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碰壁,印度高僧悻悻而回;論風骨,明朝四大才子裡文徵明最傲

在明朝四大才子中,擅長畫蘭花的文徵明的存在感似乎不強,但是,他卻是四大才子中最長壽、風骨最傲的,哪怕是當朝宰相來拜訪,都裝作沒看見,高臥不起。

一天退朝的時候,當朝首輔嚴嵩攔住工部尚書顧璘,向他發牢騷,說他的老鄉文徵明太清高,不近人情!

顧璘不解這位無人敢拂其意的首輔為何一臉幽怨,便問他何故?嚴嵩說:“我經過蘇州,放低姿態去看望他,他卻連門都不讓我進!”

嚴嵩碰壁,印度高僧悻悻而回;論風骨,明朝四大才子裡文徵明最傲

原來,與唐伯虎同時期的文徵明,是黃公望、趙孟等大畫家的當世傳人。可此人一生中最不屑和權貴打交道,至於那些厚著臉皮來討畫的權貴,更讓他避之唯恐不及。

因此,文老夫子晚年定下一個規矩:前來討畫的有三類人不答應,宗藩、權臣和外國人。

嚴嵩雖然是當朝首輔,位高權重,但其人民間口碑奇差,且睚眥必報。因此,文徵明看不起他。

當時,嚴嵩前往江南公幹,途中經過蘇州,特地前往文府造訪。可是,一向清高的文徵明不僅沒接待他,甚至連他停在府外河下的大船都沒看一眼。

嚴嵩失意而歸,便把此事告訴了顧璘,希望他從中說和,從文徵明那裡求來一幅字畫。但是,即便同是江南名家,顧璘也自認沒面子從文徵明那裡求來人情,便拒絕了。

文徵明是明朝最純粹的藝術家之一,他的生活可謂清貧且高。儘管他的一幅畫作在市面上可值千百兩銀子,但在生計和尊嚴之間,他總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嘉靖年初,因迫於生計,文徵明曾應邀進入翰林院,編纂正德皇帝的實錄;可是,呆了不滿3年,57歲的文徵明便覺得處處壓抑,乾脆辭職回到蘇州,做了一名隱士。

沒想到,他這一隱居,反而迎來了藝術生命中的黃金時期!

由於文徵明的畫作實在太出色,當朝的王公貴族、海外的文人雅士,都想從他手裡討來一幅字畫。哪怕只有巴掌大小,也足以為傲了!

可是,這些人卻不知道文老夫子最得意的並非他的畫作,而是他的文學才華、治世經學和高尚的品德。

由於大部分接觸他的人目的太直白,這讓文老夫子十分不爽,因此定下“三不答應”的規矩,即便是首輔嚴嵩親自來求,也不好使!

嚴嵩碰壁,印度高僧悻悻而回;論風骨,明朝四大才子裡文徵明最傲

孤傲是藝術的行頭,而清高則是文人的標籤。

儘管家境清貧,但名滿天下的文徵明卻從沒把自己的作品與金錢劃上等號,他嚴格規定家人:不許把自己的畫作當作商品送人或出售,但有發現,逐出家門。

封地在河南南陽的唐王,派使者帶著大量財物來求一幅字畫,可文徵明連他的來信都沒拆看,害

使者回去後被唐王一頓好打。

有人把此事告訴了文徵明,老夫子卻不悅:“他耍他的威風,關我何事?”

兵部尚書聶豹剛升遷,不好意思親自向文老夫子討畫,便委託同事何良俊為中介。此前,聶豹任蘇州知府,從未向文徵明當面討過畫。

文老夫子勃然變色,道:“此人好生無理,一向不曾說起要畫,如今做了尚書,便來討畫?”即便是二次受託而來、和文徵明交好的陽湖先生,對此也只能苦笑。

一印度高僧聽聞文徵明的大名,欲來討畫,卻被人直接勸阻;高僧不明所以,問他是何故?對方直接勸道:“你是外國人,早在老夫子的‘三不答應’裡面了。”

高僧不信,大張旗鼓地乘船行至蘇州河下段,高喊求見文老夫子;令他悵惘的是,此時正值七月,文老夫子好高枕大眠,喊了三天也不見理睬,只好悻悻而歸。

文徵明傳世的作品不在少數,那麼,他的這些字畫又是如何傳下來的呢?

聶豹的後任蘇州知府王南岷,每個月都要3、4次去拜訪文老夫子,而且每次都是以書生打扮步行進入文府,還經常留在文府吃些粗茶淡飯,甘之如飴!

因此,得了文徵明贈送的不少字畫!

嚴嵩碰壁,印度高僧悻悻而回;論風骨,明朝四大才子裡文徵明最傲

浙江嘉興的世家子弟項元汴,是當世名畫家,與文徵明可坐而論道;此人收藏了很多王羲之、李白、蘇軾、趙孟的傳世書畫;文老夫子又怎能承認自己不如古人呢?

便贈送他一些字畫,與古人一比高低!

有相熟的街坊鄰居,經常到文府送糧送菜,還經常多送;每逢文老夫子高興,這些人便能得到他酬謝的字畫,令人豔羨不已!

與文徵明的孤傲清高相媲美的,是他做人的品德。

因為文徵明在字畫方面的造詣爐火純青,經常有人拿著古人的字畫來找他鑑定,可哪怕是贗品,文徵明也會告訴對方這是真品!有人不解他為何這麼做,這不是助長造假嗎?

文老夫子卻這樣解釋道:“凡入手字畫的,家中必有餘錢,真假何妨?凡出手字畫的,家中必有坎坷,真假就很重要了!”

原來,文徵明是擔心出手字畫的人遇到了困難,若是被鑑定為贗品,還如何賣得出去?如果賣不出去,這困境如何紓解?

更有意思的是,有人買到了文徵明的假畫,也來找他鑑定!

看了這些贗品,文老夫子臉上不僅沒有一點難色,還替人家題簽,並告訴人家確實是真品。而這一點,也是造成文徵明傳世作品中贗品迭出的主要原因!

因為,他擔心這些人花費巨資買下來的,若是被告之是贗品,承受不了壓力和損失。

據熟悉文老夫子的王世貞解釋:“當時市面上號稱文氏真跡的,只有十之二三,其他要麼是兒子或弟子代筆,要麼出自作偽專家之手。”

嚴嵩碰壁,印度高僧悻悻而回;論風骨,明朝四大才子裡文徵明最傲

一個碩果僅存的大藝術家。一個明朝士林共尊的大畫家,一個對藩王貴族鄙夷到骨子裡的老人,卻為了普通人的幾兩碎銀操碎了心,甚至不惜自毀其譽,試問,如此厚道,何人可與比肩歟?

事權貴不折腰,遇黎庶而下交,文人風骨,此乃文脈不息、千古傳承之道也!

文徵明是明朝四大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也是最講究規矩的一位,更是風骨最傲的一個!不過文老夫子的風骨在窮苦人面前,卻化成了慈悲、共情和水乳交融的友愛,試問,這樣的文老夫子能不讓後人傾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