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是民族脊樑,《天工開物》為何被吹噓成了古代科學神書?

《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是非常有骨氣的人,在清朝統治下的時間就十來年,在南明退出江西以前,就已經隱居深山了。而且當年清朝對於南方偏遠一點的沒認真管理,宋應星弟兄當年就是支援南明抗清的人物,哥哥也被清軍殺死,自己隱居深山十餘年不出。

宋應星是民族脊樑,《天工開物》為何被吹噓成了古代科學神書?

以宋應星的才能,卻寧願落魄一生,可敬可嘆。真是明末一道光,應星這名字氣的好。總是這樣的人讓後人感慨,原來無論什麼時代,都是有民族脊樑的。像顏真卿一樣滿門忠烈,慨然赴死,所以我就很能體會古人那種捨身取義的精神,明白家國大義在賢人心中有多重。

宋應星是民族脊樑,《天工開物》為何被吹噓成了古代科學神書?

《天工開物》是明代宋應星著,他記錄了很多明代的工藝技術。這本書只是記錄,作者不是科學家,中國人當時不重視,是勞動經驗的積累和發展,是技術。科學本來就不是中國詞語,何來科學,科學是西方的認知體系,叫科學,中國的就不叫科學,可是他們往往在科學後面加一個技術。宋應星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做了系統的統計,然後把它整理出來了,但是他也沒說怎麼樣可以提高糧食產量,怎麼樣可以提高鐵,銅冶煉技術和產值,而且就那個時期這樣的書只能是茶餘飯後消遣時間用的,讀的都是八股文,四書五經什麼,以考取功名為榮。

宋應星是民族脊樑,《天工開物》為何被吹噓成了古代科學神書?

《天工開物》這就是一本記錄原來中國有的東西,應該說是一本統計學作品,宋應星統計了中國有史以來所有的產業生產過程和技藝,這個和科學技術沒有關係。此書不過是如實記錄當時中國的各行各業勞動者,工作時的熟練掌握的技術工藝流程,為什麼現在被冠上科技“神書”,無非就是西方國家對這本書無限讚美。這是因為當時的歐洲很多技術落後與中國,這本書對於歐洲的社會生產尤其是農業帶去了質變。而一些即沒有看過又不懂技術的無知者,只是依據西方人說的說法,就把它描述成了同樣可以改變中國歷史發展程序的“神書”,更可笑可悲的是將其說成了滿清時期的禁書,是滿清落後的佐證大書特書。

宋應星是民族脊樑,《天工開物》為何被吹噓成了古代科學神書?

書中記載的這些技術對西方來說是偉大的,而對於中國來說,都是勞動者熟練掌握的技術,算不上什麼科學鉅作,就算沒有這本書,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一樣生產勞作,有了這本書歐洲的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而冶金鍊鐵技術奠定了西方工業革命快速發展的基礎,當時西方只有鍛造技術。

宋應星是民族脊樑,《天工開物》為何被吹噓成了古代科學神書?

不管《天工開物》號稱什麼“明朝第一工程百科全書”,事實情況是,明中葉以後,隨著近代科學技術在西方興起,在機械設計及工程應用等方面,已明顯突破傳統,從而使中國傳統機械工程技術相形見絀。而《天工開物》裡面創新並不多,元初忽必烈下令編《農桑輯要》,裡面農具直到明末都沒有什麼改進。

宋應星是民族脊樑,《天工開物》為何被吹噓成了古代科學神書?

中國古代的科技基本是實用技能,在當時的確是執牛耳者。但由於受儒學中庸浸潤而缺乏更深的探索精神,不會更多的去問為什麼。就像牛頓見樹上掉下個蘋果會去探究出萬有引力,而智慧的國人卻只會吟出忽如一夜秋風緊,一粒果紅掉下來的類似詩句。所以近代科技發生在西方是必然的,而近現代我們捱打也是必然的。所以如何反思很重要,國人不笨,只要我們指導思想對路,趕上和超過西方都有可能,但需要汗水和時間。