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不長記性還搞分封,最終滅亡

前言

在古代,一個王朝的滅亡通常是指,對本王朝歷代先王們的祭祀活動終止,或者再也沒有人去祭祀先王們了,例如,史書上通常會這樣記載:“殷祀絕”或“周即不祀”等等表述。反過來說,如果這個王朝的歷代先王們還有人來祭祀,那麼這個王朝就沒有徹底滅亡。

作為我國曆史上的第三個朝代,周王朝被歷史學家們劃分成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西周時,周天子還可以號令諸侯,但到了東周時,周天子要看諸侯的臉色行事,雖然東周時期誰也不把周天子當盤菜,諸侯們也不會去祭祀周王朝的歷代天子,但是周王室一直有自己的地盤和人口,足以祭祀歷代的周天子,所以,只要周王室在,周王朝就不算滅亡。當然,隨著祭祀周王室歷代天子的東周滅亡,周王朝也在名義上滅亡了。那麼,東周到底是怎麼滅亡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是接上一篇文章《東周時期出現四次周王室內亂,周天子威信一天不如一天》繼續講述正史歷史故事的。)

一、春秋和戰國是怎麼劃分的?對東周滅亡有什麼影響?

周王朝開始時,實行了分封制,還將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對於公侯伯這樣高級別的爵爺們,那都是需要給封地的。最終,王室貴胄和功臣們各自受封,美滋滋地到自己的封地去安享太平去了。

實際上,太平沒有安享得太久,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這個時候,諸侯國中,齊楚秦晉逐漸強大,周王室沒有能力管轄各位諸侯們,甚至很多政事(包括內亂)還得靠諸侯們幫忙才能解決。而各個諸侯國弱肉強食,不斷髮生著兼併與被兼併的事情。這段歷史時期也被稱為春秋戰國時期。

東周不長記性還搞分封,最終滅亡

東周的位置

從《史記》的記載和後來歷朝學者們的研究,東周被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是從周王朝的第33位天子——周威烈王開始的。

根據《周本紀》的記載,威烈王在位的前23年,沒有任何記錄,威烈王繼位的第23年時,象徵周天子王權神授的九鼎發生了震動。同一年,威烈王封瓜分了晉國的趙、魏、韓三個子爵級別的“小官”為諸侯。這就讓趙、魏、韓正式成為了諸侯國,地位和其他老牌諸侯(例如齊國、秦國、燕國、魯國等等)相同了,可以平起平坐了,雖然周天子沒有什麼影響力了,但是趙、魏、韓的勢力太強大了,周天子封他們為諸侯,也是順水推舟,舉手之勞。周天子的舉手之勞,可幫了趙、魏、韓的大忙,從此以後,他們可以在參與會盟時,挺起腰板,甚至耀武揚威了。

東周不長記性還搞分封,最終滅亡

三家分晉

從周威烈王冊封趙、魏、韓開始,春秋時期結束,戰國時期開始,不久之後,齊國田氏家族的田和(時任丞相)趕走了齊國姜氏國君,第34位周天子周安王正式冊封田和為齊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戰國七雄終於湊齊了。

那麼這跟周王朝的滅亡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很簡單,老諸侯的手下靠著明搶豪奪,排擠舊老闆晉公室,就能成為官方認可的新老闆——諸侯,那麼你周天子這個最高級別的“王”字,大家是不是也可以靠勢力獲得呢?答案是肯定的。

做大做強的諸侯們不久就開始稱王了。除楚國外(楚國西周時期就己稱王,不接受周天子轄制),最先稱王的就是剛剛被正式封為諸侯不久的魏國,魏國經過了李悝的變法,迅速成為戰國初期的第一強國。在周王朝第36位天子周顯王時期(公元前344年),魏惠王稱王。十年後,田氏代齊後的齊威王在徐州和魏惠王稱王,雙方互相承認對方都是王,齊國正式稱王,史稱“徐州相王”。

不久,經過商鞅變法而強盛起來的秦國國君嬴駟稱王了,他就是秦惠王(或者秦惠文王)。又過了不久,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達成共識,互相稱王,史稱“五國相王”。至此,主要的諸侯國都是王了,大家和周天子平級了,再也不需要顧忌有周天子這個名義上的上級了,周天子你家的事情,跟我們任何一個諸侯都沒有關係了,各自過各自的日子吧。周王室徹底淪為孤家寡人,就只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了。

東周不長記性還搞分封,最終滅亡

戰國初期各國位置

二、周王室成了光桿司令還在實行分封制,最終分裂為西周和東周

按理說,周王室靠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也挺滋潤的,但是他非不。之前,在周王朝第32位天子週考王封自己的弟弟為周公(死後諡號為桓公,史稱西周桓公),目的是讓弟弟繼續當週天子的助手,繼續行使周公(自周公旦輔佐成王后,周公成了一個官職,一直輔佐天子)這一官職的職能。

在這裡插一句,我們把時間往回倒,倒到周王朝第15位天子周莊王時期,當時的周公名字叫姬黑肩(估計肩膀很黑才叫這個名字),這個周公黑肩吃飽了撐的,居然想把莊王幹掉,讓另一個王子姬克當週天子,結果,周莊王知道後,殺掉了周公黑肩,之後就再也沒有設定周公這一官職。

上面提到的週考王也不知道哪根筋抽了,封自己的弟弟為周公,相當於又開始設定周公這一官職,為什麼要提這個事呢?因為這一歷史事件是東周滅亡的導火索。這個周公史稱西周桓公,爵位是公爵,那個時候的公爵都是世襲罔替的,西周桓公死後,兒子威公繼位,威公死,兒子惠公繼位。

東周不長記性還搞分封,最終滅亡

東周天子譜系

這個惠公也是沒有記性,他忘記了周王室淪落到現在的地步,就是因為分封制導致的。惠公居然在他的彈丸之地上,又搞分封,把一個叫鞏的地方,分封給了自己的弟弟(我研究得不透,也可能是當時的周天子封的,無所謂,結果都一樣),這個封出去的弟弟叫東周惠公。

東周不長記性還搞分封,最終滅亡

周王室分裂為西周和東周

就這樣,小小的周王室又分裂成了西周和東周兩個更小的諸侯國。到了周王朝最後一位天子周王赧繼位時,西周和東周兩個小國已經水火不容,各自為政了。剛繼位的周王赧只好把王宮遷到西周,也就是說,整個周王室被分裂成西周和東周,而周王室沒有地盤了,跑到了西周,在西周這個小國,有周天子還有西周國君(當時的西周國君可能是西周文公姬咎),也是夠奇葩的,他們兩個究竟誰聽誰的命令呢?《周本紀》沒有明確記載,大家自己腦補吧。

三、周王朝的最終滅亡

周王室的地盤分裂成西周和東周後,其他國家發生的戰事,常常會涉及到周。例如,秦國打宜陽,楚國要去救援,認為東西周幫秦國,要先把東西周給收拾了,這個時候,說客蘇代向楚國講了請,讓楚國好好待周,以此疏遠秦。楚國聽了。

再如,秦國想去韓國,向西周和東周借道,東西周擔心因此得罪韓國,但是不借道就得罪秦國,左右為難。(可見周當時多渺小)周君(史記在這裡沒有說周君是周天子還是西周東周的國君)聽了一個叫史厭的人的建議,成功化解了這個難題。這樣的記載還有,總之,就是周在周圍的大國之間小心謹慎,一會巴結這個,一會巴結那個,苟延殘喘了一段時間,我就不提了,現在直奔主題,周怎麼被滅的?

周王朝最後一位天子姬赧在位的第59年(夠長壽的),秦國攻取了韓國的陽城和負黍兩座城池,這個時候,西周的國君西周文公姬咎害怕了,他背叛了秦國(之前屬於秦國的小弟),聯合其他國家居然要去攻打秦國,讓秦國和剛佔領的陽城之間不能相通。當時秦國是秦昭王在位,秦昭王知道後,非常生氣,派軍去攻打西周這個白眼狼,西周文公姬咎嚇得居然直接跑到秦昭王面前磕頭認罪,還把西周的全部家當(36個城邑和三萬人口)都獻給了秦國,秦昭王接受了西周的家當,就讓西周文公姬咎回去了。

沒多久,西周文公姬咎和周天子姬赧就都死了,這時,周的一部分遺民逃亡到了東周。而秦國這個時候正式收取了象徵周王室王權天授的九鼎和寶器,把西周文公的繼任者趕到一個叫狐的地方,西周亡。又過了幾年,當秦國是秦莊襄王在位時,直接出兵滅掉了東周,東周滅亡。至此,周王朝歷代天子們再也沒有人祭祀了,周王朝從名義上和實質上,徹底滅亡了。

東周不長記性還搞分封,最終滅亡

九鼎想象圖

好了,周王朝是怎麼滅亡的,就介紹到這裡了。我是午夜墨水,也叫灼熱雙刃,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