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名將王濬滅吳有功,未能受賞反遭誣陷,險些丟了性命

三國末年,西晉名將王濬於280年巧用火燒鐵索之計,滅掉了東吳,三國分裂的局面至此方告結束,國家歸於統一,王濬的功勳是不可埋沒的。按正常來說王濬凱旋歸來會得到朝廷的封賞,榮享富貴。

豈料王濬取得勝利把吳國滅亡之日,竟然受到一些人的讒言誣陷。首先,安東將軍就以王渾以不服從指揮為理由,要求將他交給司法部門論罪,還有人誣告王濬攻入建康之後,搶劫大量吳國宮中的珍寶玩物貪入囊中。

西晉名將王濬滅吳有功,未能受賞反遭誣陷,險些丟了性命

雖然王濬功勳卓著,在軍隊中有很高的地位,但是這樣的誣陷他也有所顧忌。當年,鄧艾消滅蜀國,收降了後主劉禪,可謂是功勞卓著,正當在獲勝之後,應是表彰封賞,被人進讒言誣陷而死。他害怕重蹈鄧艾覆轍,便一再上書,陳述戰場的實際情況,還要辨別自己的無辜和遇到的困難。晉武帝司馬炎倒是很賞識他,並沒有致王濬的罪,反而幫助排除朝堂上對他的 非議,對他論功行賞。

可是,王濬一直在心裡埋著憤怒,每當想起自己在戰場上立了大功,反而要遭到朝堂大臣的壓制誣陷,甚至還要聯名彈劾他,讓他感到憤憤不平。

西晉名將王濬滅吳有功,未能受賞反遭誣陷,險些丟了性命

王濬每次朝見皇帝時,一再稱呼自己伐吳之戰中的種種辛苦,遇到的困難和付出的代價,朝臣不說他的好,反而要壓制他,讓他感到很悲憤。有時候說到感情激動時,也不像皇上辭別就憤然離開朝堂。

這些很快傳到了他的家族中,有一位親戚名叫範通,看出了他所做存在的問題,很危機,對他說:“足下的功勞可謂之大,可惜你沒有放下這些功勞虛榮,反而自傲起來,未能做到盡善盡美。”

王濬被這話搞暈了,問:“這話是什麼意思”?範通說:”足下勝利凱旋迴來應當是隱退下來,在家中靜養,在任何場合再末提伐吳的事情,就是有人問起來,你也要說是皇上的聖明,又是諸位將帥的努力,功勞不能只安放給我,沒有什麼可誇談的。”

西晉名將王濬滅吳有功,未能受賞反遭誣陷,險些丟了性命

王濬透過範通的開導,他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矇在鼓裡,還總認為做法很對,豈不知有很大的危機存在,弄不好會丟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想到這裡後心都冒汗。他就按照範通的說法去做的,不久,果然朝廷的一些讒言非議,不用去制止自然停息了。這樣對他的危機也解除了,接下來很長時間他會相安無事。

在這場領導最忌諱這種下屬自伐其功,到處表現自己的能耐。封賞時衝在最前面,工作上犯了錯誤時卻產生後退心理。只要受到公司的嘉獎和上司的表揚,又想在眾人面前露臉,傲慢自居。凡是這種人,他就不會在公司和單位待久,常常會遭到猜忌和排斥,沒有什麼好下場。

西晉名將王濬滅吳有功,未能受賞反遭誣陷,險些丟了性命

聰明的人,往往是把功勞歸上司,一部分分散給一齊做的的同事們。這樣對上表現忠效,對同事表現融合,即隱藏自己的鋒芒,又暗暗增加自身的實力。但有機會上司會偏愛他,讓她得到更大的實惠。

有些上司他會嫉賢妒能,討厭功高蓋主的人,他就會想辦法排擠或者穿小鞋。這種情況下你的能力再大都不會得到有效的提升,眾人的擁護。因為功勞和好處都被你撈走了,上次和同事們都會聯合在一起治理你。有時候適當的把功勞分散給上級和同事們,反而會得到有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