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的聰明立世之道你悟不到

唐朝是一個很值得揣摩的王朝,由於女皇武則天的出現讓唐朝平生出了許多故事。在這個時期,有一個人看起來很平庸,平庸到很多人可能都想不起他來。他似乎是個過渡人物,前面是哥哥唐中宗李顯,後面是兒子唐玄宗李隆基,因為他真正當皇帝行使皇權的時間只有兩年。

他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一廢兩立三讓皇位。

他就是唐睿宗李旦。

《舊唐書帝》說李旦

“每恭儉退讓,竟免於禍”

,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個“讓”字來概括,其實大家都可能誤會他了,他身上展現出來的人生智慧,將“夫爭,惟不爭”體現得淋漓盡致!

李旦(公元662-716年),又名李旭輪、李輪、武輪,他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前面三個哥哥按順序分別是李弘、李賢、李顯。他可不是一個傻兒子,《新唐書》記載他

“長而溫恭好學,通詁訓,工草隸書”

,是個學霸級人物,現藏於西安著名的景雲銅鐘的銘文就是他的手筆,而且他在父親唐高宗時期

“徙封豫王,又封冀王。累遷右金吾衛大將軍、洛州牧"

,在武周時期

”累遷右羽林衛大將軍、幷州牧、安北大都護、諸道元帥“

,工作能力應是不凡。

他的人生之所以表現平庸,是因為他有一個太厲害的母親。公元684年,唐中宗李顯因為得罪了武則天被貶為廬陵王,李旦第一次登上皇位。但由於母親武則天”攝政“,他只不過是一個傀儡,不要說理政了,甚至和皇后在皇宮中隨意走動的權利都沒有。《資治通鑑》記載:

”已未,立雍州牧豫王旦為皇帝。政事取決於太后,居睿宗於別殿,不得有所預。“

公元686年,經歷了揚州徐敬業起兵造反一事後的武則天為了平息朝內要求“返政李唐”的呼聲,假惺惺下旨表示要還政於皇帝。李旦心知肚明,

”知太后非誠心,奉表固讓“

,他立即配合演戲,數次上表請求母親繼續臨朝,而武則天也就順水推舟繼續臨朝稱制。公元688年,武承嗣假託一塊刻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石碑,向世人宣示武則天”上稱天意“,李旦馬上心領神會,陪武則天親臨洛水參加”拜洛受圖“大典。公元689年11月,武則天開始使用周曆,690年朝中大臣開始上表請求武則天稱帝,李旦也順應”民意“,上表請求母親稱帝,同時請母親賜自己武姓。《資治通鑑》說:

“皇帝亦上表自請賜姓武氏。”

於是武則天開始君臨天下,並將李旦改名武輪,

“以皇帝為皇嗣”

(就是連太子也不是了,另給了一個名號)。此為“一讓帝位”。

李旦清醒地認識到母親是要自己做皇帝的,自己如果反抗,就會像哥哥們一樣:要麼像李賢被處死,要麼像李顯被貶居。他想保全自己以及家人,唯有隱忍不發,他順從的表現讓武則天對他很滿意,所以他能“為皇嗣”,居住在太子宮裡,最起碼不用顛沛流離,生命、生活可保無虞。在李氏皇族裡,他的境遇算是最好的那一類了,他學到了其母的“韜晦”之能!

在武則天君臨天下的日子裡,李旦雖然生活無虞,但日子過得卻並不平靜,始終處於政治漩渦之中。公元691年,武承嗣指使親信張嘉福糾集百姓,以“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為由,請求武則天廢黜李旦的皇嗣身份,立武承嗣為皇太子。宰相岑長倩、格輔元因反對被誣謀反處死,幸好鳳閣侍郎李昭德出馬才保住了李旦的皇嗣身份。公元693年,武則天唆使韋團兒引誘李旦被拒,韋團兒懷恨在心,誣告李旦的妃子劉氏、竇氏,二妃被武則天秘密處死,而李旦卻假裝不知情,在武則天面前表現自如,彷彿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後來又有人誣告李旦謀反,武則天讓酷吏來俊臣對東宮人員刑訊逼供,樂工安金藏當眾自已剖腹以證李旦清白,這才讓武則天動了惻隱之心放過李旦。

試想自己的妻子失蹤自己卻假裝沒事,這需要多大的忍耐!正是由於李旦的無與倫比的隱忍,再加上李唐舊臣和平時善待交心的屬下挺身而出,李旦才捱過那辛酸的10年!

公元698年,武則天在狄仁傑等大臣的不懈勸說下,同時也因為自己年事已高不得不考慮身後事,決定還政於李氏,她將李顯迎回了皇宮。這中間有一個故事,其實李旦當時是有機會成為太子的,他當時已經是皇嗣,離太子的身份僅差一步,而且當時武則天也對他放下了戒備之心,是他主動將太子位讓給了哥哥李顯。《舊唐書》說李旦

“數稱疾不朝,請讓位於廬陵“

。此為”二讓帝位“。他為何要讓出馬上就要到手的帝位呢?因為他”識局勢“,在當時的情形下,一來武則天還在位,二來武承嗣、武三思之流勢力龐大,三來還有太平公主、上官婉兒等大權在握。他讓出儲君身份應該是出於兩個層面的考慮:一是以他當時的勢力還難以應付上述三個方面的勢力,如果勝算不大,不能親政,要這皇位有何用?二來可以博一個不貪戀權位,讓賢於兄長的好名聲,同時也可以繼續麻痺一下母親武則天。

事態發展如他所料,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五王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力不從心,迫於壓力將皇位還給了李顯。而唐中宗李顯也沒能發揮什麼皇帝作用,先被韋后專權,然後不明不白地就死了。這其間也有一個展現李旦韜光養晦的故事:李顯二次登基後,想封李旦為皇太弟,被他力辭,最後封了個安國相王。李旦聰明啊,他不想捲入當時的政治爭鬥,連自己的親哥哥他也要表明心跡,因此在唐中宗時期,他過了幾年逍遙王爺的日子。

公元710年,李顯離奇去世,韋氏立了個娃娃李重茂為傀儡皇帝,本來按太平公主的意思是由李旦和韋后攝政,可韋后要專權,想成為武則天第二,不答應。這個時候李旦終於出手了,在韋后準備對他和太平公主動手之前,他的兒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鏟除了韋后一黨,他扭扭捏捏地再次登上帝位。歷史上那些被群臣捧上帝位的,多少都要惺惺作態一下,履行個”三次勸進“的程式,如曹丕代漢、司馬炎代魏,可據《舊唐書。睿宗本紀》記載,李旦只”一辭“便接受了。他一上位便開始清算了,先是反覆確定武則天的諡號,最終認定為”則天聖後“,把母親的武周給否定了;然後追削武三思、武崇訓、武攸暨、武懿宗等人的官爵,甚至對武三思父子斫棺暴屍!

李旦這時年紀也大了(古代50歲已經算高壽了),他看重李隆基的才能,不顧”立長子“的遺訓立了李隆基為太子,而他的長子李成器也識相的學了一把父親”讓“了一回,說

”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

。可太子還有一個勁敵太平公主,怎麼辦?他乾脆假意學個甩手掌櫃,凡報批的先問太平,再問李隆基,基本將政務交給李隆基處理。後來太平逼得急了,想讓他廢掉太子,他乾脆扶太子上馬,於公元712年把帝位禪讓了,還假託天意

”此吾所以答天戒也“

。此為”三讓帝位“。

李旦舒舒服服地度過了4年太上皇的生活,於公元716年去世,廟號”睿“。他真正的皇帝生涯兩年,幹了些什麼事呢?除了清除韋氏亂黨、昭雪冤案、消除武氏影響外,他對內還做了裁減冗官、恢復三銓制度、整頓禁軍、削減王公兵權這些實事,對外改善了與突厥、吐蕃的關係,因此他不是一個像李顯那樣的平庸之君。但他最讓筆者稱道的是他的睿智,他的諡號”睿宗“可以看作是對他一生的評價,他的厲害之處在於”三識“:

識自己

,對自己的身份、能力、應處於何種位置認知清晰,因此時機不成熟時再難再苦都能忍能讓;

識局勢

,對政治局勢把握準確,沒有像哥哥那樣或死或貶;

識別人

,立李隆基為太子、禪讓帝位給李隆基可以看出他的識人之能!他的隱忍、不爭,”讓“出了一個開元盛世!

唐睿宗的聰明立世之道你悟不到

唐中宗李顯劇照

唐睿宗的聰明立世之道你悟不到

李隆基劇照

唐睿宗的聰明立世之道你悟不到

武則天劇照

唐睿宗的聰明立世之道你悟不到

相王李旦劇照

唐睿宗的聰明立世之道你悟不到

唐睿宗李旦劇照

唐睿宗的聰明立世之道你悟不到

唐睿宗李旦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