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為何不能成為中國正統思想?

自從老子寫下了舉世聞名的《道德經》之後,中國就誕生了一個偉大的思想門派——道家思想。 其實先秦百家都是以老子為尊的 , 如果把中國的文化思想體系比喻成一棵樹,道家思想就是樹的根,儒家和法家就是樹幹, 其他思想門派就是枝葉。

道家思想為何不能成為中國正統思想?

在諸子百家中,最先得到重用的是法家思想 ,談到法家思想,就必須提到商鞅,商鞅變法前,曾向秦孝公三次闡述自己的治國之道 , 每一次都不一樣 。 第一次他大談“堯舜”之道,這個其實與道家的“無為而治”很相似, 也是《道德經》裡講的四等君王中的第一等 “不知有之 ”, 秦孝公不感興趣 。 第二次他大談大禹、商湯和周武王的治國之道,就是四等君王第二等 “親而譽之”, 秦孝公依然不感興趣 。 第三次他大談“霸道”就是四等君王中的第三等 “畏之”, 秦孝公表現了極大的興趣 。

道家思想為何不能成為中國正統思想?

漢朝建國之後,吸取了暴秦速亡的教訓,選取了老子部分思想作為治國導向,國力迅速恢復,百姓安居樂業,這就是著名的“文景之治”。 但由於國家著重於民生,國防支出過少,軍事力量相對薄弱,所以無力與戰鬥力強大的匈奴抗衡 , 對匈奴一直採取綏靖政策 。 到了漢武帝時期,採納了“君權神授”、“三綱五常”等儒家思想 , 神話了皇權了,確立了地位尊卑的劃分 。 透過法家加強了中央集權 , 建設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並最終戰勝了匈奴,實現了開疆擴土的偉業 , “霸道”再一次被推崇。 從此,“儒法並用”成了封建王朝的治國導向 。

道家思想為何不能成為中國正統思想?

歷史上比較近似於用道家思想治國的時期只有堯舜時期和文景之治時期 , 堯舜時期,生產力落後,還沒有太多的剩餘財富,文景之治前期是常年戰亂造成的民生凋敝的狀況 。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 :只有在生產力落後,社會財富貧乏且 君主開明的情況下,統治者才有可能用道家思想治國。 每個君主都知道用道家思想治國更能造福百姓,可是那樣不符合統治者的利益 。 另外,太過注重民生,就很難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那樣就很容易被其他國家侵略 , 所以秦孝公和漢武帝才會選擇了“霸道 ”。道家思想之所以對中華文化影響深遠,是因為其中蘊含的哲學智慧 。 之所以不能成為正統思想,是因為其理想主義的政治主張,違背了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