願離開羅馬,流亡馬其頓。他的財產被充公,其住宅也被摧毀,克勞狄烏斯甚至宣稱要在這些廢墟上修建一座自由神殿。

羅馬史淺談——前三頭同盟的形成與發展,令羅馬共和國危機的加深

除了上面的法案以外,克勞狄烏斯在其任期內還提出了另外三個法案。

其一是恢復由元老院決議(Senatus Consultum)所禁止的街會(Collegia Compitalicia);其二是允許在節日甚至在被認為不適當的日子裡舉行集會;其三是限制監察官在編制元老院元老名單時的權力,

規定:元老院名單上的元老只要沒有受到監察官們的一致指控,監察官就無權將他的名字從這些名單中刪除。這些法案都先後得到了透過,成為法律。公元前57年,克勞狄烏斯保民官的任期屆滿。為了繼續實行他的銷動性政策,他不情以自己的資金,組建了一支武裝的隊伍,對其政過行威脅。

龐倍對此非帶反感,並決定利用米羅(克勞狄烏斯的改)對克勞狄烏斯進行反擊。龐培對愷撤的不滿由此產生,而這種不請又隨著愷撒在高盧的接連勝利而有所發展。對於龐培的不滿和嫉妒,愷撒感到非常不安。因為在當時愷撒還遠未站穩腳跟,其地位也不甚鞏固。

在高盧,戰爭剛剛結束,反抗羅馬的勢力依然存在,戰爭的根源尚未根除。在羅馬,愷撒也不時受到反對派的攻擊。

羅馬史淺談——前三頭同盟的形成與發展,令羅馬共和國危機的加深

早在公元前58年,行政長官G。麥多烏斯和L。多米奇烏斯就要求元老院對愷撒在執政官任期內的所作所為進行調查。此後,他本人又受到了平民保民官L。安提斯奇烏斯的指控,只因求助於其他保民官,才免遭審判。公元前56年,L多米奇烏斯競選執政官。在競選活動中,他公開聲稱:“他要以執政官的身份實現他作為行政長官所未能實現的一切,剝奪愷撒的軍權。”

因此,在當時的情況下,愷撒所迫切希望的是三頭聯盟的鞏固而不是他們間的分裂。為此目的,愷撒做了許多工作,而最有成效的則要數路卡會晤。路卡(Lucea)位於埃特魯里亞的北部,阿諾斯河的北岸。

公元前56年,愷撒以祝賀羅馬軍大捷為名,在這裡大開宴席,招待龐培、克拉蘇以下羅馬要人1000多人,其中前來赴宴的元老就達200人之多。

盛宴之後,愷撒便與龐培、克拉蘇舉行了秘密會議。

會議決定:由龐培和克拉蘇競選公元前55年的執政官,以阻止愷撒的死敵L。多米奇烏斯的當選。期滿後,再按抽籤結果,分頭治理敘利亞和西班牙行省5年。

會議同時決定:愷撒將在瓦提尼烏斯法的基礎上續任高盧總督5公元前55年,龐培和克拉蘇在愷撒士兵的武力支援下,雙雙當選為執政官。

結語

任職期間,他們批准了愷撒在高盧續任5年總督的方案,並用抽籤的方法把行省做了分配,

結果克拉蘇得到了敘利亞,龐培獲得這樣,路卡會議的決定完全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