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袁紹是《三國演義》小說裡刻畫很豐滿的一個角色。所講故事大致和《三國志》略同。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三國演義》

出身高貴,少有大志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有“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司徒湯之孫。父成,五官中郎將,(紹)健壯好交結,大將軍梁冀一下,莫不善之。”《三國志》有,“高祖父安,為漢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三國志》

這些都說明袁紹出身好,“根紅苗正”,毛漢光曾經以”三代五品官“作為劃定士族的標準,那麼袁紹家無疑是豪族(素族)或門閥。以後袁紹任用幹部從根本上也很在意出身這一點。對大族人員還是相當另眼看待的。這一點從官渡之戰後對待審配的問題上,可見一斑。另,《三國志 卷十一魏書 王脩傳》有“袁氏政寬,在職勢者多畜聚。太祖破鄴,籍沒審配等家財物貲以數萬。”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袁紹像

中常侍趙忠言於省內曰:“袁本初坐作聲價,好養死士,不知此兒終於何作。”,“姿貌威容,愛士養名”,這說明袁紹很有些”戰國四大公子“的遺風,豢養門客,和呂不韋一樣有私人武裝力量。在“四世三公”,這樣的家庭背景下,可以說袁紹在少年時就胸懷天下,志向遠大。

只是袁紹的生父就有些爭議,有的說是袁成(《後漢書》),有的說是袁逢(《三國志》)。還逸聞說是袁紹少年時任俠放蕩,和曹操一起偷過人家新娘。

計出非常 心懷叵測

但在漢靈帝駕崩後,袁紹給何召董卓進京的建議就是十足的“亂武”行為。從這時起,袁紹和其弟袁術就變成了大漢王朝的掘墓人了,呵呵。當然,這也和大將軍何進的優柔寡斷有很大關係。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袁紹插畫

董卓隨後在洛陽一頓“胡整”,逃到冀州的袁紹這時又起兵號召討伐董卓。你討伐董卓就討伐董卓吧,就是自號車騎將軍,主持討伐董卓的關東盟軍。但是袁紹也幹了一件非常不得人心的事情,那就是和韓馥一起立幽州牧劉虞為帝。這和董卓“行廢立事”,有本質區別嗎?雖然劉虞不敢這樣幹,這最少暴露了袁紹不是所謂的“純臣”,甚至可以說,“居心叵測”。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董卓劇照

尤其是在擁有“四州之地”後,部隊幾十萬,漸漸“驕心轉盛,供御稀簡”,給漢獻帝的上供就簡慢了,甚至搞楚國給周天子搞過的那一套,拉“幾車茅草”。袁紹的主薄耿包明白袁紹的心思,就私下建議袁紹“赤德衰盡,袁為黃胤,宜順天意,以從民心”,袁紹就把這件事說給其他人,看看大家反映如何。結果大家都說耿包妖言惑眾,老袁心裡這個恨呀,迫不得已,殺了耿包。

雄踞河朔 名重天下

公孫瓚來攻韓馥(袁紹去信請來的,呵呵),派高幹、荀諶去忽悠韓馥。威逼利誘,吞併冀州,手段何其高超!就是最後搞死韓馥,那更是手段高明,利用心理暗示,迫使韓馥在廁所自殺了。

三國那些事

飛鳶文史

購買專欄

“今賊臣作亂,朝廷遷移。吾歷世受寵,志竭力命,興復漢室。然齊桓非夷吾不能成霸,勾踐非范蠡無以存國。今欲與卿勠力同心,共安社稷,將何以匡濟之乎?“

公孫瓚大破黃巾軍後,威震河北,兵鋒鋒銳利。袁紹親自帶隊去征討公孫瓚,出奇兵致勝,打的公孫瓚成了‘縮頭烏龜’,蜷伏在幽州。直到公孫瓚求和,天子的特使趙岐來說和,袁紹才借坡下驢,“引軍南還。”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袁紹連環畫

袁紹在薄落津召開“表彰大會”,忽然傳來魏郡兵亂,黑山賊覆鄴城的告急,家屬在鄴城的都驚慌失措,有的甚至痛哭流涕,在座的袁紹就泰然自若,不改常態。不久就傳來陶升把眾人家眷平安送達的訊息。

目光短淺 二三其德

先前,沮授建議袁紹“……,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後來郭圖也建議”迎天子鄴都。“對於沮授,袁紹表示”此吾心也。“並提拔沮授為監軍,封奮威將軍。對於郭圖就直接拒絕了。《三國志》有”紹不從“。可以說,沮授和郭圖提出了最先版本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雖然提拔了沮授,但也沒有實質性執行這個戰略意圖。袁紹不光是目光短淺,而且是壓根看不上漢獻帝。《三國志》有”初,天子之立非紹意,及在河東,紹遣潁川郭圖使焉。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紹不許。“

等到曹操把漢獻帝給迎接到許都以後,河南、關中都歸附了曹操。老袁不樂意了,這時就後悔沒聽郭圖的意見,想讓曹操把漢獻帝遷徙到鄄城,和自己接近一點。呵呵,“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老當然曹不願意!於是田豐就勸說老袁,曹操不把皇帝給我們,那咱就早做攻打許都的計劃,把天子奪過來,“動託詔令,響號四海”,這才是上策呀,要不然,最終被人所擒,到那時後悔莫及。結果“紹不從。”因為袁紹這時謀劃的是公孫瓚,取幽州。

用人也疑 疑人也用

袁紹對手下大都不是很信任,在擁有“青、並、幽、冀”之後,就任用自己的兒子外甥等人為各州刺史。這在三國時期應該是獨一份的事情。後來三分天下的曹操、劉備、孫權都沒有這樣幹過。唯一就是西晉這樣幹,最後就出了“八王之亂”。

沮授原先是韓馥的部下,不受重用,顧順袁紹後,袁紹讓沮授兼統內外,很快袁紹就奪取四州,統一河朔。沮授三番兩次地提出過奉迎天子,袁紹不從;反對袁紹諸子分立講“必為禍始”,袁紹回“孤欲令諸兒各據一州也。”後來,在袁紹急著要去攻擊許都時又戰略性地提出“三年疲曹”計劃,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這一招非常厲害。結果被削弱了兵權。這極有可能就是那句“(沮授)威震三軍,若其浸盛,何以制之!“起了作用,呵呵。就讓淳于瓊、郭圖、沮授“各典一軍”。以致官渡之戰,沮授提出緩進建議、遣蔣奇護糧等建議,皆不採納!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期間,許攸給袁紹建議派輕騎突襲許都。這一招也很厲害。曹操和袁紹官渡對峙,許都相對力量薄弱,一擊勢必得手。即便不成,也勢必造成曹操回援許都,那這下老袁就掌握戰場主動權。老袁不同意。審配這時又鬧事,逮捕了許攸的家人,許攸不得志,索性就投奔了曹操。高覽、張郃等在老袁手下就縮手縮腳,投降曹操後立馬就能征慣戰。呵呵,老袁用人有很大的問題。尤其是那個審配,感覺就像曹操派來的“無間道”,沮授,許攸,都是這位“仁兄”給霍霍地。最後還毀了老袁的事業繼承,徹底搞亂袁紹一門。

等到官渡之戰後,審配的兩個兒子都被曹操抓了,蔣奇(孟岱授意)馬上就跳出來講“配在位專政,族大兵強,且二子在南,必懷反叛”。因為孟岱和審配有矛盾,袁紹馬上就讓孟岱監軍,代替審配守鄴城。

婦人之仁 沒有胸襟

建安五年時,曹操攻打劉備,許都空虛,田豐建議袁紹急攻許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主公咱們麻利兒的,趕緊行動吧。結果老袁說,“哎呀,那不成呀,小兒子生病了……”,就沒有成行。把個田豐氣得只翻白眼,田豐用自己的柺杖狠狠地杵地,“唉,這事鬧得,這麼好的機會抓不住,卻說什麼小孩子病了,鬧著玩嗎?”結果田豐發牢騷的話,被人給報告到袁紹那裡去了。袁紹一聽就火很大,雖然當時沒有發作,但漸漸就開始疏遠田豐。老袁雖然很愛惜小兒子,但家庭教育搞得並不好,以致日後禍起蕭牆,兄弟反目,這一點袁紹自己也做的不好,和袁術也搞不到一起。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東討袁術

等到曹操幹敗了劉備,劉備來投奔老袁。老袁這時就立馬要興師動眾去攻許。田豐作為一個真誠幹事的人,認為戰機已經消失,就勸說老袁,戰機已失,況且老曹也很會用兵,咱們地廣物博,兵強馬壯,咱和老曹打持久戰,咱耗死老曹。田豐也是給出一個沮授類似的三年疲曹計劃。袁紹可能有沮授先前說過的逆反心理在,不從。田豐於是表現出了謀士的職業道德,強行進諫,結果袁紹一聽就炸圈了,把這個不知死活的田某人給我抓起來!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曹操劇照

袁紹官渡之戰大敗而歸,有人給田豐說,主公這下可要重用你了。結果老田說,主上外表寬容,內心嫉賢妒能,根本不在乎我的忠心,我多次忠言逆耳,要是這次大勝,我可能還能活;只是這次大敗,內心就越發容不下我了。大概是沒有生的希望了。也不知這個給田豐遞話的人,是不是老袁派去的“軍統特務”。(這個老田也忒不謹慎了,前一次吃個暗虧,還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反正老袁一回來就把田豐給咔嚓了。並講“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這個《三國志》中陳壽評價“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

時運不濟 英雄末路

官渡之戰後,袁紹依然擁有四周之地,實力依然很強大,冀州有許都城邑反叛,袁紹都平定了這些地方。建安七年夏天,一代梟雄袁紹去世。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據《資治通鑑》講,袁紹在河北素有德政,還是很得民心地,去世後河北百姓沒有不悲痛地,市裡巷間揮灑著眼淚,如同失去親人一般。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資治通鑑》

《後漢書》評價:“紹外寬雅有局都度,憂喜不形於色,而性矜愎自高,短於從善,故至以拜。”

《三國志》評價“袁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至於後嗣顛蹶,社稷傾覆,非不幸也!”

呂思勉先生講:“袁紹是曹操的大敵。他不但地廣兵強,在社會上聲望很高,實力極大,即論其才具,在當時群雄中,亦當首屈一指。”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二手9成新】曹操袁紹黃巾9787806181195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