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虎頭蛇尾的改革,非但沒能解決國家弊病,還使皇帝離奇去世!

公元755年年底,那場使得唐朝從巔峰跌落,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統治者開始了近八年的艱難平叛之旅。經過了一系列的苦戰之後,隨著史朝義的自縊身亡,安史之亂宣告結束,但是,安史之亂的遺留問題——藩鎮割據卻成為了唐朝統治者心中的一塊心病。

面對這一情況,結束了安史之亂的唐代宗選擇了姑息之策,使得各地藩鎮逐漸失去控制。與此同時,因為安祿山的前車之鑑,唐代宗開始不再信任朝臣與邊將,尤其是在代宗寵臣僕固懷恩起兵叛亂後,這一趨勢更是達到了頂點。從這之後,唐代宗開始將兵權交給了自己親近的宦官們執掌,程元振、魚朝恩等人便就是在這一時期內成了為權傾朝野的大宦官。

一場虎頭蛇尾的改革,非但沒能解決國家弊病,還使皇帝離奇去世!

時間來到了唐德宗在位時期,剛剛即位的唐德宗面對著藩鎮勢力的離心力愈發增強的局勢,毅然決定進行武力削藩,使得本就割據一方的河北三鎮與驕橫跋扈的江淮數鎮先後叛亂。而後,唐德宗在調動涇原軍東進平叛之時,又因未給予其恰當待遇,使得涇原軍將士在長安城下兵變,唐德宗倉皇出逃。

雖然在不久之後,一代名將李晟率軍收復了長安城,河北三鎮、江淮數鎮的叛亂也都先後被平定,但是經此一事後,唐德宗銳氣盡失,再也沒了一絲一毫削藩的念頭,反而採取了與父親唐代宗一樣的對策——對藩鎮姑息。不僅如此,在涇原兵變後,唐德宗更是對朝臣大失所望,直接將護衛京師的禁軍精銳神策軍都交給了宦官執掌,更是將此制度化,使得宦官在此後的宮廷政變中佔盡優勢。

一場虎頭蛇尾的改革,非但沒能解決國家弊病,還使皇帝離奇去世!

到了唐德宗晚年,各地藩鎮驕橫跋扈,對中央的命令陽奉陰違,而中央政府內部也因宦官干政,而使得皇權衰微,吏治腐敗。如此一來,怎樣從宦官手中收回兵權,重振皇權,抑制藩鎮割據,加強中央集權,重新構建一個高效、廉潔的中央政府與重建中央集權體系,成為了擺在唐朝君臣面前的一大問題。

公元805年正月,纏綿於病榻日久的唐德宗在留下命太子登基的遺詔後,便撒手人寰。隨後,太子李誦在一眾朝臣的見證下登基即位,是為唐順宗。

一場虎頭蛇尾的改革,非但沒能解決國家弊病,還使皇帝離奇去世!

唐順宗李誦,在登基即位之前,曾足足當了二十五年的太子,我們都知道,在我國曆朝歷代之中,一般如同李誦這般長時間處於儲君位置上的皇子皆會成為一個“靶子”,或因威脅到皇帝而被冷落,或因其餘皇子的威脅而受到欺凌,李誦也不例外。

在他成為儲君的這二十五年時間裡,他多次因為觸怒唐德宗而險些遭到罷黜,所幸有不少正直大臣拼死維護,這才使得李誦多次化險為夷,而使得他多次觸怒唐德宗的元兇便就是那些被唐德宗委以重任的宦官們。

宦官們如此處心積慮地對付時為太子的李誦也很正常,首先來說,李誦的重要謀臣王叔文、柳宗元、劉禹錫等人皆是清流出身,對於宦官極其不喜,李誦也深知宦官與藩鎮已是擺在唐朝統治者面前的兩大問題,自然也不會給宦官們好臉色看;其次,對於宦官們而言,李誦的儲君之位早已確立,就算他們願意投靠李誦,也並不能取得多大的政治資本,而如果他們擁立另一位皇子,將李誦取而代之,那他們就是“從龍功臣”,能夠得到的政治資本可想而知。

一場虎頭蛇尾的改革,非但沒能解決國家弊病,還使皇帝離奇去世!

所以,鑑於此前的雙方矛盾,唐順宗在即位後,便迅速將朝政大權交給了王叔文,將韋執誼拜相,劉禹錫、柳宗元等人紛紛委以重任,完成了革新前的佈局。

隨後,唐順宗在與以王叔文為首的“二王八司馬”經過了一番討論之後,決定從宮市這一使得百姓深惡痛絕的制度入手,拉開革新運動的序幕。於是乎,唐順宗在朝會之上,下詔取消宮市,罷免充任五坊使的宦官。

宮市與五坊使這是在唐德宗年間,京城的宦官集團們為了剝削百姓,以買物為由,行搶掠之實的兩大制度,百姓深受其害。早在唐順宗還是太子之時,他便向唐德宗上書請求廢除這兩大制度,卻適得其反,遭到了唐德宗的斥責。

如此一來,唐順宗即位之後,將此作為革新的開端,也算是為自己出了一口惡氣,而京城百姓得知這一訊息後,歡呼雀躍。

一場虎頭蛇尾的改革,非但沒能解決國家弊病,還使皇帝離奇去世!

隨後,以“二王八司馬”為首的革新派將矛頭直指宦官與藩鎮勢力,取消了進奉制度,抑制藩鎮勢力,設定了一套針對官員的考核體系,罷免了一大批如道王李實、浙西觀察使李琦這般的貪官汙吏,使得唐朝一時之間吏治清明。

不僅如此,革新派還意識到了宦官的權力來源——禁軍兵權,王叔文等人還策劃了一系列的奪權措施,並且請回了德高望重的老將軍範希朝,讓他坐鎮禁軍,壓制宦官。

就在改革不斷深入,觸碰到宦官與藩鎮兩大勢力的核心利益,阻力越來越大之時,本就體弱多病的唐順宗突然中風失語,王叔文等人擺出了一副“挾天子以令群臣”的架勢,引起了朝臣們的強烈不滿。

面對這種情況,作為革新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的宰相韋執誼認為應當放緩改革步伐,與朝臣緩和矛盾,再度取得他們的支援,以此對抗強大的宦官與藩鎮勢力。可是,對於韋執誼的良苦用心,王叔文作為革新運動的主導者,認為韋執誼此舉是懦弱、退縮之舉,便與其公開決裂,直接導致了革新派的分化。

一場虎頭蛇尾的改革,非但沒能解決國家弊病,還使皇帝離奇去世!

而後,王叔文認為唐順宗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生怕他哪一天便會突然撒手人寰,於是便開始了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接連推出力度極大的新政,根本不考慮文武百官與朝野百姓的接受程度。不僅如此,王叔文還開始加速從宦官手中奪取兵權的策略,直接引起了宦官集團的警覺,使其成功架空了老將軍範希朝。欲速而不達的改革措施、失敗的奪權計劃,就註定了這是一場如同空中樓閣的改革計劃,只要宦官集團或者是藩鎮勢力稍稍反撲,這場改革就會迅速失敗……

公元805年八月,宦官俱文珍、劉光琦聯合劍南、荊南等數鎮節度使,憑藉著手中兵權發動政變,迫使尚在病中的唐順宗下達禪位詔書,太子李純登基即位,是為唐憲宗。

在唐憲宗即位之後,以王叔文為首的激進革新派迅速遭到貶謫,王叔文、王伾隨後還被唐憲宗下詔賜死,歷時僅僅一百四十六天的“永貞革新”宣告失敗。而以韋執誼為首的溫和革新派則因韋執誼出身名門大足,本就是宰相,又是另一位德高望重的宰相杜黃裳的女婿,唐憲宗本身就是一位銳意削藩,力主改革的君王,他便想借助韋杜翁婿的力量,重新開始一場改革,促成唐朝中興。可是,韋執誼卻認為唐憲宗逼迫父親禪讓,有違禮法,是大不敬之舉,絕不向唐憲宗低頭妥協,遂遭貶謫,兩年後病死於貶謫之地的寓所之中。

一場虎頭蛇尾的改革,非但沒能解決國家弊病,還使皇帝離奇去世!

公元806年正月十八,唐憲宗在朝堂之上突然提到已經成為太上皇的唐順宗病重,次日便宣佈太上皇駕崩。前一天向天下公佈太上皇病重的訊息,次日便宣佈太上皇駕崩,如此做派,如同演戲一般,又如何能夠令人信服呢?

再讓人聯想到在《舊唐書·劉澭傳》之中,曾經提到過在公元805年十月,大行皇帝李適(唐德宗)下葬前夕,有人曾奉太上皇(唐順宗)密詔要求隴西經略使劉澭發兵長安,罷黜非正常方式即位的唐憲宗,改立德宗養子、順宗之弟舒王李誼為帝。隴西經略使劉澭將此事上報給了朝廷,不久,舒王李誼便在府中突然去世,死了個不明不白。

不僅如此,按照唐憲宗的說法,太上皇是駕崩於興慶宮,唐憲宗卻將太上皇的遺體挪到了太極宮太極殿,並且在此為其發喪。一般來說,帝王在國都駕崩,一般是不會易地發喪。

以上種種,無不讓順宗之死充滿了蹊蹺之處,使之十分可疑。近年來,一些歷史學家更是提出,唐憲宗正月十八公佈太上皇病重,次日宣佈唐順宗駕崩是在欲蓋彌彰,唐順宗極有可能是在前一年十月,舒王事件之後,便被唐憲宗聯合宦官殺害,只是封鎖訊息,在次年方才公佈順宗死訊。如果這樣一來,便能理解唐憲宗為何一反常態選擇為順宗易地發喪的舉動——不想讓其餘人等看到順宗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