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可多建10平米以上小微住房 解決青年買房難

小微住房,說的是面積大致為10平米、20平米、30平米、40平米、50平米的民用商品房。大力推廣小微住房,有利於充分利用土地,避免資源浪費;有利於解決青年剛性需求,進而促進工作、結婚、生育、生活;有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促進房屋市場的理性消費。

國家可多建10平米以上小微住房 解決青年買房難

房子,中國青年的心結

目前我國解決住房困難,還主要依靠公租房、經濟適用房和共用產權房。但公租房需要各地大筆資金投入,只有少部分人能夠申請,一些地方限制當地重點企業職工,一些地方還要排隊一年以上,一些地方修建了一批公租房就再也不建了,關鍵是靠租公租房的青年不符合當下得先買房才能結婚的國情。

經濟適用房和共用產權房其實性質差不多,主要面向本地戶籍的家庭,不面向外來務工青年。同樣需要大筆資金投入,導致資金在專案上長期滯留,回報率比較低。對很多城市新青年人來說,沒有他們什麼事。

最近40年是中國房價暴漲的時代,也是中國青年工資暴漲的時代,也是中國青年的工資始終追不上中國房價的時代。城市飛速發展,於是有越來越高的大廈,於是有越來越多的地鐵,於是有越來越奢華的消費,於是有越來越廣闊的都市,於是有越來越辛苦的普通人。

2020年,上海人均收入是10338元,買一套300萬的房子大約不吃不喝得24年;十年前,上海人均收入是3886元,買一套260萬的均價新房大約不吃不喝得55年;三十一年前,上海人均收入是217元,買一套10萬多元的均價新房大約不吃不喝得38年左右。所以,這四十年裡,基本沒有買房的機會。普通人——尤其是青年人——買房是非常不現實、非常困難、非常讓人感到窒息的事情。青年人在中國買不了房,就結不了婚,就生不了後代。

但還是有很多人有很多房子的,主要是權貴。都2020年了,還有人有2714套房子。正是這樣的人太多,讓社會生態整個不好了。中國青年人,有門路的,會考慮出國。換個環境看,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英國、法國等等,工作、買房、結婚、生孩子,看起來就輕鬆許多。而且,一些他國普通人的房子,有閣樓、有地下室、有車庫、有院落,彷彿就是中國的豪宅。有那樣的房子,對中國的普通人來說,彷彿遙不可及的夢。

國家可多建10平米以上小微住房 解決青年買房難

日本公寓

中國人口眾多,可以學習一下日本、新加坡,多建一些10平米、20平米、30平米、40平米、50平米的小戶型住宅,先讓青年人有房、結婚、生孩子,等他們條件好了自然再換更大的唄。這可比什麼公租房、共有產權房、經濟適用房好多了。

國家可多建10平米以上小微住房 解決青年買房難

10平米的小空間、大世界

所以,究竟是同一塊,平均80平米的房子建1萬棟,還是平均20平米的房子建4萬棟,更能解決更多人的住房剛需呢?設想,一個青年月薪1萬元,買300萬的房子大約不吃不喝得24年,如果住房吃喝存下每月5千元也得48年,難道48年後都68歲了再去考慮結婚、生孩子的問題嗎?而房價300萬的房子價格去掉80%,只需要60萬總價的話,大約12年完全買下一間20平米左右的房子。那麼他的年齡在32歲左右,去結婚,去生孩子。然後夫妻合力去奮鬥,再過6年,就可以賣掉20平米房子,換到40平米的房子住;再過6年,就可以賣掉40平米房子,換到60平米的房子住。這時夫妻的年齡在44歲左右。等他們56歲的時候,就可以住進100平米的房子了。

而他們一生工作的大部分資金可以說都用來買房子了,而不是當作房租交給房東了——一種剝削方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購買房屋的准入門檻降低了。所以,看起來10平米、20平米很多人都覺得太小了,但是可比大學寢室的一張單人床大多了,而且現實中很多人就居住在上海的小單間裡,一個月交著幾千的房租,更有八十平米的屋子住了一百來號人的事件。

當然,如果多建小微住宅,需要注意的是:應儘量可能分散建造在市區內、較多的地點、不同的方位,以避免住戶過度集中對交通、環境、治安管理帶來區域性過大的壓力。比如上海,今年畢業了約80萬學生,加上外地來的,估計100萬多人。那麼,比如上海,最好先建100萬戶這種小微住宅,十年大約可建1000萬戶。當然,實際操作的數量應略少於這個數字,因為不可能一下子吃成胖子。倘若十年把上海的建造需求都用了,接下來幾十年商品房的建造工人怕不是都要失業了。

當買房困難的日子成為過去式,那麼城市青年們的日子肯定就過得舒服了。他們或更有餘力去從事生產創造、生活消費,或思考人生的方向,或感悟中國、時代或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