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確立行省到信仰自由,看忽必烈多方面發展國家,鞏固元朝統治

《元史》中曾有記載:世祖度量弘廣,知人善任使,信用儒術,用能以夏變夷,立經陳紀,所以為一代之制者,規模宏遠矣。

對於元世祖忽必烈來說,建立一個國家並不是他最終的追求。國家建立之後,透過各種各樣的治理來使國家達到強盛,這才是他的目標。在

建立了元王朝之後,忽必烈就開始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治理著國家。

首先就是行省制度的確立

,這更加有利於中央朝廷對地方各省的管理。

之後便是發明紙幣,重視農業生產。

透過一系列的措施,極大的促進了當時社會的改變,也讓百姓們得以在長時間的戰亂之後享受短暫的寧靜。

從確立行省到信仰自由,看忽必烈多方面發展國家,鞏固元朝統治

宋朝

遭遇

滅亡之後

元朝

方面

仍舊保留了宋朝的政府機構以及行政官員

,並且還透過威逼利誘、高官厚祿的方式,使當時任職的官員能夠繼續效忠於元王朝的統治。忽必烈本來就是知人善用之人,不管是蒙古貴族也好,還是卑微漢族也罷。只要擁有真正的才華,他都會給予任用。

他採取手下一位漢族大臣的建議,不斷完善各項政治制度,其突出的表現就是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設定中書省對地方進行管理,也打開了中國省制的開端,並一直沿用到了現今。

作為一個傳統的遊牧民族,蒙古向來都是以畜牧業為生。但

忽必烈

卻極大的認識到了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

設定了專門管理農業的機構

,並將農業發展作為考核官員的主要標準。如此一來,自然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也讓那些百姓能夠在土地上繼續耕作。

從確立行省到信仰自由,看忽必烈多方面發展國家,鞏固元朝統治

在經濟發展方面,

忽必烈

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他

借鑑了宋朝時期的紙幣,繼續推行紙幣的使用。

並將鈔票引入流通領域之中,使之成為了國家財政的基礎。他甚至還頒佈了一條法律,公佈了用紙幣來計算主要商品的價值。

奈何

他的這個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

,因為紙幣的價值是由統治階級決定的。雖然他任用的第一任財政大臣將鈔票的發行維持在一個較為合理的限度之內,但之後的

大臣

為了

能夠

得到更多的個人利益,不惜提高紙幣的價值

,從而

導致通貨膨脹。

這一切都是忽必烈不想看見的,但是他也沒有料到這種結果的出現,好在及時處置了這些大臣。

作為一個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自然很清楚糧食的重要性。而作為統治者,自然要將這個憂慮處理得當。

為了防患於荒年的出現

忽必烈

就讓政府以國家的名義,

在豐收的年裡收購大量的糧食,並將其儲藏於國倉之中

從確立行省到信仰自由,看忽必烈多方面發展國家,鞏固元朝統治

等到荒年糧食價格上漲的時候,再開倉放糧解決無食可吃的問題。

除此之外,

忽必烈

組織了公眾救濟行動

,將那些稻穀以及玉米定期定量地分發給那些急需的家庭。當然,對於老弱病殘者,更是要首先提供救濟。不得不說,這些措施的實行,使得忽必烈極得人心,穩固了自己的統治。

從公元1267年開始,忽必烈就開始對大都進行重新的修建。

忽必烈本來就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薰陶,特意下令修建了太廟並且製作祭祀祖先所需要的祖宗牌位。他的這個做法也極大的反映出了他對儒家文化的尊重,下面的官員自然也是上行下效,因此也從側面促進了儒家文化的發展。

在一批漢族大臣的影響下,

忽必烈

也意識到了記載歷史的重要性。在他看來,漢族人向來重視過去,強呼叫歷史經驗來指導現在。這樣可以避免走很多彎路,也可以讓國家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損失。基於此,忽必烈就乾脆

在翰林院下建立了翰林兼國史院,從而收集並記載國家發展軌跡。

從確立行省到信仰自由,看忽必烈多方面發展國家,鞏固元朝統治

在宗教信仰方面

,忽必烈

與其他的中原皇帝有一個較大的不同之處。那就是他

允許宗教信仰自由,允許各少數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

並且特意為他們邀請西域的高師來為他們進行講解。

比如

他允許回民組成實際上的自治社團

,並以其宗師作為領導力量。在回民的居住區內,他們有自己獨立的市場,獨立的醫院,甚至獨立的清真寺。他們也可以自由的使用自己的語言,自由的信仰。

甚至於

忽必烈還任命回民在國家機構中擔任一些重要職位

,這種措施是極其難得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

忽必烈

本人十分信奉佛教。他意識到了佛教對社會下層百姓們的重要性,因此花費了大量的資金,

修建了許多的寺廟

,這也讓許多的百姓有了精神寄託之處。

從確立行省到信仰自由,看忽必烈多方面發展國家,鞏固元朝統治

邵遠平對於這位曠世明君可謂是極其欣賞,他曾言:“遂闢雄圖,混一中外;德威所指,無遠弗屆;建號立制,垂模一代;崇儒察奸,旋用旋敗;英明克斷,用無祗悔。”

作為元王朝的建立者,

忽必烈

的功績自然是不容小覷的。他本來就是一位相當出色的軍事家,憑藉著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得到了王位。但他同樣也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

所推行的那些措施都有利於元朝的穩固,為王朝的延續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

《元史卷四至卷十七》

《新元史卷七至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