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心理學理論:斯金納的強化控制原理

關於習慣成就人生的故事我們知道不少,比如聞雞起舞的祖逖,鑿壁偷光的匡衡,最後都憑藉勤奮好學的好習慣成就了輝煌的一生。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先生嚴格要求自己,“不教一日閒過”,還給自己定下一個標準就是每天至少畫5幅畫。這個習慣堅持了一生,即使在90多歲時因別人給他過生日耽誤了一天時間,第二天依然還要補回來。好習慣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所以很多家長都希望能夠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但習慣養成的過程卻如同唐僧取經般頗多“磨難”,往往最後都不得而終。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心理學理論:斯金納的強化控制原理

心理學有這樣一個學派,他們主張以客觀的方法研究人類的行為,從而預測和控制有機體的行為,意思就是說他們專門研究外在事物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的,他們就是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主義心理學中的重要人物斯金納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角。斯金納堅持行為主義信條,比行為主義開山人物華生還要更加徹底地堅信。在斯金納看來強化是塑造行為的基礎,強化可以簡單理解為外部獎勵(獎勵不一定是物質獎勵,研究表明精神獎勵作用效果更好)。他認為只要我們應用好強化這個技能,就能隨意塑造出一個我們期望孩子發生的行為。但行為產生後,如果不繼續跟進強化,行為會再次消失。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心理學理論:斯金納的強化控制原理

斯金納得出這些結論是有實驗依據的。為了研究方便,他專門設計了一套實驗裝置,叫做斯金納箱,現在很多人用的寵物自動餵食裝置原理就類似於斯金納箱。在內部箱壁中方有一個可供按壓的槓桿,旁邊有一個可以投放食物的圓孔,圓孔下面有一個可以接住滾進來的食物的小盒,小孔外面是一個盛滿食物的釋放器,只要裡面的槓桿被按下,就會有食物從釋放器釋放並透過小孔落到小孔下方的小盒裡。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心理學理論:斯金納的強化控制原理

斯金納將一隻飢餓的小白鼠放進箱子中,小白鼠飢餓難耐在箱子裡到處搜尋,偶然觸碰到槓桿,獲得了一枚食物球。剛開始小白鼠並沒有將這兩個事情聯絡到一起,但這種“偶然”事件發生多了,小白鼠終於意識到了只要自己觸碰槓桿就能獲得食物,於是這一行為就養成了。做過類似實驗的還有鴿子,動作更加複雜但原理相同,這裡不再贅述。

在實驗中,獲得食物就是強化,在不斷地強化作用下,小白鼠形成了研究人員想要它完成的動作。那麼在兒童身上我們該怎麼引申一下呢?

斯金納認為兒童的強化物就是大人的注意。只要大人注意到他的某個行為,那麼這一行為後面繼續出現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如果這一行為得到持續注意,則這一行為就能一直持續下去。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心理學理論:斯金納的強化控制原理

斯金納強調及時強化。他將強化按照兩種形式劃分。

第一種劃分形式分別有連續強化、間歇強化、固定強化及偶然強化。

連續強化顧名思義就是不斷地強化,只要發生目標行為就立即給予強化。

比如孩子字寫得不夠好,那麼只要發現孩子字寫好了就立刻給予表揚,如此次數多了字自然就寫好了。(表揚也有技巧,每次表揚內容一樣孩子也不吃這一套)

間歇強化指不是每一次都強化,強化行為隨機發生,但斯金納提醒我們強化的次數絕對不能低於25%,否則作用將大打折扣。

比如在寫字這件事上,並不是每一次寫好了都表揚他,讓他摸不透表揚的規律,為了得到成人的注意,他會不斷嘗試把字寫好。

固定強化指將強化的間隔次數或者間隔時間固定下來,到規定時間再進行強化。

比如在寫字這件事上和孩子做好規定,沒寫好兩次加以獎勵表揚,孩子也會將這一良好習慣保持下去。

偶然強化指強化與行為之間是偶然聯絡到一起的。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心理學理論:斯金納的強化控制原理

斯金納實驗證明,形成新行為時連續強化效果最好,若要保持行為則間歇強化效果最好。

另外一種劃分方式有積極強化和消極強化。

積極強化指增加某種刺激後目標行為發生。

比如還是寫字這件事,我們希望孩子能好好寫字,那麼只要他好好寫字我們就給予鼓勵表揚,即增加一個鼓勵表揚的行為,好好寫字的行為也增加。

消極強化指減少某些刺激後目標行為增加。

比如孩子寫不好字時,我們就不給予鼓勵表揚,孩子會為了得到鼓勵表揚而把字寫好。即不再鼓勵表揚後孩子會為了得到鼓勵表揚而努力寫好字。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心理學理論:斯金納的強化控制原理

斯金納提醒消極強化絕對不等同於懲罰。斯金納反對懲罰,因為實驗發現懲罰只是將壞行為暫時壓抑,不會使其消退。

對於兒童的不良行為斯金納建議教育者以“忽視”的態度對待,對他的這一行為不做任何反應,他的這一行為得不到成人的注意便也不會再發生。但帶有攻擊性的行為要及時制止,不適合忽視處理,因為此時忽視容易被認為是預設。

行為主義心理學為教育者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提供了理論依據,教育者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連續強化、間歇強化、固定強化或偶然強化,或者採用積極強化或者消極強化,為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