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監督派別鬥爭,朱元璋專門設立了一種官職!

朱元璋建國之後,解決了北元戰爭,平息了外患,便制定了一系列的旨意來恢復人民群眾的日常生產和生活,並且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既然外亂已經平息,而且國家已經安定。那麼就是統治階級開始分蛋糕的時候了,內部鬥爭就開始了。內部的鬥爭無論在於哪個朝代都是不會停息的,幹掉外敵之後就要開始搞內患。當時的明朝,內部的派別鬥爭極為嚴重。連朱元璋都參加在其中了。

為了監督派別鬥爭,朱元璋專門設立了一種官職!

所謂派別鬥爭中的派別,說實在點就是老鄉會的意思。說來也有些可笑,當時找派別不憑別的,只看你的口音。朱元璋是淮西人,如果當時誰能張口便說一口流利的淮西話,那麼恭喜你,你很光榮,也恭喜你,加入了淮西集團。當然,身為皇帝,朱元璋可不能真的帶頭搞派別鬥爭,如果這要搞派別鬥爭,那別的派別也不敢和他鬥啊。朱元璋手下最大的淮西集團中的領導者是李善長。主要成員有郭興、郭英、湯和、周德興還包括已經死去的常遇春。其實這些都是朱元璋當時革命起家的班底。當時的朝廷官員,大家都以能說出一口流利的淮西話而沾沾自喜。

為了監督派別鬥爭,朱元璋專門設立了一種官職!

說到李善長,那這個人究竟是幹嘛的?在朱元璋打仗的時候,這個人是極少出現的啊,怎麼他就有能力接手朱元璋最大的集團呢?其實這個人的功勞,可不比那些在前線打仗的人少,他可是主要負責後勤的以及日常的政務辦理。如果打個比方說,把劉基比作張良,那麼李善長就是蕭何。他可是一開始就跟朱元殺過來的人,一路上侍奉前後。而朱元璋也很記他的好,深知後勤工作可不好做,所以在安定後,便把李善長作為最大的功臣表揚了一下,還任命李善長為當朝丞相。

為了監督派別鬥爭,朱元璋專門設立了一種官職!

李善長這個人雖然表面上看著樂呵呵地,宅心仁厚,可背地裡實在是心胸狹窄至極。誰要敢和他過不去,他一定會想方設法把你解決掉。這一點倒和朱元璋有些相似之處。在這派別鬥爭極為嚴重的時候,一種官便應運而生。他們叫做言官。言官是什麼官?顧名思義,言官自然就是說話的官了。到了明朝後期,也有人把他們說成是罵官,辱罵別人的官。實際上,這些人不過就是明朝監察制度的前身。

為了監督派別鬥爭,朱元璋專門設立了一種官職!

朱元璋建國之初,仿照元朝制度,建立了御史臺,後改名為都察院。都察院的長官分別是左右都御史,都察院中的骨幹官員就是督察御史,這些督察御史共有十三道,以當時全國的十三個省而劃分,共一百一十人。這些人權力非常的大,他們什麼都管。平常也沒有什麼事可以做,他們閒著沒事就是到處逛遊,不是到兵部去吃空額,就是到行不去查冤假錯案。在當時,凡是辦事的官員見了他們心裡都害怕極了。

為了監督派別鬥爭,朱元璋專門設立了一種官職!

而對於這些人的挑選,朱元璋也是十分刁鑽,不然也不會給這些人這麼大的權力。這些人可算得上是除了皇帝唯一能夠限制文武百官的存在了,可是十分關鍵的。首先在挑選人時,朱元璋只挑選那些認死理、書呆子型別的人,那些人常常是為了工作不惜得罪人而又撈不到錢。這種人是朱元璋的首選。而後,朱元璋又以小制大,這些御史雖然平時看著特別厲害,其實只不過是七品官員。算得上是芝麻官了,就算賦予他們監督長官的權力,他們也不會太放肆。這就是所謂官極小而權極大。不僅如此,朱元璋對他們也不放心,又找了一群人專門來監督都察院,這就是六科給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