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員制度介紹,看完再也不擔心會分不清官職了

明朝的官員制度是中央集權,最高權力在皇帝,後來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後來設定內閣,內閣起初的作用只是顧問,六部的權力也比較弱。但是隻在洪武和永樂兩個朝代執行過。到了仁宣(仁宣之治)之後,因為當時明朝文官治國的思想開始逐漸濃厚,具體的行政權向內閣和六部轉移。同時還設有監察機構和特務機構,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在地方設立三司,加強地方管理。

明朝官員制度介紹,看完再也不擔心會分不清官職了

中央下設六部

明朝在中央設定吏、戶、禮、工、刑、兵六部,在每部增加尚書侍郎各一。

明朝官員制度介紹,看完再也不擔心會分不清官職了

六部

吏部:主管文官升遷。

戶部:主管戶籍財經。

禮部:主管祭祀大典。

工部:主管公共建設。

刑部:主官刑罰審判。

兵部:主管軍方事宜。

監察機構督察院

都察院下面設立監察御史若干人,分巡全國各省,稱為十二道監察御史。每道有監察御史三至五人,範圍大體為一省。但監察御史都駐在京師,有事帶印出巡,事畢回京繳印。到明末,監察御史分為十三道,共有一百一十人。

六科

都給事中

六人,分吏、戶、禮、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六科官職品級雖低,然職權很高。他們可以不贊成皇帝的意旨。

五寺

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同時大理寺和刑部、督察院合稱為三司,類似於現在的法院、公安和檢察院。

明朝官員制度介紹,看完再也不擔心會分不清官職了

大理寺的首長稱為

大理寺卿

,也是九卿之一。其餘四寺職權較低。

太常寺負責祭祀。

太僕寺管理馬匹。

光祿寺負責壽宴。

鴻臚寺負責接待外賓。

內閣

朱元璋在廢除丞相制度後,親自處理政務,但是一個人總有忙不過來的時候,所以就請來幾位翰林學士幫忙輔佐,這些人被冠以“某某大學士”,這就是所謂的內閣制度。

特務機構

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特務機構的職責就是替皇帝監察百官,可以逮捕任何人,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其他機構

還有其他的包括

三公、諸司、外三監、內十二監

等。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這些官職都是虛弦。他們名為輔導太子,但實際上輔導太子的機構是詹事府。詹事府下設兩坊、一局、一廳。此外還有太醫院。太醫院附屬有生藥庫和惠民藥局。而翰林院遠比太醫院重要。翰林院首長則是翰林學士。

諸司:主要指

通政司

行人司

。通政司負責傳遞公文,公告周知。行人司負責到地方上頒詔諭及赴外國作使臣。

外三監:

國子監

欽天監

上林苑監

。國子監是教育機構,有祭酒一人,司業一人,監丞一人,博士五人,助教十五人,學正十人,學錄七人,典簿一人,典籍一人,典饌兩人。欽天監負責觀測星象。上林苑監負責掌管皇帝的御花園,畜牧場於菜園。

內十二監:宦官衙門,皇宮裡的家務事,包括

司禮監

內宮監

御用監

司設監

御馬監

神宮監

尚膳監

尚寶監

印綬監

直殿監

尚衣監

都知監

。以司禮監最為重要,監內的提督太監主管宮內一切宦官禮儀刑名。此外還有四個司:

惜薪、鐘鼓、寶鈔、混堂。

八個局:

兵仗、銀作、浣衣、巾帽、針工、內織染、酒醋面,司苑。

宮女們也有六個局:尚宮、尚儀、尚食、尚寢、尚功、尚欲。每個局下面有四個司。

爵位制度

皇子封親王,親王嫡長子繼承;其餘兒子封郡王,郡王嫡長子繼承,其餘兒子封鎮國將軍,孫輔國將軍,曾孫奉國將軍,四世孫鎮國中尉,五世孫輔國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

皇長女封大長公主,皇姐妹封長公主,皇女封公主,女婿為駙馬都尉。親王女封郡主。君王女為縣主,孫女曰郡君,曾孫女曰縣君,玄孫女曰鄉君,婿皆儀賓。

地方制度

地方上省級一級政府設三司,分別是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別執掌行政、監察、軍事三權,三權分立只聽命於中央號令,互不統轄。

二級政府為府,三級政府為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