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戰爭,為何斯大林格勒戰役改變了戰場態勢?進攻轉向防禦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斯大林格勒戰役改變了戰場態勢?進攻轉向防禦

二戰從什麼時候起,德軍的戰鬥力開始下滑?實際上,從蘇德戰爭莫斯科戰役開始,德軍的戰鬥力就已經呈現下滑態勢,這不僅在於4支裝甲叢集在前期幾場大戰中消耗太大,還在於閃擊戰的快速打擊優勢嚴重受到氣候補給以及蘇軍的戰術改變影響,從而讓德軍以裝甲進攻為主的打法出現危機。

一方面,二戰德軍的優勢是以裝甲快速機動為前提的,但在莫斯科戰役以後,這種優勢已不復存在。

由於德軍從一戰後的重新崛起從1933年到1939年閃擊波蘭,中間僅僅只有6年的時間,不管從哪個角度分析,這麼短的時間想打造一支打遍歐洲無敵手的勁旅是非常不容易的,之所以德軍的閃擊戰在前期進攻波蘭和佔領西歐戰役中獲得成功,主要在於英法的不作為和蘇聯的配合,但是,德軍在佔領法國以後,認為閃擊戰對付蘇聯同樣所向無敵,並不清楚閃擊戰在蘇聯所面臨的諸多困難,比如運輸道路以及補給困難和氣候的因素影響,加上蘇聯的寬泛疆域和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斯大林格勒戰役改變了戰場態勢?進攻轉向防禦

可以說,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發動蘇德戰爭以後,雖然一週就佔領了明斯克,一個月就打到了斯摩稜斯克,還在9月16日合攏了基輔包圍圈,使蘇軍的西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雙雙遭到嚴重損失,但德軍自身也是殺敵三千自傷八百,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叢集到莫斯科戰役打響時,其作戰坦克已經消耗大半,而第3裝甲叢集的裝甲力量更是消耗了四分之三,不然的話,德軍也不會把北線的第4裝甲叢集調到中線增援。

從這個層面講,雖然名義上德軍進攻莫斯科時號稱有180萬大軍,但在以裝甲打擊為主的進攻作戰時,3支裝甲大軍所依賴的鉗形攻勢僅僅在10月份的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包圍戰中獲得了成功,接近55萬人被德軍圍殲。但在其後的冬季作戰中,古德里安卻不得不面臨缺車少彈和補給困難的嚴重危機,並於11月20日向統帥部提交了延緩進攻作戰的建議,使德軍進攻圖拉的企圖沒有得逞。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斯大林格勒戰役改變了戰場態勢?進攻轉向防禦

另一方面,莫斯科戰役宣告閃擊戰神話的破滅,斯大林格勒戰役卻是德軍走向衰敗的轉折。

從快速機動的角度看,莫斯科戰役宣告了德軍閃擊戰戰術的失利,但真正使德軍從進攻轉向防禦的卻是斯大林格勒戰役,這場大戰使德軍在東線的作戰兵力損失了三分之一,由此也帶來了德軍企圖進攻高加索搶佔能源資源的計劃破滅。也是從這時候起,德軍不得不將東線重點放在南線,以哈爾科夫為主要依託的烏克蘭地區。

有人提出,1943年7月5日展開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才是德軍戰鬥力下滑的開始,實際上,1943年1月的時候,德軍在東線能投入作戰的坦克僅有495輛,而庫爾斯克坦克決戰僅僅是曼施坦因擔任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後所展示的最後一次大規模作戰,對德軍在東線的作戰來說,不僅加速了德軍敗退的速度,還將僅有的裝甲坦克拼個精光。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斯大林格勒戰役改變了戰場態勢?進攻轉向防禦

如果將德國發動二戰的過程分為三個部分,那麼第一部分當屬進攻波蘭和閃擊西歐,包括隆美爾進軍北非,這一階段算德軍初始階段,也是閃擊戰最輝煌的時期;第二部分主要在東線作戰,包括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三場大戰,這一階段,蘇軍牽制了德軍70%的作戰力量,也消耗了德軍主要有生力量,說德軍戰鬥力下滑也在這個階段;第三階段就是從1944年初蘇軍展開的十次打擊行動,宣示德軍開始從東線回撤,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直到蘇軍打到柏林,這一階段是德軍完全走向失敗的過程,基本無戰鬥力可言。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斯大林格勒戰役改變了戰場態勢?進攻轉向防禦

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德軍在進攻蘇聯一年以後,戰鬥力就開始下滑了呢?這裡面就兩個非常關鍵的環節,一個是閃擊戰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太短,掩蓋了閃擊戰所需要的保障和強大的補給支撐,這一點德軍從閃擊戰開始就已經埋下了失敗的誘因;另一個是兩線作戰帶來的綜合國力不足。雖然名義上德國在進攻蘇聯之前,佔據了除英倫三島之外的所有西歐國家,而且還有羅馬尼亞、義大利和匈牙利等僕從國軍隊的支援,但戰場範圍之廣,所需作戰物資需求之大,以及同盟國作戰能力的顯著提高,迫使德軍不得不面臨兩線作戰的難題,兵力分散和補給困難嚴重製約了戰鬥力發揮。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斯大林格勒戰役改變了戰場態勢?進攻轉向防禦

透過上面分析看出,戰爭並非僅僅是裝甲坦克的大比拼,也不是靠人海戰術和數量取勝,而要靠方方面面的戰爭潛力和綜合國力,德軍之所以在莫斯科戰役以後就呈現下滑態勢,還是作戰準備不足,對蘇聯的戰爭潛力預估不到位。所以,莫斯科戰役使德軍的閃擊戰開始走下坡路,而斯大林格勒戰役卻是德軍從進攻走向防禦的轉折點,宣告了德軍戰鬥力逐漸敗退的開始。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