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投降後寫了3字,司馬昭放棄殺他,群臣不懂,司馬昭:倒著讀

蜀從劉備傳後主,四十餘年為魏虜。——楊簡

在我國曆史上,劉禪一直都是一個備受詬病的皇帝,在諸多人眼中,他是一個“窩囊、無用”之人。因此,諸葛亮雖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依然沒有將他扶起來,蜀國最終敗亡。

有意思的是,蜀國敗亡之後,劉禪被押解到了晉國的國都。當時,司馬昭為了試探劉禪的心,除了有所謂的“樂不思蜀”外,還發生了一件事情。

劉禪投降後寫了3字,司馬昭放棄殺他,群臣不懂,司馬昭:倒著讀

當時,司馬昭讓人去監督劉禪,結果劉禪府邸的大門上懸掛著“中山寨”三個字。得知這件事情後,司馬昭立刻就將所有人召了回來,對劉禪的殺心也全無了。

那麼,“中山寨”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看到這三個字後,司馬昭就不殺劉禪了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話說,劉備在早期創業的過程中,雖然劉關張三人的能力都很強,但是因為缺少一個“戰略家”,所以他們創業的歷程總是磕磕絆絆。

後來,劉備三顧茅廬在臥龍崗請來了諸葛亮,諸葛亮給他規劃了一個藍圖:“以荊州為根據地,向巴蜀發展,佔據益州、漢中則大業可成。”

後來,劉備的事業果然如料想的那樣。赤壁之戰時,他從孫權那裡借來了荊州,赤壁之戰後,又以荊州為跳板,向巴蜀發展自己的力量。

劉禪投降後寫了3字,司馬昭放棄殺他,群臣不懂,司馬昭:倒著讀

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佔據了益州、西川、漢中等地,劉備也從一個織蓆販履之輩,成為了與曹操、孫權比肩的存在。

只是,在創業成功之後,劉備卻忘了諸葛亮給他制定的一個原則,那就是“東聯孫吳”,這樣才能做到“北拒曹操”。

襄樊之戰時,因關羽被東吳所殺,一怒之下,劉備率領幾十萬大軍向孫權復仇。結果,在進軍的過程中,因排兵佈陣出了問題,被陸遜打得大敗。

最終,劉備率領殘餘勢力回到了白帝城,此時的他已經油盡燈枯,只得召來諸葛亮臨終託孤:“汝與丞相從事,視之如父,以及:若子嗣可輔,則輔之;若其不才,君可取之。”

因為這樣一句信任的話,諸葛亮被劉備深深地感動,從此對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事必躬親,竭盡全力輔佐劉備的兒子阿斗。

劉禪投降後寫了3字,司馬昭放棄殺他,群臣不懂,司馬昭:倒著讀

與此同時,為了報答劉備的恩情與信任,諸葛亮還制定了一個復興漢室的計劃,在平定南方的叛亂之後,他便寫了一部《出師表》,開始了自己的北伐征程。

公元228年,蜀漢正式向魏國宣戰,第一次北伐戰爭開始。結果,因為馬謖驕傲自大失去了街亭,所以諸葛亮不得不退回蜀漢境內,第一次北伐告終。

此後,諸葛亮又先後五次出祁山。奈何,都因為種種原因無功而返,最後一次,因為他更是病逝在了五丈原,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三國歸晉,蜀國敗亡

縱覽諸葛亮的後半生,他幾乎將自己的生命全部貢獻給了蜀漢。可惜的是,即便如此,劉禪依然沒能守住劉備辛苦創業的基業。

在諸葛亮死後的30年,公元263年,魏國(此時已經是晉國)將領鄧艾偷偷進入了巴蜀的腹地,隨後又攻克了綿竹,直逼巴蜀都城成都,蜀漢岌岌可危。

劉禪投降後寫了3字,司馬昭放棄殺他,群臣不懂,司馬昭:倒著讀

當時,姜維在外禦敵,劉禪手中根本無大將可用。再加上一些世家大族執意要投降,無奈之下,劉禪獻出了成都,自此蜀漢滅亡。

放棄反抗後,劉禪被晉國大軍帶回了晉國的首都,從此之後他過上了“金絲雀”的生活,雖然安逸,但卻沒有了自由,而且隨時面臨著生命危險。

曾經,司馬昭想要殺劉禪,還進行多次的試探。比如,劉禪剛到晉國首都不久,司馬昭便舉行了一場宴席,供劉禪好吃、好喝、好玩。

興起之時,司馬昭便問劉禪是否想家了,想不想回巴蜀。如果劉禪回答“想”,那麼,司馬昭則很有可能痛下殺手,以絕後患。

可是,劉禪卻說:“在這裡過得很快樂,不想回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樂不思蜀”。因此,司馬昭才放過了劉禪一馬。

劉禪投降後寫了3字,司馬昭放棄殺他,群臣不懂,司馬昭:倒著讀

只是,他對劉禪並沒有完全放下心來,此後不久,司馬昭又派人去監督劉禪的府邸。不久後,監督之人來稟告司馬昭,說劉禪府上掛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中山寨”三個字。

司馬昭聽後思考了一會,隨即哈哈大笑,並且告訴手下的人,以後不要再監督劉禪了。聽到這句話後,手下的人不懂司馬昭為何要這麼做。

於是,司馬昭便告訴手下的人,你將“中山寨”倒過來唸就明白了。原來,“中山寨”倒過來唸是“寨山中”,諧音便是“在山中”。

從這三個字便可以看出,劉禪有著“隱居深山”的意思。換而言之,劉禪已經沒有了反叛之心,他只想過一些安穩的生活,畢竟從當時來看,劉禪也已經年過半百了。

從此,司馬昭再無殺意。事情也如他所料想的那樣,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劉禪都沒有復興巴蜀的動作,快樂地走完了自己的一輩子。

劉禪投降後寫了3字,司馬昭放棄殺他,群臣不懂,司馬昭:倒著讀

劉禪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歷史上,談起劉禪此人,很多人都會豎起“中指”,“扶不起的阿斗”便是歷史對他的評價,貶義色彩非常的濃重。

只是,劉禪真的如歷史所言,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嗎?其實不然。回首劉禪的前半生,他從小劉禪就跟著劉備東奔西跑,經歷了不少的坎坷。

他先是差點死在了長坂坡,後又差點被孫尚香帶到吳國當人質,有著這樣經歷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是一個窩窩囊囊的人。

另外,諸葛亮去世後,在劉禪執政的30年裡,巴蜀百姓可以說是安居樂業,再也沒有飽受戰亂的侵襲,在亂世中過上了穩定的生活。

從這一點來看,劉禪或許不是一個開疆拓土的雄主,但他也絕對不是一個無能的廢柴,只能說他更像是一位守成之君。

劉禪投降後寫了3字,司馬昭放棄殺他,群臣不懂,司馬昭:倒著讀

回看蜀漢滅亡之時,劉禪手下早已經沒有了大將,而他自己也已經年過半百,巴蜀的大家族勢力又各懷鬼胎。在此情況下,他又如何能守得住一城之地呢?

因此,與其說蜀漢是毀在劉禪手裡,不如說是大勢所趨。巴蜀之地本就貧瘠,在亂世之中,或許能夠自保,但最後也只有“被一統”一條路。

曾經,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司馬徽說:“諸葛亮雖然得到了他的“主”,但是卻生不逢時”,而這句話也適用於劉禪身上。

如果劉禪生在一個適合他的時代,或許在他的治理下,天下的百姓都可以免受戰亂之苦,這或許才是真正的劉禪吧!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