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已經坐穩儲君之位,為何還要冒著危險造反?他已經迷失自我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長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深得李世民以及李淵等人的寵愛,可以說他完全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按理來說這樣的人,應該擁有最完美的人生,可真實歷史上的李承乾似乎並不滿足。

他已經成為太子,李世民對其處處維護,只要李世民去世,李承乾將會順利接班成為皇帝,為何他還要在最關鍵的時候造反丟了太子之位以及性命呢?難道說李承乾當時不明白造反的風險麼?

李承乾已經坐穩儲君之位,為何還要冒著危險造反?他已經迷失自我

李承乾的性格養成

李承乾出生的時候,李淵以及李世民等人還在為唐朝的建立而奮鬥,不過李淵家族本身就是豪門世家,李承乾又是李世民的嫡長子,因此在出生之後,深得李淵以及李世民的寵愛,就連李承乾的名字,都是李淵取

出生在李世民家中,註定李承乾不會平凡,在李世民不斷建功立業的過程中,李淵會將對李世民的獎賞或多或少轉移到李承乾身上,畢竟當時李世民建功太多,李淵已經無法繼續獎勵,創造了天策上將都不足以獎勵李世民功勞。

在最開始階段,李世民以及李建成等人的關係是比較和諧的,李建成偶爾還會送一些禮物給李承乾,當時的李承乾必然十分幸福,可是隨著李世民功勞越來越大之後,李建成開始害怕李世民影響到自己接班人的位置,因此與李世民之間的關係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改變。

從小就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李承乾,親眼目睹了這一切變化,甚至最後還親眼目睹了玄武門之變,對父親李世民殺掉大伯李建成一事記憶深刻,這件事情對李承乾造成很大影響,後來他打算造反逼宮,就與玄武門之變有巨大關係。

李承乾已經坐穩儲君之位,為何還要冒著危險造反?他已經迷失自我

李世民一直將李承乾當成接班人培養,不管是學問還是治國能力,李世民都請當時最厲害的老師進行教育,比如房玄齡、杜如晦以及李綱等人,都曾當過李承乾的老師,他們嚴格按照李世民的標準教育李承乾,希望李承乾能夠成長為像李世民一樣的雄才明君。

世界上很多事情,往往欲速則不達,李承乾的教育就是如此,李世民越是安排好老師教育李承乾,就越容易引起李承乾的反感,因為在李承乾的成長道路上,從來沒有玩樂,只有學習,這是一個年輕孩子根本無法接受的現實。

誰不想好好享樂一番呢?就算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都想好好玩耍,更何況是李承乾這種可以呼風喚雨的太子了?他很想好好玩耍,但是沒有人敢陪他玩耍,後來李承乾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名為“稱心”的知己,結果又被他人揭發,稱心直接被李世民殺掉了。

李世民做的一切事情,就是希望李承乾能夠迅速成長,可是李世民似乎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地方,那就是他給李承乾提供的生活環境,根本就不利於他鍛鍊自己以及快速成長,人的成長,更多時候還是在艱苦環境下才更快的,李世民給李承乾提供的頂配環境,不僅不利於促進李承乾成長,反而會促使他貪圖享樂。

李承乾已經坐穩儲君之位,為何還要冒著危險造反?他已經迷失自我

我們可以看看後來的李承乾,經常大搞胡人宴會,在東宮胡作非為,老師說他幾句,不小心就會被李承乾弄死,這樣的太子,早已經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紈絝子弟,想要重新塑造他,似乎不太可能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承乾到了這個階段,基本上已經廢了,李世民多年以來花費的心血,完全淪為流水,沒有多少作用,這似乎就是很多富裕家庭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欲速則不達。

李承乾為何選擇造反?

當一個人已經忘乎所以的時候,這個人就容易錯誤估計形勢,李承乾就是如此,在他逐漸變得目中無人之後,他已經迷失了自己,眼裡只有皇位,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就連李世民的性命,在李承乾看來都無所謂了。

前邊就說過,李承乾曾經目睹過玄武門之變,雖然沒有學到李世民的精髓,但是樣子還是學到了,所以在李承乾不成熟的內心世界裡,他覺得想要奪取皇位,只需要對皇帝進行逼宮即可,他想要嘗試一番。

李承乾已經坐穩儲君之位,為何還要冒著危險造反?他已經迷失自我

這種錯誤的估計是李承乾造反的動機,而李泰對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威脅,則是李承乾造反的催化劑以及本質原因,在李承乾越來越囂張跋扈之後,朝中很多大臣都建議李世民換一個太子,可是李世民始終沒有放棄李承乾,一直都大力支援李承乾繼續當太子。

李承乾內心已經極其脆弱,並且有些畸形,所以李承乾不願意相信父親對自己的真心,因此在後來弟弟李泰取得一些成就,李世民對其進行賞賜之後,李承乾就認為弟弟已經威脅到自己太子之位,從而加快了造反進度。

李承乾的一切計劃都在正常進行,奈何後來因為李世民五子李佑的造反,導致李承乾造反一事胎死腹中,還沒有正式開始,就被李世民搶先一步發現了,李世民經過再三確定之後,才對李承乾動手,將參與造反的所有人斬殺,李承乾也被流放,最終因病死於流放之地。

就這樣,一個最有機會成為皇帝的太子李承乾,年紀輕輕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要是我們返回去分析李承乾短暫的一生,會發現他從來都沒有為自己活過,年幼的時候為名譽而活,長大之後為皇位而活,他的出身是幸運的,但他的人生卻是悲哀的。

李世民也許到最後也終於明白一些問題,李承乾的悲劇並非他本人造成,而是李世民的急於求成造成的,要是李世民能夠尊重客觀發展規律,用更加科學理智的辦法教育李承乾,想必李承乾不會那麼糟糕。

李承乾已經坐穩儲君之位,為何還要冒著危險造反?他已經迷失自我

結語

李承乾的悲劇,在古代歷史上其實並非個例,可以說很多明主的兒子都有類似於李承乾這樣的悲劇,要是我們深入分析其中原因,不難發現其內在關聯,大多數時候都是因為過度的壓力導致人心態崩了,從而迷失自我,在沉默中發瘋!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