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曹魏的十大誤解,被《三國演義》誤導了多年,顛覆您的認知!

易中天在《品三國》頭兩集,就強調了讀歷史,大致有三種形象。第一個是文學形象,就是一些文學作品中的歷史成分給人的形象,第二個是民間形象,就是經過時間的沉澱民間自然而然發酵的形象,第三個是歷史形象,就是根據史料而得出的形象。

關於曹魏的十大誤解,被《三國演義》誤導了多年,顛覆您的認知!

曹操

但是要注意的是,歷史形象,不一定是歷史真相,只能說最接近真相。那麼,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自然而然會和歷史形象有較大的出入,關於曹魏的十大誤解,帶你揭秘演義的誤區。

1、許攸是被許褚殺死的嗎?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許攸仗著自己有功勞,很狂妄,結果許褚忍無可忍,宰了他。原文是:褚大怒,拔劍殺攸,提頭來見曹操。但其實歷史上,並沒有相關記載,也就是說許攸不是許褚殺的,但確實是曹操下令殺的,《魏略》記載:人有白者,遂見收之。

2、夏侯惇就是個莽夫?

由於演義的描寫,說到了“夏侯吞眼”,再加上一些民間戲劇的薰陶,大家的形象中夏侯惇就是個作戰勇猛,武力高強的莽夫,就跟張飛一個樣。其實不然,演義完全走偏了,其實夏侯惇很注重學業,十四歲有人罵他的老師,他殺了那個逼,而且夏侯惇是懂政務的,曾在大旱之年,率領士兵種稻耕田,使得百姓受益。

關於曹魏的十大誤解,被《三國演義》誤導了多年,顛覆您的認知!

許褚

3、赤壁之戰曹軍號稱百萬?

演義很喜歡誇大各種戰役的兵力,夷陵之戰有七十萬,諸葛亮北伐有三四十萬,要知道當時的人口都很少,不像現在13億多,當時一個蜀國也就不到一百萬人,難道一半都是軍隊嗎?顯然不可能!

歷史上赤壁之戰曹軍兵力應該二十多萬,這個是記載在《江表傳》: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是周瑜對孫權分析的,加起來就是二十三、四萬。

4、防禦第一次北伐司馬懿根本沒參與。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司馬懿其實根本沒參與,參與的是曹真、張郃,而主要功臣就是張郃,演義中是讓司馬懿提前登場了。當時,張郃官職是右將軍,而且張郃是員儒將,記住他,《三國志》記載:右將軍張郃擊亮於街亭,大破之。

關於曹魏的十大誤解,被《三國演義》誤導了多年,顛覆您的認知!

張郃

5、徐晃被孟達射殺,哈?

演義中,徐晃最後一次登場是在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坐擁上庸的孟達想要反水,徐晃以司馬懿副將的身份前往隨討,城門前叫陣,直接被孟達射殺,哈?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回事,徐晃真慘,可是被曹操稱為周亞夫的人物,歷史上公元227年就去世了,那時候諸葛亮還沒北伐,《三國志》記載:太和元年薨,諡曰壯侯。

6、曹魏一直佔據著荊州的北部。

演義的一通描述,容易給人產生一種錯覺,就是孫劉兩家一直在搶荊州,赤壁之戰後曹操就徹底失去了荊州,關羽守備的是整個荊州,後來整個荊州被呂蒙奪走了。這是不正確的,歷史上,曹操從南下荊襄後,一直穩穩當當把守著襄陽、樊城兩個要塞,屬於荊州南陽郡,曹仁咬嘴不放鬆。

關於曹魏的十大誤解,被《三國演義》誤導了多年,顛覆您的認知!

曹仁

7、郝昭是曹真舉薦的!

諸葛亮打陳倉,是第二次北伐,守將名叫郝昭,演義中這個人是司馬懿司馬仲達推薦的,可能是演義為了突出司馬懿的牛逼吧。其實不對,郝昭是曹真親自舉薦的,而且曹真預見了諸葛亮會出兵陳倉,提前安排了郝昭和王生駐守,很有軍事遠見。《三國志》記載: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

8、許褚和馬超肉搏了?

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裸衣惡鬥馬超,寫得非常精彩到位,但實際上歷史上很少寫打鬥的場面,關羽戰黃忠,張飛戰馬超,等等都不一定存在。潼關之戰的時候,《三國志》上記載了:曹公左右將許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動。就是許褚就瞪了馬超一眼。

關於曹魏的十大誤解,被《三國演義》誤導了多年,顛覆您的認知!

郝昭

9、曹彰和劉封幹起來了?

並沒有!演義中曹彰使用長戟,在漢中之戰大殺特殺,打敗劉備的義子劉封,殺死將領吳蘭,其實並沒有。根據《魏略》記載:彰晨夜進道,西到長安而太祖已還,從漢中而歸。簡單來說就是,曹彰匆忙趕到前線的時候,曹操已經撤軍了。

10、蔣幹盜書,蔡瑁張允躺槍了嗎。

演義中,蔣幹是去做周瑜的說客,同樣為了增加戲份,也是去做間諜刺探軍情的,結果被周瑜將計就計,盜書出來後誤殺了蔡瑁、張允二人。歷史上當然沒這事,首先蔣幹是個君子,只是去做說客而已,其次,蔡瑁投降曹操後一直在做官,並沒死於赤壁之戰那時候。

咋樣,給你更新一下你心目中的形象吧,顛覆認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