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光緒皇帝硬剛慈禧太后——羞辱康有為?朕不答應

將榮祿任命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握軍權以後,康有為等人為了試探慈禧太后對待“維新變法”的真正態度,奏請光緒皇帝向李鴻章開刀,將其僅剩的“總署行在”官職予以罷免。只是,康有為的這次試探惹了大事,慈禧太后震怒並專門叫來了光緒皇帝,用羞辱康有為的方式敲打併試探光緒皇帝。

這一次,光緒皇帝沒忍住,慈禧太后更沒忍住,好不容易維持了許久的“母子關係”瀕臨破裂,慈禧太后要重出江湖了!

走向共和:光緒皇帝硬剛慈禧太后——羞辱康有為?朕不答應

時任“吏部尚書”剛毅帶著自己的蛐蛐兒——“大將軍”,敗給了一隻廣東進貢來的蛐蛐兒,恰好隱射了剛毅屢屢敗給“維新派”的情況。情況相似,光緒皇帝又在身邊,慈禧太后自然不能放過這個羞辱康有為、試探光緒皇帝真實態度的機會。

詳細詢問了情況以後,慈禧太后請光緒皇帝為這隻蛐蛐兒取名。正在一旁生悶氣的光緒皇帝,雖然不滿於慈禧太后的“不務正業”,但也只能順從地給出答案:

“既然是南邊來的,就叫南客子吧!”

既然是“客”,就要禮敬對待,慈禧太后正想借這隻蛐蛐兒向康有為開刀,自然談不上什麼禮敬,更不願意稱其為“客”。所以,慈禧太后立即反駁並給出了自己的命名:

“南客子?不好,文縐縐的!你看它多厲害呀,哪像個做客的樣子啊!既是從廣東來的,就叫他康有為吧!”

以草蟲之名冠之朝廷大臣,這波傷害性不大但羞辱性極強的操作,讓光緒皇帝立馬感覺到了威脅。只是,沒等光緒皇帝發作,慈禧太后便又有了新命令:

“小李子,把咱那護法金剛拿來,給康有為鬥鬥!”

好了,慈禧太后的意思非常明確了,剛毅鬥不過康有為,那我就親自上場和康有為鬥一鬥。慈禧太后的這個命令等於給剛毅打了一針雞血,既然是慈禧太后親自賜名,剛毅就可以盡情發洩,什麼“康有為,這一回你怎麼成了縮頭烏龜了”,什麼“你那厲害勁哪去了”、什麼“咬死康有為”接連刺激著光緒皇帝。

走向共和:光緒皇帝硬剛慈禧太后——羞辱康有為?朕不答應

終於,光緒皇帝忍不住了,起身大喊道:

夠了,夠了,夠了!

慈禧太后要的就是光緒皇帝這個反應,只有激怒了光緒,才能試探出光緒心中的真實想法,才能給自己找到重出江湖的理由。

光緒皇帝心中帶著氣,嘴

上帶

著勁,說道:

不管怎麼樣,康有為也是我大清的臣子,兒臣一位,以草蟲冠其名是對我大清臣子的輕賤,也是對朝廷的輕賤!

讓慈禧太后決定重出江湖的理由是李鴻章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是康有為試圖藉此挑戰慈禧太后的權威。她之所以如此輕賤康有為,就是為了讓光緒皇帝維護康有為,只有這樣,慈禧太后才能“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才能就“光緒罷免李鴻章”這件事向光緒皇帝發起進攻。

所以,慈禧太后立馬予以了反駁:

皇上說得好,對臣子的輕賤就是對朝廷的輕賤,康有為不可輕賤,李鴻章就可輕賤嗎?

完了,光緒皇帝維護康有為的理由立馬站不住腳了,只能裝糊塗:

兒臣不知親爸爸是何意?

慈禧太后索性挑明瞭康有為奏請光緒皇帝罷免李鴻章的事情,這下好了,裝糊塗是躲不過去了,只能勉強給出一個罷免李鴻章的理由:

甲午敗績,喪師辱國,至今難平民憤!

用這個理由罷免李鴻章,倒也能說得過去;只是這個原因已經免去了李鴻章的“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如今,光緒皇帝就連李鴻章僅剩的虛職——“總署行在”也給罷免了,就有點趕盡殺絕的意思了。

走向共和:光緒皇帝硬剛慈禧太后——羞辱康有為?朕不答應

更重要的是,光緒皇帝給出的這個理由正是康有為奏摺中的說法,這更給了慈禧太后反駁光緒皇帝的理由:

你說的這都是康有為的摺子,你連李鴻章這唯一的閒差都容不得,就是為了給這個康有為騰個地兒吧?

挑明瞭康有為的背後攛掇,光緒皇帝趕緊給出瞭解釋:

兒臣決無此意!

注意了,此時的光緒皇帝已經完全處於劣勢,從“進攻方”無奈變成了“防守方”。慈禧太后羞辱康有為,是為了激怒光緒皇帝;替李鴻章發聲,是為了進攻康有為;條理分明、有理有據,可謂穩紮穩打的進攻、胸有成竹的開火。慈禧太后雖然有著權勢上的天然加分,但這波沉穩冷靜的步步緊逼,絕對能夠迅速擊潰光緒皇帝本就脆弱的內心。

僅就這一點而言,光緒皇帝一生都沒能都過慈禧太后,絕不是沒有道理。

可就算此時的光緒皇帝已經處於劣勢,慈禧太后仍未放棄進攻,甚至還加強了攻勢:

當然沒有!康有為怎麼會看得上這麼個閒差事!可撤李鴻章這沒有道理啊!

注意,慈禧太后的這句話雖然再次進攻了康有為的險惡用心,但隨後的問題卻無疑給了光緒皇帝反擊的機會,而且,還差一點讓光緒皇帝藉此翻了盤。畢竟,罷免李鴻章除了“甲午戰敗”這一個原因外,其他原因並不難找。

光緒皇帝抓住這個機會,立馬組織反擊:

親爸爸,李鴻章年邁體愧,長期站著總署這個位置無所事事,免其閒職從此安心養望林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啊!

完了,慈禧太后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進攻節奏被光緒皇帝一句話徹底打亂了。平心而論,光緒皇帝所言並非沒有道理,慈禧太后一時半會還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只是,慈禧太后到底是修煉成精的妖怪,進攻節奏被打亂,重新組織進攻就是,既然李鴻章這個進攻理由沒用了,重新換個理由就是。

走向共和:光緒皇帝硬剛慈禧太后——羞辱康有為?朕不答應

慈禧太后穩了穩情緒,突然改變了話題:

聽說,那個日本的伊藤博文要來?

壓制對方的要訣就在於讓對方掌握不了自己的進攻節奏,甚至掌握不了自己的真實意圖。此時的光緒皇帝還停留在李鴻章和康有為的事情上,慈禧太后突然轉變話題,只會讓其亂了陣腳,先如實迴應了再說:

伊藤博文賦閒了,來大清遊歷,他是日本明治維新的領袖,有經驗可期。兒臣想聘請他為我大清新政的外籍顧問!

好了,慈禧太后又找到一個替李鴻章發聲的理由,重新開始了進攻:

這就對啦!你連李鴻章的閒差都給除了,就是為了討這個伊藤博文的好啊!

問題的嚴重程度陡然上升,康有為奏請罷免李鴻章說到底也只是“內部矛盾”,可為了討好伊藤博文而罷免李鴻章的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這頂大帽子扣過來,光緒皇帝自然要趕緊“甩鍋”:

親爸爸,兒臣決無此意!

慈禧太后再次替李鴻章發聲,就是為了進攻光緒皇帝,但歸根結底還是為了進攻康有為。作為一國君主,光緒皇帝討好一個曾經的敵人,可能性不大也確實有點說不通;更何況,“君主無過,過在臣屬”,就算光緒皇帝真有討好伊藤博文的意思,那也只能是臣子的勸諫結果。

所以,慈禧太后便順理成章地調整了進攻方向,康有為再次成為了靶子

可有的人有!這是出賣祖宗!

康有為的罪過再次升級,剛剛還是“蠱惑皇上、排擠老臣”,現在就變成“暗通敵國、出賣祖宗”,這項罪名一旦坐實,康有為的一顆人頭恐怕不夠交代。

走向共和:光緒皇帝硬剛慈禧太后——羞辱康有為?朕不答應

所以,光緒皇帝才會將所有罪過攬在了自己身上,撇清了康有為:

親爸爸,兒臣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

既然光緒皇帝主動“背鍋”了,慈禧太后也不再深究,但自己的態度必須明確:

我知道,不然咱們娘倆就不會這麼說話了!伊藤博文是什麼人吶,他不光是李鴻章的對頭,他更是咱們大清的死對頭。他賦閒了,到咱們大清來遊覽一番,可以;對咱們的政事指手畫腳,我絕不容許!

這段話看似是對伊藤博文的反對,實則是反對“維新變法”。光緒皇帝聽出了慈禧太后的“畫外音”,極為罕見的硬氣了一次:

親爸爸,朝政不可為,老臣不用事,新人又上不來,兒臣寧可壞了祖宗的章法,也不願意拋棄祖宗的臣民、丟失祖宗的土地!一片誠心,請親爸爸見諒!

這段話,光緒皇帝明確了自己三方面的態度:

1、“罷免老臣、重用新人”的人事變動原則,不會改變;

2、“維新變法”要堅持到底;

3、關於聘用伊藤博文的決定,不會更改;

隱忍了20年的光緒皇帝不想再忍,一次性將自己的真實想法痛快表達,第一次找到了大清君主的感覺。只是,光緒皇帝忽略了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夠始終掌握最高統治權,就是因為她對大清兵權的牢固掌握;如今,慈禧太后的心腹——榮祿又成了手握兵權的“北洋大臣”,光緒皇帝的這次“小不忍”必定會“亂了大謀”。

所以,在絕對實力的面前,光緒皇帝的慷慨激昂幾乎毫無作用。只是,明確了光緒皇帝的真實態度後,慈禧太后還想著給他一次機會,畢竟慈禧太后還不想改變目前這種想撇清責任就能立馬撇清,想掌握權力就能立馬收回的絕佳狀態。真要撕開臉,慈禧太后就只能頂在最前面,享受權利的同時還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我今天是想好好勸你,你是皇上,聽不聽我的勸不要緊;不過,九列重臣,政無大謬,不可輕棄,你倒好,以外人疏遠親人,以新人疏遠舊人,以康有為一人之法亂我祖宗大法,你好糊塗啊!

只是,此時的光緒皇帝依然聽不進勸說,再次明確了自己的態度:

親爸爸,兒臣不糊塗,兒臣心裡明白得很!兒臣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這麼做了!

走向共和:光緒皇帝硬剛慈禧太后——羞辱康有為?朕不答應

好了,慈禧太后沒辦法了,只能給出了最後通牒:

是這樣!看來我的清閒日子是過不成了!我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你跪安吧!

既然你不聽話,那我就不客氣了,哀家要重出江湖、重新掌權了!

就在光緒皇帝無奈轉身離開以後,身後又傳來了慈禧太后的一聲命令:

還有誰的蛐蛐兒厲害,拿出來鬥啊!

霸道太后,不懼任何挑戰,戰書已然下了,請皇帝接招吧!

(文章僅依據電視劇《走向共和》的演繹情節展開,不以真實歷史為依據,煩請讀者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