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唐代的孝文化對唐代社會思想的引領、社會的穩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對唐代周邊國家的思想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宋元明清等朝代孝文化的流觴。

在孝文化的發展中起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孝文化在唐代社會的地位及影響

孝文化對唐代社會的影響是深刻而全面的。

其主要功能則表現為對唐人思想道德和文化的引領,對唐人政治實踐和社會生活的指導,以及對唐代社會秩序的維護。

在政治上,

“以孝治天下”是唐代施政的指導原則

,在孝道倫理的約束下,無論是出於自願還是迫於政治的需要,唐代帝王大多以身作則,竭力塑造自己的孝德形象,以為天下士民作出榜樣。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同時,

大力推行孝治政策,

在意識形態上崇聖尊儒,以儒家政治倫理思想作為施政的指導思想唐代將《孝經》作為學校教育的必修課程,並普及到每個家庭。

以儒家思想為準繩,開科取士

,《孝經》、《論語》作為必考科目,以孝德作為官員選拔任用,考核獎懲的重要標準,勸導孝行成為唐代官員的重要職責,而官員的孝行表率也促進了唐代孝治政策的實施。

唐代大力族錶行孝樹立了數百位孝友典範,積極奉行養老尊老之策,多舉措優撫老人,以引導全社會踐行孝道。

修撰“五禮’夕,以禮行孝。制定《唐律》以法懲治不孝。總之,孝道貫徹到唐代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映了孝文化在唐代政治生活上的巨大影響力。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在經濟上,孝文化成為維護唐代小農經濟的精神動力。

在孝道觀念的影響下唐代家庭財產管理採取同財共居和家長專管的方式。用於孝文化的費用在唐代財政中佔有相當的比重,一方面促進了孝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祭祀、喪葬等方面過度開支成為唐代社會經濟的沉重負擔。

在文化上,孝道思想發揮著意識形態的作用。

唐代佛道等其他思想學說與儒家抗爭的最大障礙就是孝道

。為了自身的發展,佛道等宗教不得不對孝道表示認同,而且以其宗教的方式來宣揚孝道,以達到自身的發展。

孝道是唐代史學撰述、文學、藝術創作,及其它文化表現的主要主題之一。

孝道不僅塑造了文人的品質,而且唐代文學、史學、藝術、醫學等在弘揚孝道中也得到了發展。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在社會生活上,孝文化成為唐代社會生活的指南

。對唐人的衣食住行方式,家庭生活,節日習俗等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唐人的社會生活上發揮著指導性的作用。在孝文化的影響下,唐代社會呈現出許多體現孝文化的風尚。注重厚葬、行第和譜碟就是這種風尚的體現。

孝文化的作用集中的體現在對唐代社會秩序的維護上,正如黃修明所說“有唐一代近三百年間,封建統治相對穩定,

社會秩序相對良好,與唐統治者重視‘孝治’所形成的濃厚孝文化氛圍,無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唐代孝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唐代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所有思想文化和物質文化都對周邊國家開放,孝文化在唐代思想文化中出於核心的地位,周邊國家在學習借鑑唐代思想文化的過程中,孝文化是其學習的重要內容。

新羅、日本對唐代思想文化學習借鑑最多,其受到的影響也最大。

唐代孝文化對新羅的影響

唐朝初年朝鮮半島出於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的局面,在唐朝的幫助下,

新羅分別在高宗顯慶五年和總章元年消滅了百濟和高句麗,統一了朝鮮半島,

直到十世紀上半葉,新羅政權走向衰微。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新羅對朝鮮半島的統治與唐朝大體上相始終。

從兩漢以後,朝鮮半島就有學習中國文化的傳統,到了唐代,中國封建社會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和鼎盛,出於對唐朝文化的仰慕和政治需要,朝鮮半島在思想文化、典章文物、生活習俗等各個方面積極向唐朝學習。

唐朝又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這為朝鮮半島學習唐朝文化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在周邊國家中,新羅在接受唐文化方面熱情最高,唐朝文化對其影響也最深刻,唐玄宗曾稱新羅為“君子之國,”認為新羅“頗知書一記,有類中華”。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唐朝文化以儒學為統領,新羅對唐朝的學習也以儒家思想文化為根本,

儒家思想文化向新羅傳播的過程也正是唐代孝文化向新羅傳播的過程。

唐代儒家思想和孝文化向新羅傳播主要透過以下途徑透過新羅留學生傳播。

新羅向唐朝派遣了大批留學生,據學界估計,自唐太宗貞觀十四年新羅派遣留唐學生起至五代中葉,

三百年間,新羅所派遣之留唐學生當有二千人之多。

這在當時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唐朝周邊中其他諸國留唐學生,遠不能比。常年居住在唐朝的留學生可達一二百人之多。

新羅留學生留學期限一般為十年,在華期間購書款項由新羅支付,衣物食宿則由唐朝政府負擔。

新羅學生主要在唐朝國子監學習。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當時唐朝國子監的教授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以《周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各為一經,《孝經》、《論語》則是必修課。可見

儒家孝道倫理是其學習的重要內容。

新羅學生學習相當刻苦,學業卓著者也頗多

,在唐朝“賓貢科”考試及第者中新羅留學生最多,足以說明其在儒家思想理論上的認識水平。新羅留唐學生透過在中國學習儒學,回國以後多能出人頭地,便成為儒學和孝梯倫理在新羅傳播的一個重要媒介。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透過使節傳播。唐朝與新羅之間的使團派遣非常頻繁,“據統計從年到年年間,新羅共向唐朝派遣使團次,唐朝向新羅派遣使團次”。

在使團派遣上唐朝政府注意挑選儒學之士,藉此以弘揚儒家教化。

如開元二十五年新羅王興光卒,玄宗詔贈太子太保、左贊善大夫邢瑞攝鴻腫少卿,往新羅弔祭,臨行前玄宗囑託邢瑞說“新羅號為君子之國,頗知書記,有類中華。以卿學術,善與講論,故選使充此。到彼宜闡揚經典,使知大國儒教之盛”。“瑞等至彼,大為蕃人所敬”。由此可見在

使團交往中促進了儒家思想和孝文化向新羅的傳播和影響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民間往來的傳播。唐一代,

除了留學生和使團以外,新羅的僧人、商人、農民、士兵等都紛紛到唐朝來求學、經商、務農、從軍,其中不少人定居於唐。

據日本僧人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記》一書一記載,

唐朝在許多新羅人居住區,設立諸如“新羅館”、“新羅院”、“新羅坊”、“新羅所”等管理結構,專門管理新羅僑民

這些來唐的社會各界人士,深受唐朝文化的薰染,也成為儒家思想和孝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

唐代儒學和孝文化對新羅的影響突出地表現在其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上。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新羅神文王二年,

仿唐朝在中央設立國學,招收貴族子弟入學,主要講授儒學經典。

據《三國史記》卷八《新羅本紀》第八記載,聖德王十六年“秋九月,入唐大監守忠回獻文宣王十哲七十二弟子圖。即置於太學”。

從此朝鮮太學開始供奉孔子,孔子聖人地位的確立,標誌著儒學在朝鮮儒教化的開始。

年新羅在國學設定諸業博士和助教人員。新羅也興辦地方學校,從而使儒學教育走向民間。

新羅國學學制是年,學生年齡為巧至歲,所學課程主要為儒家經典,

包括《左氏春秋》、《尚書》、《周易》、《禮記》、《毛詩》、《論語》、《孝經》、《文選》等。與唐朝一樣,《論語》、《孝經》是必修課程,其餘的是選修課程。可見新羅同樣重視儒家孝道倫理的學習。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在唐朝孝文化的影響下,新羅社會上也形成了行孝之風。

高麗王朝時期的名僧一然一著的《三國遺事》一書中就記載了多則新羅時期的孝行故事。

如《向得舍知割股供親》記載“景德王代,能川州有向得舍知者。

年兇,其父幾於餒死,向得割股以給養。

州人具事奏聞,景德王賞賜租五百碩”。這則故事不僅反映了在唐代流行的割股奉親的現象也為新羅社會所仿效,新羅政府也將其視為孝道之表現而予以表彰。

另一則故事《孫順埋兒》記載,興德王時代一有個叫孫順的人,父親早亡,他與妻子靠當僱工賺取米糧供養母親。

他的小兒子經常奪取母親的食物。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為了使母親吃飽肚子,他和妻子商議把小兒子背到山腳下埋掉

。就在他挖坑時得到了一口奇特的石鍾,於是把兒子和石鍾一起揹回家,並將石鍾掛在屋樑下敲擊,聲音傳到了王宮。這則故事與“郭巨埋兒”如初一轍,很可能是在“郭巨埋兒”故事的基礎上編造的。

《貧女養母》記載有個女子多年靠乞討奉養瞎眼的母親,遇到災荒年,在別人家門前很難討到東西,於是

賣身給大戶人家服役,以換取稻米贍養母親。

這件事後來傳到真聖王一年在位那裡,國王不僅賜谷賜宅,而且“族其坊為孝養之裡”。這則故事與“董永賣身葬父”的故事相類似。這兩則故事說明唐代流行的孝行故事在新羅也已經深入人心了。

“孝治天下”是帝王治國之道,新羅國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學習孝文化

結語

《大城孝二世父母》記載,新羅神文王時代一,牟梁裡的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叫大城,因向高僧漸開舉行的法會行佈施而獲得果報,死後託生到國宰金文亮家中為子,他將前世母親接到府第贍養,後來又修造兩座佛寺為兩世父母祈福,一然稱讚他“

以一身孝二世父母,古亦罕聞”。

這則故事則是用佛教的因果報應之說來宣揚孝道,與唐代佛教界宣揚孝道的模式完全一致。

不難看出以上這些故事多有虛構之處,但還是能夠反映出在唐代孝文化的影響下,新羅社會崇孝行孝的社會風尚。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絡,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