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一個被周邊城市瓜分的千年古城

說起宿州,可能很多當地人都不知道為什麼叫宿州,更不知道宿州下轄的埇橋區叫埇橋區,人們常把說宿州叫“虛線”,因為宿州的“宿”本來就是念“xǔ”的,包括宿姓人氏還是念“xǔ”,“虛線”就是“宿縣”,包括本地人都認為,宿州以前是縣,其實不然。

安徽宿州,一個被周邊城市瓜分的千年古城

宿州在古代是州級別,是千年古城,宿州為什麼叫宿州呢?這要從伏羲氏說起了。

伏羲姓風,是中國的人文始祖,定都淮陽。後來周朝建立,周天子分封天下,立71諸侯國,拱衛王室,其中姬姓53,異姓諸侯國18個,大多都是跟著周武王建功立業而受封的諸侯國,不過有幾個諸侯國是周武王為了表示對伏羲氏的景仰,封伏羲氏的後代成立的諸侯國。其中有一國叫宿國,封地在山東東平。

安徽宿州,一個被周邊城市瓜分的千年古城

周幽王時期,烽火戲諸侯,這一戲,西周滅亡了,東周,周天子漸漸失去對諸侯國的控制,春秋時期,大小諸侯國林立,而宿國就夾在宋國和魯國之間,宋國認為宿國本為宋國控制,卻親魯國,強令宿國遷於宋國內地,以為附庸。

王,本來只能是周天子的稱呼,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君也敢稱王了,都想取代周王朝建立新的朝代,就在這個時期,宿國滅亡了。

安徽宿州,一個被周邊城市瓜分的千年古城

到了隋朝,隋煬帝開大運河,其中一段名為通濟渠,又名汴河,當時在徐州南汴河段造了一座木虹橋,這座橋名叫埇橋,是開封虹橋的藍本,這座橋溝通南北,成為當時重鎮,唐朝年間,此地舟車會聚,九州通衢,唐王朝在這裡設定宿州,取古宿國為名,古宿州下轄虹縣,符離,臨渙,蘄縣四縣,臨渙就是今日的淮北市,符離就是宿州北,蘄縣就是宿州南包括固鎮懷遠部分地區,而虹縣,就是今天的泗縣,包含現在的靈璧、泗縣、固鎮、五河部分地區。

安徽宿州,一個被周邊城市瓜分的千年古城

北宋時期,宿州靠近北宋京城東京,汴水從汴京而來,經過宋州(商丘),然後穿宿州城而過,宿州作為北宋通都大邑,極度繁華,在北宋末年,甚至規模人口排列全國第二,宿州知州為了發展宿州,準備擴建城池,上報京城,沒想到被喜歡靈璧石的蘇軾參了一本,說擴城勞民傷財,光遷城外祖墳就數以萬計,不如把錢用在靈璧鎮建縣,於是,宿州虹縣分了一部分建靈璧縣。

安徽宿州,一個被周邊城市瓜分的千年古城

可是,靖康之恥,汴河被毀,古汴河和埇橋永遠的埋在了地下,汴水上的所有城池(開封、商丘、宿州、靈璧、虹縣等)從此沒落。

清乾隆四十二年,泗州城淹沒於洪澤湖,遷泗州於虹縣,並虹縣入泗州,初稱泗虹州,後為泗州,原虹縣降為虹鄉。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2月16日宿州光復。

民國時期,廢府州制度,宿州稱宿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宿縣專區轄永城、碭山、蕭縣、宿縣、靈璧、泗縣、五河、懷遠、泗洪(泗縣分出)九縣。1950年,析宿縣西部置濉溪縣。1953年,碭山、蕭縣劃歸江蘇,永城劃歸河南,宿縣專區屬安徽省。1955年,為了有效治理洪澤湖,把泗洪劃歸江蘇,碭山、蕭縣劃回安徽省宿縣專區。1964年,析宿縣、靈璧、五河、懷遠銜接處各一部,置固鎮縣。1971年,宿縣專區更名為宿縣地區。1977年,濉溪縣劃歸淮北市。1983年7月,五河、固鎮、懷遠三縣劃歸蚌埠市。

安徽宿州,一個被周邊城市瓜分的千年古城

古宿州,在所轄地區的正中間,今日的宿州,卻處於所轄境內的邊緣,往西往南都嚴重阻礙宿州的發展,古宿州曾設定鋪堡,十里一鋪,五里一堡,傳遞文書。宿州城西有西三鋪、西四鋪、西五鋪等鋪。而後來把西三鋪、西四鋪、西五鋪都劃給淮北,只留給宿州西二鋪,也就是說從古城的西城門往西20裡就出了宿州,不知道當時是有意刁難宿州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