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溼的常見幾大誤區

身體上溼氣過重,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有的是無力、有的是溼疹、有的腳氣、有的人早上起床後背感覺很重、有的人趴一會就會覺得鼻塞、有的人一到下午腳會腫。臨床治療過程中有拔罐或者艾灸的時候水泡很重這些現象等等、診斷的時候看舌頭有胖大有齒痕的、大便不成形便溏的。

溼氣重怎麼辦呢?那就去除溼吧,但溼氣很不容易除掉的,有句古話:“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溼氣就如同油混入面裡面很難除掉。網上、養生節目中介紹有各種各樣的除溼方法,但這些方法中也有很多的誤區。下面著重說幾個。

第一:除溼首先得要減少溼氣的攝入才行。不然一邊在排、一邊在進,就好比小學的數學題目的池子裡面放水排水一樣的,永遠也除不完。減少溼氣的攝入就要看引起我們溼氣重的因素是哪些?昨天的文章中寫了主要三項,看看有沒有這些習慣或者環境,有的話,儘量改變或者改善才行。

第二:網傳最著名的除溼藥方可能是薏仁紅豆湯了。很多人熬煮過,包括我也熬煮來吃過,但除溼的效果都不好,原因呢一則是比較麻煩、二則沒有堅持下來,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薏仁性寒,如果就這樣熬湯的話,雖然利溼,但讓身體變得更寒了。而寒與溼是一對冤家,基本上有寒的就有溼,有溼的就有寒。一個人寒溼重無非是看寒與溼那個更嚴重一些而已。真要熬薏仁紅豆湯的,需要把薏仁煎炒一下,煎炒的焦黃色再去熬湯,這樣好一些。

除溼的常見幾大誤區

第三:一些人溼氣重又怕熱,就不敢去熱的環境,還一直吃清熱的藥物,結果溼氣沒有除掉,寒氣越來越重,把還有一點能量來發熱除溼的機會變成了寒溼了。這個時候應該順勢而為,再加一把火,順著身體的需求,把體內的溼氣用出汗的法子排除多餘的水分。

第四:一些人有溼疹、皰疹、潰瘍等,這其實也是一種排寒的行為,但我們卻認為是上火,吃清熱的藥物食物,把表皮的溼壓制到深層去了。造成更大的問題。

除溼的常見幾大誤區

第五:在除溼的過程中,因為溼氣在我們體內各個地方,要想除掉,要麼透過尿液排出,要麼透過汗液、皰疹等形式排除。這些過程會出現一些讓身體難受的現象、比如癢、比如出現疹子、癬、皰疹等形式,如果這個時候害怕了,認為這是身體出現問題了或者更加嚴重了,停止除溼或者去吃一些清熱的藥物,這就是把排病現象理解為病情加重了。

這裡主要介紹這五個誤區,下次再講一講通常的除溼方法,擇其善者而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