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高中女生在眾目睽睽之下自殺溺亡,炮轟之際請問:何至於此?

17歲高中女生在眾目睽睽之下自殺溺亡,炮轟之時請問:何至如此?

12月4號安徽望江縣17歲高中女生在數百人圍觀下自殺溺亡,當時在場還有派出所派往前來營救的民警,事發後引發各方眾議,但不管如何眾說紛紜,如花生命已消逝,我們痛心之際更應該深思:何會如此?

17歲高中女生在眾目睽睽之下自殺溺亡,炮轟之際請問:何至於此?

哈佛大學臨床心理專家克里斯托弗。肯。傑默,在他的《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強大》一書中提到,當遇到困境時,一般人會有三種反應:

(1)自我評判,覺得自己怎麼那麼笨,那麼傻,那麼無知…

(2)逃避,遠離,就我這麼倒黴,誰都不想見。

(3)陷入其中,越想越難過,越想越傷心,久久不能自拔。我把這種做法叫做“給自己挖坑”,很多人“挖坑”速度快,很快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無可救藥,然後無助無望,甚至絕望。

17歲女生就是第三種,源於百儘管大家現在還不清家號楚她這麼做的真正原因,但每個孩子行為的背後都有ta的理由,也許,我們不理解,也許不認同,也許文章來感到非常痛心,但孩子一定有自己的理由。試問我們做父母的,有多少人除了關心孩子的基本生活外,會去格外關注ta的內心需求?

據女生同學和鄰居反映,她平時表現很好,成績優秀,只是生前一次月考不夠理想。為何眾人眼中的乖乖女會不計後果,突然做出如此過激行為?

17歲高中女生在眾目睽睽之下自殺溺亡,炮轟之際請問:何至於此?

我們痛心追問為什麼之時,是不是該好好深思:我們的教育是否出了問題?

海藍博士在《不完美才美》一書中說:每個孩子剛出生時原本都是鑽石,只是在成長過程中被成人不斷地否定,批評,比較,童年時被愛,被讚許,被保護的基本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便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再是什麼鑽石而是玻璃,錯誤的認知和信念一直影響成年以後的所有工作,生活以及親密關係中的行為。

每個生命都有屬於ta的旅程和節奏,我們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不管命運怎樣坎坷,遇到什麼人事,都能安然應對,不離不棄,能夠放下過去,享受當下,不憂未來的能力。

請記住,我們教育兒女的目的不是讓別人看我們做得多好,孩子多乖,多聽話,培養孩子的目的是讓ta能夠了解自己,瞭解他人,獨立應對生命中各種各樣的人與事情。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認真地反思一下,你期望兒女是按照你的要求發展,還是讓他們呈現本來的素質和天分,成為最好的自己。

17歲高中女生在眾目睽睽之下自殺溺亡,炮轟之際請問:何至於此?

閨密二個兒子,一個親生,一個繼子。對待親兒子,要求嚴厲,極少讚美。對待繼子,因為非親生,沒有責備和要求,儘量給予愛和讚美,結果親兒子成長後自卑心裡極強,做什麼都不自信,稍有挑戰性的工作都不敢嘗試,而繼子卻成了優秀的教師,一切弄巧成拙啊。

其實,每個自卑的孩子背後都有其故事,幾乎所有問題都是來源於童年時家長對孩子期許中的指責,評判和比較,尤其是長大後自己跟身邊人比較後產生的失望和不自信。

告訴孩子: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只有一個人愛你,千萬別指望任何人,這個人一定是自己。

17歲高中女生在眾目睽睽之下自殺溺亡,炮轟之際請問:何至於此?

斯人已去,我們只有痛定思痛,別再讓鮮活的生命消逝。每天帶著靜觀的心,在每一個當下覺察自己是否在評判,能否帶著不評判或接受的態度去看己,看人,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