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戰國的區別何在,分野其實就在這兩大事件上

我們都知道,中國在秦始皇統一之前,是處於春秋戰國時期,這春秋戰國是分兩個時期,前者春秋,後者戰國。那麼怎麼區別春秋和戰國呢?要知道當時並沒有確切的分界線,比如說日後某某王朝改朝換代,皇帝換人,年號更換,那是一目瞭然,而春秋時期名義上最高統治者一直是周天子,戰國前期也是周天子,無法作為分野,而以《春秋》這本書作為分界呢?但是《春秋》只記錄到公元前481年,而我們一般認為的春秋時期遠不止如此。那麼春秋和戰國的分野到底在哪裡呢?

其實也很簡單,春秋和戰國最大的區別就是七雄的確立,就是所謂的戰國七雄:秦、楚、齊、燕、趙、韓、魏。這七國是戰國的主角。像司馬遷做史記,有一個《六國年表》,記載的就是戰國七雄除了秦國之外六國的大事記,並且和周天子和秦國對照。不過司馬遷的記載比較早,大概是公元前476年,是為了緊跟春秋記事,那時其實真正的趙韓魏三國還沒有完全形成。

春秋和戰國的區別何在,分野其實就在這兩大事件上

而大多數的看法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是戰國形成的標誌,也是春秋和戰國的分野,因為三家分晉之後,趙韓魏這三國就出現了,取代了春秋的霸主晉國。而田氏代齊之後,田齊這個戰國諸侯也取代了春秋諸侯姜齊登上歷史舞臺。當然,是三家分晉,晉國消失為分野,還是趙韓魏滅智伯,實際上瓜分晉國,又有兩種看法。

那麼為何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會成為春秋戰國的分野呢?除了這四國是戰國七雄的主角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

春秋和戰國的區別何在,分野其實就在這兩大事件上

春秋時期,雖然也有諸侯覆滅,諸國征戰的事,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各諸侯表面上還要為自己加上一道為天子征伐,禮樂制度出於天子之下的規則。比如齊桓公晉文公這樣的春秋霸主,成為霸主的一大原因就是幫助覆滅的小國復國,和穩定各國制度,當時霸主看到其他諸侯國亂政,是有權力出兵討伐,但是討伐完之後,不能滅國,還是要扶持某個國君上臺。而當時的諸侯國雖然卿大夫掌權越來越多,但是以下犯上也要敬畏霸主討伐,不敢做的太過,至多在同宗之間傳承。

春秋和戰國的區別何在,分野其實就在這兩大事件上

即便有取而代之或者諸侯覆滅的事,也都是一些小國,而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則意義完全不同。齊國是什麼諸侯?齊國是姜太公後裔,西周建立後就受封的東方大國,春秋第一霸齊桓公的齊國,即便是晉楚稱雄的時代,齊國也可以不上貢。這樣的齊國居然要被一個異姓篡取,春秋甚至周朝建立以來的制度去哪了呢?

至於晉國更誇張,春秋雖然說是五霸,但是在中後期,就是晉楚爭霸,楚國被吳國打擊後,晉國更是諸侯毋庸置疑的第一,從他日後分的三國都能成為七雄就可以看出當年的晉國有多強了,可是這樣的晉國居然被下面的臣子瓜分了,連霸主都變這樣了,還指望其他諸侯能遵守春秋禮儀嗎?

更不用說,這樣違背周朝制度的事,田齊和趙韓魏上報周天子,周天子都一個個認可了,從上到下,都背棄了所謂的春秋禮儀,這春秋不被戰國取代才是怪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