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姓氏之,劉伯溫家族源流考,劉氏的世系傳承

最古老的姓氏之,劉伯溫家族源流考,劉氏的世系傳承

劉伯溫

在中國歷史上,劉伯溫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是“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偉人。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民間,他的名字早已家喻戶曉,其在政治、文學、教育、謀略等諸方面都卓有成就。因此,從明代至今對於劉伯溫研究一直長盛不衰。但是歷來人們對於劉伯溫的研究大多數關注其個人成長曆程和其思想、著作的研究,而對劉伯溫家族史進行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對其家族源流更是鮮有人關注,目前所見,僅有周群曾簡述劉基至其十一世祖之源流。吳仁安曾撰文論述劉伯溫家族在明代的源流情況。本文擬就此問題深入探討。

最古老的姓氏之,劉伯溫家族源流考,劉氏的世系傳承

帝堯

劉姓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據文獻記載,在先秦時代已經形成了兩支淵源完全不同的劉氏大家族:其一出自陶唐氏帝堯,以帝堯裔孫劉累為劉姓始祖;其二出自東周定王,以其子王季子受封於劉,子孫遂以劉為氏。據明天啟四年劉氏後裔劉宗科所撰《劉氏世系源流序》載,“劉氏本出乎帝堯陶唐之禕裔”[1],由此可知,劉基家族源自陶唐氏帝堯,為三皇之一帝堯之後人。

最古老的姓氏之,劉伯溫家族源流考,劉氏的世系傳承

劉伯溫

帝堯名放勳,母慶都,因生於丹陵,育於伊侯之國,後徙耆,故曰伊耆氏。年十三,佐兄帝摯,受封於陶年十五復封於唐(今河北唐縣)為唐侯,故又號陶唐氏。據《尚書·堯典》載:“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另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舜封堯子丹朱為謝侯,至夏時,丹朱裔孫劉累遷於魯縣”[2]40,《通鑑外紀》記載,“監明,乃帝堯陶唐氏長子,姓伊祁,本欲立為太子,早死,而不得立,姑以次子丹朱,受帝舜封於劉。”[3]14《劉氏世系源流序》亦載“長子堅明早逝,次子朱封于丹”[1]。

最古老的姓氏之,劉伯溫家族源流考,劉氏的世系傳承

朱丹之後,劉氏“淵傳數世,有曰皓素,封於彭,其子初生有紋在手,曰劉累。”《通志·氏族篇》於劉氏一條雲:“劉,以邑為氏,屬周邑,祁姓(或作伊祁)帝堯陶唐氏之後,受封子劉,其地今定州唐縣也。裔孫劉氏以能擾龍,事夏後孔甲,為御龍氏。”[4]473《史記“夏本紀》記劉累事蹟曰:“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天降能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陶唐既袞,其後有劉累,學擭龍子豢龍氏,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後。龍一雌死,以食後。後使求,憎而遁去。”[5]6

最古老的姓氏之,劉伯溫家族源流考,劉氏的世系傳承

史記”夏本紀

劉累之後,劉氏的傳承,歐陽修等撰寫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劉累)能擾龍,事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杜伯,亦稱唐杜氏。至宣王,滅其國。其子隰叔奔晉為士師,生士為,為生成伯缺,缺生士會。會適秦,歸晉,有子流於秦,自為劉氏。生明,明生遠,遠生陽,十世孫,戰國時獲於魏,遂為魏大夫。秦滅魏,徙大梁,生清,徙居沛。生仁,號豐公。生熇,字執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漢高祖也。”[6]41《元和姓纂》曰:“劉累,事夏後孔甲,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杜伯子隰叔奔晉。為士會。適秦,後歸晉,其處者為劉氏。”[7]1520南宋鄧名世所撰《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劉累)能擾龍,事夏王孔甲,為御龍氏。商高宗武丁時,徙封豕韋,又為豕韋氏。商未,徙封於講,居堯之故墟,又為謝氏。周成王滅唐,封其後於杜陵,又為杜氏。杜氏事周宣王,無罪見殺。其子隰叔奔晉,生士為,為士師。有功,固官命氏,又為士氏。萬生成伯缺,缺生武子會。魯文公元年,晉人使士會逆公於雍,不得人。仕會遂留事秦。晉靈公八年,晉召士會於秦,秦人歸之。其子孫處秦為劉氏。劉向誦高祖雲: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8]17

最古老的姓氏之,劉伯溫家族源流考,劉氏的世系傳承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劉氏世系源流序》曰:“(劉累)子孫又十數傳至周,名曰輔佐,景王令勞趙武子於穎,館贊禹功,封獻公,為唐杜氏,生狄,封定公,生蚠封文公佐周敬王,南宮極謂曰:勉之,先君之力,君之力可濟也名卷,於魯定公四年會諸侯於召陵伐楚,遂封子爵,逮至戰國,名敬為賢士,眾諸侯尊重,生士會為偏將軍,數世之仁封豐公,號曰太公,厚積陰德。”[1]。《新唐書》、《古今姓氏書辨證》、《劉氏世系源流序》等文獻中所提到的豐公即漢高祖劉邦之祖父。

最古老的姓氏之,劉伯溫家族源流考,劉氏的世系傳承

劉邦

入漢後,劉氏為國姓。漢代劉姓皇族的創始人是劉邦,劉邦是沛縣豐邑中陽裡(今江蘇豐縣)人。劉邦的父滎,史稱“太公”有氏無名;母親史稱“劉媼”或單稱為“媼”。劉邦有兩位胞兄,分別叫“伯”和“仲”伯、仲是排行用字,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名字。《史記·高祖本紀》說,劉邦“字季”,實際上“季”也指排行,既不是“字”世不是正規的“名”,有人認為,劉邦即位前原叫劉季,做了皇帝后才改名叫“邦”,這個看法基本可信。據《漢書·盧綰傳》說,劉邦是在30歲左右當小吏之後,才和同裡的盧綰一起學習識字。為此,中陽裡的村民還專門攜帶羊、酒向劉、盧兩家表示祝賀。可以看出,劉邦早年所在的家庭是一個由文盲組成的最普通不過的小農家庭。劉邦自認為“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劉向認為,西漢劉氏是從陶唐氏、夏代的御龍氏(劉累)、商代的豕韋氏、西周的唐杜氏、春秋晉國的範氏和範氏的一個分文——秦國劉氏一脈相傳下來的。戰國時秦國劉氏自秦遷魏,後來又由魏都大梁遷到豐邑,這就是劉邦一族的來歷。劉向在一篇頌文中總結說,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班固說“豐公蓋太上皇父”。

最古老的姓氏之,劉伯溫家族源流考,劉氏的世系傳承

史記·高祖本紀

劉氏家族在漢代以後分成三個支派。第一支劉發(康姬所生)後人劉秀建立東漢皇朝,為豐沛郡派。第二支劉勝中山靖王,賈夫人所生,至第十六代孫為昭烈皇帝劉備,為彭城郡派。第三支劉徹,皇后所生,立為太子,為漢武帝,後人屬藜間郡派。劉基這一支為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屬彭城郡派。[9]5

劉勝之後,劉氏的世系傳承,《劉氏世系源流序》曰“景帝朝有曰德字原道,平匈奴有功,封彭城郡,生公成,成生向字文饒,宣帝命天祿閣校正五經,太乙老人以黎光照之,授光祿大夫,後歷晉、唐、五代,賢士迭出,或王或候,官宰輔,分居別地,難以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