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近在咫尺,為何盟軍卻坐看蘇聯推平,卻不自己動手搶佔成果

柏林近在咫尺,為何盟軍卻坐看蘇聯推平,卻不自己動手搶佔成果

蘇德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二戰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整個蘇德戰爭主要由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以及柏林戰役等幾場重要戰役組成。柏林會戰是蘇聯對德國實施的最後一次戰略進攻,最終柏林被蘇聯攻佔。柏林戰役的結束,標誌著法西斯德國的滅亡,也標誌著歐洲戰爭的結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1945年4月16日到5月9日發生的柏林戰役中,蘇聯共計投入了270個師、20個坦克軍、14個空中集中團,總兵力高達250萬人,另外還有2450架各種戰機,1。4萬門火炮。而和蘇軍相比,德軍只投入了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步兵師、6個裝甲師,共計80萬人,另外還有1萬門各類火炮、1500輛坦克、3300架各種戰機。

柏林近在咫尺,為何盟軍卻坐看蘇聯推平,卻不自己動手搶佔成果

雖然蘇軍在武器裝備,軍隊數量等方面相較於德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但蘇聯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根據戰後統計,在柏林戰役期間,蘇軍陣亡8萬,傷亡27萬,累計35萬人,德軍則傷亡投降48萬人,那在這場戰役中有絕對進攻優勢的蘇聯,為何付出了這麼慘重的代價?

毫無疑問,希特勒是最邪惡的大魔頭之一。當戰爭末期,他自己認識到了德國失敗的命運。但是他不甘心失敗,他做了3點工作,讓蘇軍進攻變得不是很順利。

首先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損失慘重,因此他們在柏林戰役開始前,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整個柏林的防禦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防禦攻勢都是採用立體化的防禦體系。城市裡的每一個建築物幾乎都是德軍的防禦點,為德軍提供火力支援,甚至於連下水道都成為了德軍的防禦工事。透過大量暗堡和狙擊手小規模作戰搞偷襲,給蘇軍工程帶來了很大麻煩,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

柏林近在咫尺,為何盟軍卻坐看蘇聯推平,卻不自己動手搶佔成果

其次,德軍已經被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洗腦,抱著必死的信念參加戰爭。他下令軍事機關的所有參謀和文職人員都參加戰鬥,還動員了柏林城的老人、婦女,甚至兒童,會就地處死不執行命令又退卻的官兵。最後希特勒自己始終堅守陣地,直到自殺也沒有離開柏林,保障了德國的指揮系統,也極大地鼓舞了柏林的德國人民。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在於蘇德軍本土作戰有著天然的優勢,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遠道而來的蘇軍想要取勝是不容易的。儘管最後蘇聯取得了柏林戰役的勝利,但也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所以說戰爭從來都不是兒戲,每一步都要小心謹慎,獅子搏兔亦用全力。哪怕表面上佔據著再大的兵力優勢,也不能輕視敵人。這次關鍵的戰爭中,若不是蘇軍投入全力,戰爭的勝利果實還不知道花落誰家呢?

柏林近在咫尺,為何盟軍卻坐看蘇聯推平,卻不自己動手搶佔成果

而英美沒有插手攻打柏林,是因為攻克柏林之前,美、英、蘇舉行了雅爾塔會議。這其實就是一場討論戰後如何劃分在德國的各方勢力範圍的會議,易北河從南往北將德國一分為二,東面的歸蘇聯,西面的歸英美。柏林處於易北河以東,歸蘇聯,即使盟軍佔領了,後面也將歸還給蘇聯。

還有當時盟軍在柏林附近的可用於作戰的部隊僅有50萬左右,遠沒有蘇軍準備的充分,如果強攻柏林,只會讓蘇軍提前發起攻擊,結果仍然是蘇軍佔領柏林。再說了就是傷亡情況,艾森豪威爾認為,勝利就在眼前,僅僅是為了一個象徵性的佔領,而失去十萬士兵的生命太不值得。

總而言之,戰爭是殘酷的,無論最後結果如何,總是伴隨著大量的傷亡。尤其是死傷的平民,對城市、國家所造成的打擊也是毀滅性的。無論是建設上、經濟上、還是人文上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