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位3年,因舉鼎而死成笑話,卻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

提起春秋戰國,那就不得不提到秦國。無論是春秋時期還是戰國時期,秦國都能穩穩當當地位列幾大巨頭一。而在之後,更是能橫掃六合,統一天下。當然這之中,功勞最大的當屬秦王嬴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了。此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任用商鞅變法的秦孝公,手下人才濟濟的秦昭襄王,都為秦國的崛起和強大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在位3年,因舉鼎而死成笑話,卻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

而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位君主,卻沒有以上這些人有名,他在位的時間也只有三年。更可笑的,他不是死於戰爭,也不是生老病死,而是因舉鼎力竭而死,他就是秦武王嬴蕩。關於他的死亡故事,可能大家都聽說過,但他在位雖然只有短短三年,卻也立下過一些功勞,具體他做了什麼事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第一件事就是平定蜀亂。秦武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剛剛從秦惠文王手裡接下秦王的寶座,還沒來得及品味一下權力的滋味,秦國大後方就傳來了“蜀國發生叛亂”的訊息。為了穩定巴蜀兩地,以便以後攻打楚國方便,秦國對這兩個地方異常重視,聽聞蜀國叛亂,秦武王立即派大將甘茂去討伐。而甘茂也不負秦武王的期望,殺死了叛亂的陳莊,重新把蜀國納入秦國的管轄範圍。這對秦國的意義非常重大,因蜀國佔據地理優勢,所以有人曾說,得蜀即得楚。後來白起攻佔郢都,王翦滅楚都是從蜀地發兵攻楚。

他在位3年,因舉鼎而死成笑話,卻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

第二件事是問鼎中原。在穩定了大後方之後,秦武王將目標鎖定於韓國宜陽。宜陽是韓國的軍事重鎮,也是秦國進入中原,朝見周天子的必經之地。秦軍若想兵出函谷,只有掌控此地,才能保證運輸物資與兵員的順暢。而且宜陽還是韓國上黨和南陽兩地間的貿易要道,聚集了大量人力和財力,所以這個名義上的縣,完全比得上一個郡。

秦武王三年,秦武王雙管齊下,一方面令甘茂出使魏國,以“共享伐韓之利”為誘餌,遊說魏王,以破壞韓魏聯盟,促成秦魏結盟。另一方面,秦國以大兵壓境,迫使魏國與其結盟,孤立韓國。無奈之下的魏國只得解除韓魏聯盟,建立秦魏聯盟,並答應秦國出兵相助,共伐韓國。經過了大半年的激戰,秦武王拿下宜陽後,乘勝渡過黃河,攻克武遂,完成了與周王室接壤的既定軍事策略,同時也成為秦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第一人。

他在位3年,因舉鼎而死成笑話,卻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

第三件事是完善丞相制。別以為秦武王只是一介莽夫,其實他是個很有抱負的人,他把秦國的相國一職,改稱為丞相。並於秦武王二年(前309年),設定丞相官位,設左右丞相各一人,任命甘茂為丞相兼領上將軍,樗裡疾為右丞相 。這使得朝堂機構更加明瞭,更方便各司其職。此外,他還命甘茂等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做了很多造福百姓的舉動。所以,英年早逝的秦武王並非影視劇中表現的那般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