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審美風格之變:原來唐代書法家“守法”是這幾個原因

中國書法的書體為五體,篆、隸、楷、草、行,是在長期發展演變中發明創造的,蘊含著自然之象和人的智慧。書法書體從古文字發展到新體書,由單一的線條質逐漸解構為系列點畫,如點、橫、豎、撇、捺等,結體、書寫上增加多元性,為書法之美打下了基礎。

書法審美風格之變:原來唐代書法家“守法”是這幾個原因

縱觀中國書法史,在中國書法審美的歷程中,書法美的演變與書體即當時的文化環境息息相關,有書法美學家把中國書法審美總結為“商周尚象,秦漢尚勢,晉代尚韻,南北朝尚神,唐代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清尚質”儘管不能完全代表一個時代所有風格,但基本反映這個時代的基本書法審美風貌。

前邊已提到審美風格與時代的關係,唐代緣何成為書法“尚法”時代,楷書一體達到了高峰,這種法的時代與當時社會環境是怎樣的關係呢?

法者,規範、規則、規矩、程式、規律,是對事物整體性、本質性的認識和總結。

書法審美風格之變:原來唐代書法家“守法”是這幾個原因

青銅銘文

如果說南北朝的楷書是充滿了生機奇趣的渾金璞玉,那麼,自隋代智永和尚總結“永字八法”始,到唐代精雕細琢最終完成了書體的徹底規範和自律。從初唐四家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至於中唐,法度森然大備”的顏真卿,以及後來柳公權,除元代趙孟之外,楷書四聖,唐佔其三。歐體、顏體、柳體作為楷書的典範,為後世習書不可或缺的範本。宋·姜夔《續書譜》評曰:

“歐、虞、顏、柳前後相望,故唐人下筆應規入矩,無復魏晉飄逸之氣。”

筆者以為,唐代書法尚法的原因具體表現在如下幾點:

1、朝政的倡導

唐代延續了歷代重視書法的傳統,再予以增廣、發展,進一步以書為教,以書取士,設立博士,專立書學,為此訂規制則,設立典範。書法之“法”,成為朝野上下倡導崇尚的物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特別是唐太宗李世民,不但篤好右軍之書,還身體力行,大力倡導,這也是重要的動力。

書法審美風格之變:原來唐代書法家“守法”是這幾個原因

歐陽詢楷書

2、楷法、碑刻的風行

中國書法史上出現過三次碑刻高潮。

第一次是東漢末年的隸碑;

第二次是北朝造像的楷碑;

第三次是唐代嚴守法式的楷碑。

楷書筆畫詳備,塊架分明,應規入矩,是對書體規律的總結,是書體的典範法式。唐書的尚法,即根植於楷法及碑刻實踐。我們知道,楷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當隸書的波磔逐漸消退,使轉用筆也逐漸在減少,筆畫越來越平直,提按的用筆動作越來越明顯,起筆、收筆加大了動作,因此筆畫的形狀也複雜起來,提按成為筆法的核心。以至於書寫楷書,越來越轉向筆畫的起、收、轉折,更加強化了提按、駐留,時的在這個框架下的書體,越來越嚴謹。唐初的歐陽詢等在字型結構上確立的,幾乎處於極限的標準,成為一代一代楷書書家臨摹的典範,影響整個唐代。直至顏真卿,在書體結構上形成了開闊、雄渾、寬厚的風格,但筆畫的用筆之謹嚴並沒有多大變化。

3、理論導向

唐代研究“法”的著作特多,並趨於系統化。歐陽詢的《八訣》、《三十六法》,李世民《筆法訣》,張懷瓘《論有筆十法》、《玉堂禁經》,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李華《二字訣》,韓方明《授筆要說》,盧攜《臨池訣》,林蘊《撥鐙四字法》,陸希聲《撥鐙五字法》等等,分別對於執運、點畫、結體、章法提出了一系列規則、正規化。還有一些品評和理論著作,對“法式”也多有涉及。孫過庭《書譜》:“思通楷則”,“學成規矩”,反對“任筆成體”。李嗣真《書後品》:“古之學者,皆有規法”,並反對“師心之獨任”等等。唐人的尚法意識是空前絕後的。

書法審美風格之變:原來唐代書法家“守法”是這幾個原因

褚遂良楷書

4、文學的影響

李澤厚說過:

“在中國所有藝術門類中,詩歌和書法最為源遠流長,歷史悠遠。而書法和詩歌卻同在唐代達到了無可再現的高峰,既是這個時期最普及的藝術,又是這個時期最成熟的藝術…是一代藝術精神的集中點。”(李澤厚《美的歷程》)

可以說,唐代詩歌與書法一樣,尚法之風互為呼應,相互影響,並駕齊驅。錢木庵《唐音審體》說:

“律詩始於初唐,至沈、宋而其格始備。律者,六律也,謂其聲之協律也。如用兵之紀律,用刑之法律,嚴不可犯也。”

又說:“七言律詩始於初唐咸亨、上元間,至開、寶而作者日出,少陵崛起,集漢、魏、六朝之大成,而融為全體,實千古律詩之極則。”

相應的理論著作也很多,如唐釋皎然的《詩式》,文末《辨體一十九字》,竇蒙《語例字格》,王昌齡《詩格》、李嶠《評詩格》、賈島《二南密旨》等等。

書法審美風格之變:原來唐代書法家“守法”是這幾個原因

顏真卿楷書

歷史如何評價唐的規矩法度

歐陽修《集古錄》:“筆畫鉅細皆有法,意看愈佳”

蘇武《孫莘老求墨妙亭詩》:“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

董逌(you)《魯公祭侄文》:“魯公於書,其過人處正在法度各存,而端勁莊特,望之知為盛德君子也。”

朱長文《續書斷》:“其發於筆翰,則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

《書林藻鑑》錄陳敬宗語:“《祭伯父草》字字皆有規矩,不失常度…其嚴毅莊重,如端人雅士,垂紳正紛於廟堂之上。”

黃庭堅《題徐浩碑》:“唐自歐、虞後,能備八法者,獨徐會稽與顏太師耳。”

書法審美風格之變:原來唐代書法家“守法”是這幾個原因

趙孟楷書

我們說過,楷書力之美,集中體現在點畫的曲直方正上,其變化又多集中於整嚴結體內點畫的布白,形成了法度森嚴,筋骨強健,端莊凝整,神力蒼茫的審美風格。唐初歐陽詢總結有《三十六法》:

排疊、避就、頂戴、穿插、向背、偏側、挑(挑上穴頭)、相讓、補空、覆蓋、貼零、粘合、捷速、滿不要虛、意連、覆冒、垂曳、借換、增減、應副、撐住、朝揖、救應、附麗、回抱、包裹、卻好、小成大形、小大大小、左小右大左高右低、褊、各自成形、相管領、應接等。而應規入矩、嚴守法則的審美觀念,又鑄就了“盛德君子”、“端人雅士”、“廟堂衣冠”、“正色立朝”、“廷諍面折”、“氣象雍容”的人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